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6月27戊戌年五月十四德翊社 《诗经》读书会预报 初稿

2018-6月27戊戌年五月十四德翊社 《诗经》读书会预报 初稿

作者: 妙妙小姐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8-06-06 22:38 被阅读0次

                            诗经

    国风·卫风·硕人

    《国风·卫风·硕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描写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的壮盛和美貌的诗,着力刻划了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全诗四章,每章七句,从庄姜身份家世写起,再写其外貌,有如一个特定镜头。最后一节在“河水洋洋”“葭菼揭揭”的优美环境中,铺写“庶姜”“庶士”的盛况,又像是一幅画面,镜头慢慢推向远方,一行人走向远方,新鲜生动,意味深长。此诗描写细致,比喻新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刻蘧女性容貌美、情态美的优美篇章,开启了后世博喻写美人的先河,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青睐。

    作品名称

    国风·卫风·硕人

    作品别名

    卫风·硕人、硕人

    创作年代

    周代

    作品出处

    《诗经》

    文学体裁

    四言诗

    作者

    无名氏

    作品原文

    硕人其颀1,衣锦褧衣2。齐侯之子3,卫侯之妻4,东宫之妹5,邢侯之姨6,谭公维私7。

    手如柔荑8,肤如凝脂,领如蝤蛴9,齿如瓠犀10,螓首蛾眉11,巧笑倩兮12,美目盼兮13。

    硕人敖敖14,说于农郊15。四牡有骄16,朱幩镳镳17,翟茀以朝18。大夫夙退19,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20,北流活活21。施罛濊濊22,鱣鲔发发23,葭菼揭揭24。庶姜孽孽25,庶士有朅26。[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硕人:高大白胖的人,美人。当时以身材高大为美。此指卫庄公夫人庄姜。颀(qí):修长貌。

    衣锦:穿着锦衣,翟衣。“衣”为动词。褧(jiǒng):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齐侯:指齐庄公。子:这里指女儿。

    卫侯:指卫庄公。

    东宫:太子居处,这里指齐太子得臣。

    邢:春秋国名,在今河北邢台。姨:这里指妻子的姐妹。

    谭公维私:意谓谭公是庄姜的姐夫。谭,春秋国名,在今山东历城。维,其。私,女子称其姊妹之夫。

    荑(tí):白茅之芽。

    领:颈。蝤蛴(qiú qí):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

    瓠犀(hù xī户西):瓠瓜子儿,色白,排列整齐。

    螓(qín):似蝉而小,头宽广方正。螓首,形容前额丰满开阔。蛾眉:蚕蛾触角,细长而曲。这里形容眉毛细长弯曲。

    倩:嘴角间好看的样子。

    盼:眼珠转动,一说眼儿黑白分明。

    敖敖:修长高大貌。

    说(shuì):通“税”,停车。农郊:近郊。一说东郊。

    四牡:驾车的四匹雄马。有骄:骄骄,强壮的样子。“有”是虚字,无义。

    朱幩(fén):用红绸布缠饰的马嚼子。镳镳(biāo):盛美的样子。

    翟茀(dí fú):以雉羽为饰的车围子。翟,山鸡。茀,车篷。

    夙退:早早退朝。

    河水:特指黄河。洋洋:水流浩荡的样子。

    北流:指黄河在齐、卫间北流入海。活活(guō):水流声。

    施:张,设。罛(gū):大的鱼网。濊濊(huò):撒网入水声。

    鱣(zhān):鳇鱼。一说赤鲤。鲔(wěi):鲟鱼。一说鲤属。发发(bō):鱼尾击水之声。一说盛貌。

    葭(jiā):初生的芦苇。菼(tǎn):初生的荻。揭揭:长貌。

    庶姜:指随嫁的姜姓众女。孽孽:高大的样子,或曰盛饰貌。

    士:从嫁的媵臣。有朅(qiè):朅朅,勇武貌。[2][3]

    白话译文

    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爱女,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

    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荡荡。下水鱼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男士貌堂堂![2][3]

