茅山游记 17

作者: 叮_咚 | 来源:发表于2024-08-20 06:39 被阅读0次

17

在太极广场北面的建筑中间,也有两行台阶直达更高的平台。台阶中间的台陛上刻有4个巨大的字“道法自然”,这是赵朴初先生的题字,苍劲有力。大字漆成了蓝色,宁静自然之气油然而生,这是老子最根本的主张。

拾级而上,就来到了老子神像的楼下,我顺着道就走进了殿内,里面空间极大,内容却不多。游人三三两两,基本都是走马观花的神情,对于太年轻的建筑,大家都是兴致缺缺吧,我当然也不例外。

在楼上,我看到了供奉着的三茅祖师,游人少,可以拍个干净的全景。毕竟,来了人家的地盘,拍个照回去也是一种尊重、一种纪念。这样想着,我蹲下身按下了拍照键。

“这里不允许拍照。”在我站起来的瞬间,一个声音随之而来。我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声音惊到,因为语调缓慢温和。刹那间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感激,连声道:“对不起,对不起……”没有声音再响起来,我却对茅山多了一份好感。

违规拍的三仙 2024年5月12日随手拍

出了大殿之后,沿两侧石阶继续向上,就到达万宁宫的最高层,也就是第四层——老子神像所在的老君广场了。

广场上最令人瞩目的当然就是老子神像了,老子端庄地坐着,神态昂然,虽不言不语,却庄严自生。

在这里可以见证茅山的神奇传说——“蜂窝当作戒指戴”。

老子的神像建成于1998年,据说,刚落成时就有一群马蜂在老子的左手掌心筑起了蜂巢,找这个地方遮风避雨,真是聪明绝顶呀。

是有了老子的佑护吗?从此后,马蜂安居乐业,家族兴旺,马蜂越来越多,蜂巢越来越大,如今已经达到一米多长、三四十厘米宽,状如蚕茧,挂在老子的手指间,真像一个超级大戒指呢。

“蜂窝当作戒指戴”,这说法瞬间就让老子亲民了起来,不过,也有人认为这预示着游人的“蜂拥而至”以及茅山的繁荣,倒也蛮好的。反正我们去的那一天,游客就不少,以至于好些地方都没能拍个清清爽爽、安安静静的好照片。

对了,老子身后贴着山壁建设的东西文化长廊,长120米,堪称神州第一,值得一观。长廊内用彩绘、石刻、壁画、板雕等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茅山的道教文化。此外,长廊廊柱上的一些楹联,也很是耐人寻味,值得细读:"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流空山自闲""山静峰秀凝神气,林幽泉清知道源""道通天地有形外,山在虚无缥缈间"……

静静地伫立在老君广场,我极目远眺,只见层峦叠嶂,翠影摇曳。低首处,建筑层层而上,殿宇院院相连,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水乳交融,恰似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一股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开阔在我心中涌起,仿佛世间的喧嚣与纷扰都被隔绝在这青山之外了,真好,不想走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2018-09-22 茅山游记

    茅山游记 提起镇江句容茅山,脑海里首先浮现四个字“茅山...

  • 茅山游记

    老婆单位福利——所有的员工都可以携带家属,利用固定的三天假期旅游,费用一千元。大宝特别喜欢出游,更是喜欢住宾馆,自...

  • 茅山游记

    这几年金坛是我们的根据地,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过辉煌成就,有过惨败时刻,为此三叔和三婶常念叨,我们应该去...

  • 茅山

    茅山派,上清派的别称,因为坐落在茅山,故被人称为茅山派。也分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为创始地,南派茅山为今天广东罗浮山...

  • 茅山夜眠咒法

    南传茅山仙法源于道教符箓派茅山法门,在民间称之为茅山仙法大教、茅山仙法、仙法、茅山法、仙教等称谓。起源于二千多年前...

  • 渌洋湖骑行计

    渌洋湖湿地公园的骑行行动是发生在2018年10月20号,计划骑行更是在很早之前,大概就是写"茅山游记"的时...

  • “烂大街”的茅山术

    如今网络上各大师都自称自己是茅山某掌门、茅山隐宗、什么茅山某某子,还有就是某些大师又自称自己会茅山什么五鬼运财呀...

  • 开心就好

    不知道现在是否还真的有茅山教的存在,茅山道士是否后继有人,茅山道术是否有流传下来?我在看《茅山后裔》,一本令人啧啧...

  • 拥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初伊科技-原

    ​茅山简介 茅山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景区面积约为71.2平方公里。茅山山势秀丽、林木葱郁,有九峰、二十六洞...

  • 随园雅集第两百零五集|茅山逢故人

    本集匿名投票荣誉榜 诗魁:浅情,作品《10.茅山逢故人》 副魁:炎冰,作品《3.茅山逢故人·醉卧》 1.茅山逢故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茅山游记 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mn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