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出发,去地里干活。
天气也给力,没有大太阳,还冒着零星小雨。赶着不热的天气,多干一点是一点。算算时间,早晨10点50回家,然后等饭吃,12点多继续去地里,一直干到5点多,这样一天就安排满了。
刚开始的时候激情饱满,手快,精神旺。3亩多地,每亩一小时,三小时肯定就耕完。根据以往的经验,实际比计划的时间能提前一点。耕地这个活,每年都干,相同的工具,同一块地,时间其实也就是八九不离十。
每次耕完地,下午就是休息。今天要干的活——全天。
干活,也没什么,干就行了。可是干活后,躺在床上,各种痛接踵而来看着被刺划的那一道子,像一道红线,谈不上疼。最累的莫过于躺在床上,胳膊酸痛,背难受,腿也疼。
希望,疼早点过去,只能寄托于晚上的觉。希望,睡一觉就好。一觉不行,那就继续期待第二天,只能在一天天中让疼过去。
今天,本来计划好的活,有增加了一项。不得不去干,只好开上微耕机继续往地里走。地里的草呀!清一色的绿,是同一种草。如果耕一遍,就会减少。不耕的话,草会继续长。我还是跟以往一样,卸轮胎,换耕地的齿。开油门,用力拉着,挂当,松离合。
我耕地的活就开始干了。
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每一次耕地我就想起,高中语文老师打的比方。作文没有什么可写呀?愁不愁?当然愁。
老师开始了他的故事。只见他举起胳膊肘,指着那个洞给我们说。小时候家里穷,上完学要去地里干活。一头老黄牛拉着犁,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有意思吗?
没意思!
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个来回接一个来回的走,直到把整片地走完。地耕完了,一天结束了。冬天还要往地里送粪,一车接一车。他看见大人们这样一辈子,他在想他的出路在哪里?
不想耕地,不想把自己锁在土地里。怎么办?只有好好读书,从大山里走出去。
他说着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写作的方法。如果单纯的写耕地,有什么可写?我在思考,的确没有什么可写。耕地嘛!不就是从这一头到那一头,一个来回接一个来回的走?有什么可写的呀!可是老师却把他上升到了理想和改变命运。
听到他的故事,我突然觉得这个怪怪的老师貌似在乱聊,可就是在这乱聊中隐含着道理。
回到家里,我自然要去耕地。每一次我都能想起他说的话。真的要改变,唯有读书。
转眼间,很多年过去了,我还在耕着同一块地。过去累不累,已经变得模糊。
今天,太阳出来了,快要到2点,我去还是不去?先给微耕机加油,油加满我尽然发动着毫不犹豫的去了地里。
我要去耕地,我知道天很热。今天不干,推到明天,明天还是有明天的事。
有了这样的念头,我毫不犹豫的往地里走。我知道,干完活后,会很累。
累,就是干活后的代价。看着明月,我相信,这些累都会在梦里慢慢的消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