    创作背景

    这是卫人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歌。《毛诗序》曰:“《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僭。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历代学者多赞成毛序的说法。[2][3]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是赞美是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夫人庄姜的诗。其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句对庄姜之美的精彩刻画,永恒地定格了中国古典美人的曼妙姿容,历来备受推崇。

    《卫风·硕人》通篇用了铺张手法,不厌其烦地吟唱了有关“硕人”的方方面面,如第一章主要说她的出身——她的三亲六戚,父兄夫婿,皆是当时各诸侯国有权有势的头面人物,她是一位门第高华的贵夫人。第三、四章主要写婚礼的隆重和盛大,特别是第四章,七句之中,竟连续六句用了叠字。那洋洋洒洒的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北流入海;那撒网入水的哗哗声,那鱼尾击水的唰唰声,以及河岸绵绵密密、茂茂盛盛的芦苇荻草,这些壮美鲜丽的自然景象,都意在引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那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陪嫁队伍,那些男傧女侣,他们像庄姜本人一样,皆清一色地修长俊美。上述所有这一切,从华贵的身世到隆重的仪仗,从人事场面到自然景观,无不或明或暗、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衬托着庄姜的天生丽质。而直接描写她的美貌者,除开头“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的扫描外,主要是在第二章。这里也用了铺叙手法,以七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犹如纤微毕至的工笔画,细致地刻画了她艳丽绝伦的肖像——柔软的纤手,鲜洁的肤色,修美的脖颈,匀整洁白的牙齿,直到丰满的额角和修宛的眉毛,真是毫发无缺憾的人间尤物。但这些工细的描绘,其艺术效果,都不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字。

    此诗开启了后世博喻写美人的先河,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青睐。孙联奎《诗品臆说》拈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并揭示出其所以写得好的奥窍。在他看来,“手如柔荑”等等的比拟譬况,诗人尽管使出了混身解数,却只是刻画出美人之“形”,而“巧笑”“美目”寥寥八字,却传达出美人之“神”。还可以补充说,“手如柔荑”等句是静态,“巧笑”二句则是动态。在审美艺术鉴赏中,“神”高于“形”,“动”优于“静”。形的描写、静态的描写当然也必不可少,它们是神之美、动态之美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那么其搔首弄姿也许会成为令人生厌的东施效颦。但更重要的毕竟还是富有生命力的神之美、动态之美。形美悦人目,神美动人心。一味静止地写形很可能流为刻板、呆板、死板,犹如纸花,了无生气,动态地写神则可以使人物鲜活起来,气韵生动,性灵毕现,似乎从纸面上走出来,走进读者的心灵,摇动读者的心旌。在生活中,一位体态、五官都无可挑剔的丽人固然会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但那似乎漫不经心的嫣然一笑、含情一瞥却更能使人久久难忘。假如是一位多情的年青人,这一笑一盼甚至会进入他的梦乡,惹起他纯真无邪的爱的幻梦。在此诗中,“巧笑”“美目”二句确是“一篇之警策”,“倩”“盼”二字尤富表现力。古人释“倩”为“好口辅”,释“盼”为“动目也”。“口辅”指嘴角两边,“动目”指眼珠的流转。可以想象那楚楚动人的笑靥和顾盼生辉的秋波,是怎样的千娇百媚,令人销魂摄魄。几千年过去了,诗中所炫夸的高贵门第已成为既陈刍狗,“柔荑”“凝脂”等比喻也不再动人,“活活”“濊濊”等形容词更不复运用,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却仍然亮丽生动,光景常新,仍然能够激活人们美的联想和想像。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原是六朝画家所总结出的创作经验,它也适用于其他艺术创造活动。此“阿堵”即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现人物莫过于表现眼睛。不过“眼睛”应作宽泛的理解,它可以泛指一切与人的内心世界、人的灵性精神息息相关的东西,比如此诗中倩丽的“巧笑”。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也是以“永恒的微笑”获得永恒的魅力。总之,任何艺术创作都要善于捕捉与表现关键所在。一个“关键”胜过一打非“关键”。[3][4]

