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篇文章之前,建议先翻看《红楼梦》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的上半回,去看看这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生活故事,你会有更多的感触。
这么多年读《红楼梦》,我一直认为它写的就是十二三岁小男孩、小女孩的故事。他们的很多心性、情绪,是成年人无法理解的,但现在往往读红楼梦的却是成年人,个中滋味,就需要各自体悟。
宝玉是一个拒绝长大的男孩,成长是他生命里最大的痛苦。其实,几乎所有青春期的孩子身上都会有拒绝长大的因子,而且这一点在男孩身上会显得特别明显,因为长大对男孩来说等于“第二次脐带的剪断”,这是跟母亲精神上的脱离,他都会有一种依恋与不舍。宝玉之所以会跟女孩子在一起,是因为这些女孩子都疼他,在这回中,史湘云来了,跟林黛玉住在一起,宝玉就一直赖在林黛玉房里跟他们一起打闹。
我想大家都会有这种经历,小时候初中或者高中学校组织郊游的时候,晚上大家估计根本不睡觉的,一直在哪里乱聊,现在你肯定忘记了当时再聊些什么,其实就是喜欢跟大家挤在一起的感觉,因为这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过程,在这过程中去感受亲情,认识友情,然后不断去建立自己对所处环境中需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接下来就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花袭人吃醋了。袭人是宝玉的贴身丫头,既像姐姐,又像妈妈。就如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在你孩子长大的时候,你一定会因为失落而受伤,因为孩子要开始往外跑了,他要开始慢慢远离或者不那么依赖你了,那种情感或者精神上的失落大人和孩子都会有的,第二十一回前半段讲的就是袭人的那种失落。
但小说中的情况又跟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现实中男孩女孩长大了会慢慢去接触社会,去接触一些有趣的人和事,但宝玉不一样,他只对园子里的女孩感兴趣,他既想长大又拒绝长大。
文中有很多细节大家可以去注意下:湘云洗完脸,丫头想把洗脸水倒掉,宝玉忙说,我就用这个水来洗。从表面上看,他的借口就是不要再费事了,可如果从心理学上来讲却大有深意,他眷恋的是湘云用过的水中的体香,作者通过这一小段细节的描述,写出了人性中最真的感情,写小孩子对异性同伴身体的眷念,想通过嗅觉或触觉来感受异性同伴的存在。
袭人当然就会生气了,为什么我天天伺候你,也没见你想用我的洗脸水来洗脸呢?这说明宝玉在生理上已经长大,对异性已经有了好奇和眷念,但在心理上却不愿意长大,因为他不想面对长辈们安排的仕途之路,这就导致宝玉矛盾的人格,这也是导致最终他出家的真实原因。因为他不想长大,想逃离现实,一旦家中已经失去了庇护他的经济能力,他又法在现实仕途中立足,只能选择出家去追求他内心的宁静。
作者在这里不是为了描述生活的细节,而是想借这些细节来表现宝玉眷念童年的哀伤,大人的世界对他来说是伪装的、无法表达内心真实意图的世界。可是谁都知道我们是必须长大,就像我们在读《小王子》时常会感叹我们失去了很多天真烂漫的东西,可时间久了,你就会觉得那些都是合理的,有一天你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去教育你的孩子跟学生。
其实,如果长大注定是一种痛苦的话,为什么不能在文学里留一个角落,让这个“不想长大”得到一点尊重,尽管他最终是一个悲剧。其实宝玉就是一个“不想长大”的悲剧,补写的后四十回里,贾府抄家之后,宝玉跪在雪地里,给他父亲磕了三个头后出家了,意思就是说我不配做你的儿子,我没法去承担你赋予的重大责任。
其实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内心或许也会有这种挣扎的瞬间,在不想长大的纠结中长大,这也是我读《红楼梦》最大的一个感动:曾经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父辈们强加给我们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可为什么我们要沉重的去背负它?为什么不能率性的活出自己?以这样的立场来看宝玉的所作所为,你会有更多的宽容和体贴。
至于宝玉拒绝长大是社会的病态还是童心未泯,其实就不那么重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