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西晋时有户农家,老两口十分勤快,整天精耕细作,家境虽不算富裕,但吃穿不愁,碰上谁家揭不开锅,还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
光阴似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十七八了。虽说小伙子长的身强力壮,可是懒得出奇。老两口死后,小伙子还是游手好闲,什么活也不干,他的媳妇苦劝无效。
就这样,坐吃山空,到了一年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小伙子饥肠难熬,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便用手一粒粒抠出来,之后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挖了出来。妻俩又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做了进去。
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从此,小伙子苦思悔恨,狠下决心邮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