    名家点评

    姚际恒:“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

    方玉润:“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诗经原始》)

    孙联奎《诗品臆说》:“《卫风》之咏硕人也,曰‘手如柔荑’云云,犹是以物比物,未见其神。至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直把个绝世美人,活活地请出来,在书本上滉漾。千载而下,犹亲见其笑貌。”[3][4]

    后世影响

    “诗三百”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成熟的诗篇,它们所表现的任何内容,它们用以表现内容的任何艺术手法,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首《硕人》也成为题咏美人文学作品的“千古之祖”。在汉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以及曹植《洛神赋》中,都可以看到“硕人”的芳踪。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名句,也隐隐有“硕人”的倩影。[3]

    参考资料

    [1]  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5-26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15-117

    [3]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12

    小雅·正月

    《小雅·正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位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周大夫创作的怨刺周幽王的诗歌。诗中表现了末世昏君、得志小人和广大人民三种人的心态,道出了乱世人民的不幸。全诗十三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后五章每章六句,通篇以诗人忧伤、孤独、愤懑的情绪为主线,并不断地强化忧伤情绪,格调哀婉沉郁,情感跌宕起伏,结构首尾贯串,一气呵成。

    作品名称

    小雅·正月

    作品别名

    正月

    创作年代

    西周

    作品出处

    《诗经》

    文学体裁

    杂言古诗

    作者

    无名氏

    作品原文

    小雅·正月1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2,亦孔之将3。念我独兮,忧心京京4。哀我小心,癙忧以痒5。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6?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7。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惸惸8,念我无禄9。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10?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11。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12,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13。召彼故老,讯之占梦14。具曰予圣15,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16。谓地盖厚,不敢不蹐17。维号斯言,有伦有脊18。哀今之人,胡为虺蜴19?

    瞻彼阪田20,有菀其特21。天之杌我22,如不我克。彼求我则23,如不我得。执我仇仇24,亦不我力25。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26,宁或烕之27?赫赫宗周28,褒姒烕之29!

    终其永怀30,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31。载输尔载32,将伯助予33!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34。屡顾尔仆35,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36。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37。忧心惨惨38,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39。念我独兮,忧心殷殷40。

    佌佌彼有屋41,蔌蔌方有谷42。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43。哿矣富人44,哀此惸独。[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正(zhēng)月:正阳之月,夏历四月。

    讹(é)言:谣言。

    孔:很。将:大。

    京京:忧愁深长。

    癙(shǔ):幽闷。痒:病。

    俾:使。瘉:病,指灾祸、患难。

    莠(yòu)言:坏话。

    惸(qióng):忧郁不快。

    无禄:不幸。

    乌:周家受命之征兆。爰(yuán):语助词,犹“之”。止:栖止。此下二句言周朝天命将坠。

    侯:维,语助词。薪、蒸:木柴。

    盖(hé):通“盍”,何。

    惩:警戒,制止。

    讯:问。

    具:通“俱”,都。

    局:弯曲。

    蹐(jǐ):轻步走路。

    伦、脊:条理,道理。毛传:“伦,道;脊,理也。”

    虺(huǐ)蜴(yì):毒蛇与蜥蜴,古人把无毒的蜥蜴也视为毒虫。

    阪(bǎn)田:山坡上的田。

    莞(guān):蒲草,水葱一类植物。

    扤(wù):动摇。

    则:语尾助词,通“哉”。

    执:执持,指得到。仇(qiú)仇:慢怠。

    力:用力。

    燎:放火焚烧草木。扬:盛。

    宁:岂。或:有人。烕(miè):即“灭”。

    宗周:西周。

    褒姒(sì):周幽王的宠妃。褒,国名。姒,姓。

    终:既。怀:忧伤。

    辅:车两侧的挡板。

    载(zài)输尔载(zài):前一个“载”,虚词,及至。后一个“载”,所载的货物。输,丢掉。

    将:请。伯:排行大的人,等于说老大哥。

    员(yún):加固。毛传:“益也。”

    仆:通“轐”,也叫伏兔,像伏兔一样附在车轴上固定车轴的东西。一说仆即车夫。

    曾:竟。不意:不留意。

    炤(zhāo):通“昭”,明显,显著。

    惨惨:忧愁不安。

    云:亲近,和乐。

    慇(yīn)慇:忧愁的样子。

    佌(cǐ)佌:比喻小人卑微。

    蔌(sù)蔌:鄙陋。

    椓(zhuó):打击。

    哿( gě):欢乐。[2][3]

    白话译文

    正月地上满是霜,让我心中很忧伤。民心已乱谣言起,谣言传播遍四方。独我一人愁当世,忧思不去萦绕长。可怜担惊又受怕,忧思成疾病难当。

    父母生我不逢时,为何令我遭祸殃?苦难不早也不晚,此时恰落我头上。好话既都嘴里说,坏话也全口中讲。忧心忡忡不合时,因此受辱遭中伤。

    郁郁不乐心里忧,想我没福能消受。平民百姓无罪过,也成奴仆居末流。可悲我们若亡国,利禄功名哪里求?看那乌鸦将止息,飞落谁家屋檐头?

    远望树林成一片,粗细只能当柴烧。百姓正在危难中,上天昏睡不知道。如果天命已确定,没人抗拒能奏效。上帝皇皇最英明,究竟恨谁请相告?

    人说山丘多么低,实为高峰与峻岭。民间谣言纷纷起,不去制止哪能行。但见老臣受征召,请他占梦来问讯。都说自己最灵验,乌鸦雌雄谁分清?

    人说天空多么高,我却怕撞把腰弯。人说大地多么厚,我却怕陷把脚踮。高声呼叫这些话,有条有理不瞎编。令我悲哀今世人,为何像蛇毒牙尖!

    请看山坡田地里,禾苗特出长得茂。上天这样折磨我,唯恐把我打不倒。当初朝廷来求我,唯恐推辞不应召。得到我后很慢待,不再重用与倚靠。

    心中忧愁深又长,好像绳结不能解。当今政治真难说,为何越来越暴烈?大火熊熊烧起时,难道有谁能扑灭?辉煌显赫周王朝,褒姒竟然将它灭。

    忧伤满怀常惨惨,又遇天阴雨绵绵。车箱已经装载满,竟然抽去车挡板。等到货物掉下来,大哥帮忙才叫唤。

    车上箱板不要扔,加固辐条牢又安。轴上伏兔勤检查,装载货物莫丢散。这样终能渡艰险,莫将此事等闲看。

    鱼儿生活在池沼,并非让它乐逍遥。即使深藏不敢动,水清照样看得到。忧思满怀愁不已,想那朝政太残暴。

    他有美酒醇又香,山珍海味任品尝。四邻五党多融洽,姻亲裙带联结广。想我孤独只一身,郁郁不乐心忧伤。

    卑鄙小人有华屋,庸劣之徒有米谷。今世黎民贫无禄,饱受天灾无人助。富贵人家多欢乐,可怜穷人太孤独。[2][3]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政治怨刺诗,当作于西周将亡之时,怨刺对象当是周幽王。诗中言“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是预料之词。《毛诗序》云:“《正月》,大夫刺幽王也。”三家诗对此无异议。[2]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政治远见,也有能力。故统治阶级当权者开始极表需要他(“彼求我则,如不我得”),但得到之后又不重用(“执我仇仇,亦不我力”)。他担忧国家的前途,同情广大人民的苦难遭遇,反而遭到小人的排挤和中伤(“忧心愈愈,是以有侮”)。他是一个忧国忧民而又不见容于世的孤独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形象。诗的抒情主人公面对霜降异时、谣言四起的现实,想到国家危在旦夕,百姓无辜受害,而自己又无力回天,一方面哀叹生不逢时(“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一方面对于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那么说(“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反覆无常、扰乱天下的当权者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最终身心交瘁,积郁成疾(“癙忧以痒”)。诗中还表现了三种人的心态。第一种是末世昏君。此诗没有明确指出周幽王,而是用暗示的方法让人们想到幽王。“天”在古代常用来象征君王,诗中说“民今方殆,视天梦梦”,就是很严厉地指责周幽王面对百姓危殆、社稷不保的现实毫不觉悟,却只顾占卜解梦(“召彼故老,讯之占梦”)。“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二句,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此诗批评最高当权者亲小人(“瞻彼中林,侯薪侯蒸”),远贤臣(“乃弃尔辅”),行虐政(“念国之为虐”)。指出如果国家真正颠覆,再求救于人,则悔之无及(“载输尔载,将伯助予”)。这样的末世昏君前有桀、纣,后有胡亥、杨广,历史上不绝如缕,所以其揭露是有意义的。第二种是得志的小人。他们巧言令色,嫉贤妒能(“好言自口,莠言自口”),结党营私,朋比为奸(“洽比其邻,昏姻孔云”),心肠毒如蛇蝎(“胡为虺蜴”),但却能得到君王的宠幸与重用,享有高官厚禄,诗人对这种蠹害国家的蟊贼表示了极大的憎恨与厌恶。第三种人是广大人民。他们承受着层层的剥削和压迫,在暴政之下没有平平安安的生活,而只有形形色色的灾难(“民今无禄,天天是椓”),而且动辄得咎,只能谨小慎微,忍气吞声(“不敢不局”、“不敢不蹐”)。诗人对广大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民之无辜,并其臣仆”,表现了无比的沉痛。昏君施行虐政,百姓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上天惩罚昏君,百姓也要无辜受过。此诗正道出了乱世人民的不幸。

    全诗四言中杂以五言,便于表现激烈的情感,又显得错落有致。全诗以诗人忧伤、孤独、愤懑的情绪为主线,首尾贯串,一气呵成,感情充沛。其中有很多形象的比喻,如以鱼在浅池终不免遭殃,喻乱世之人不论如何躲藏,也躲不过亡国之祸。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诗的最后两章说,得势之人有酒有菜,有屋有禄,朋党往来,其乐融融;黎民百姓穷苦无依,备受天灾人祸之苦。“哿矣富人,哀此惸独”正像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样,表现了诗人的极大愤慨。[3]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此诗亦大夫所作。言霜降失节,不以其时,即使我心忧伤矣。而造为奸伪之言,以惑群听者,又方甚大。然众人莫以为忧,故我独忧之,以至于病也。”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此必天下大乱,镐京亦亡在旦夕,其君若臣尚纵饮宣淫,不知忧惧,所谓燕雀处堂自以为乐,一朝突决栋焚,而怡然不知祸之将及也。故诗人愤极而为是诗,亦欲救之无可救药时矣。若乃骊烽举,故宫黍,明眸皓齿污游魂,贵戚权寮归焦土,尚何昏姻之洽比?尚何富人之独哿?以此决之,《正月》之为幽王诗必矣。”[1][3]

    后世影响

    此诗生动、细致、准确地纪录了两千多年前生于乱世的正直的知识分子心灵的颤动,感动过后世无数的人,和《诗经》中的其他一些政治诗一起为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文学的传统奠定了基础。唐代杜甫《丽人行》、《哀江头》、《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都直接揭露当朝天子,当是受此类诗影响。

    《小雅·正月》这类诗对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将《小雅·正月》与《离骚》对照,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黑暗社会现实下抒发愤世之情的产物,也都运用了比喻象征手法。比如:《正月》中以驾车喻治国,以秀苗特出喻贤臣,以林中薪木喻小人;《离骚》中以骑马喻治国(“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以美人香草喻贤者,以恶鸟臭木喻小人,其设喻之意相近。[3]

    参考资料

    [1]  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8-90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421-430

    [3]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93-39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6月27戊戌年五月十四德翊社 《诗经》读书会预报 初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oi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