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上海跳桥少年的悲剧刷屏。看了视频,感觉如鲠在喉。
视频里,桥上的三条车道车流密集,那位母亲把车停中央路道,下了车,围着车指指戳戳了半天,重新回到驾驶位,大概也就是系个安全带的功夫,后座门突然打开,男孩冲出来,穿过右侧车道,逼停了一辆过路的车,母亲尾随其后跳下车,但男孩已经到了桥边,一翻身跳下去,母亲只摸到了男孩的腿一下,并没有来得及抓住。母亲扒着桥栏向下张望了片刻,开始俯地大哭。
同样是17岁男孩的母亲,我却没有办法同情这位母亲,相反,我同情那个男孩,希望他从此得到解脱。
有人说,这孩子得多气人,才能把母亲气得把车停在桥中央。
但我想说,这母亲得有多嚣张、多不在乎他人死活,才能把车停在桥中央?同时她又是多么不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多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对孩子的教育真的那么重要,难道不应该是回到家里,母子二人认真地坐下来慢慢谈吗?如果感觉情绪上来了,难道不应该暂停一下,先安全开车到家再说吗?
边开车边与孩子剧烈争吵、在车流中擅自停车、下车指骂,这位母亲的行为跟前不久在公交车上与司机吵架导致整车人掉进河里的那个女人其实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都是心里只想满足自己的诉求,而很少顾及时间、地点、场合,也不管自己的言行对他人有什么伤害的人。如果非要说区别,那就是那个女人是跟陌生人撒泼,而这位母亲却是跟自己的儿子撒泼。在公众场合能做出这样出格举动的人,关上门在家里,对孩子是什么样可以自行脑补了。
青春期少年与父母的激烈冲突,几乎鲜有偶发事件,绝大部分都是长期矛盾的累积。这个长期矛盾,往往是从还没进入青春期就已经开始了。
这个男孩必然不是因为母亲一时的气恼和口不择言而冲动轻生,那一念之间,是积攒了多年的怒气和绝望突然爆发。在这一刻之前,不知道这孩子经历过多少类似的时刻,只是这一次,恰好车停在桥上,而自己离桥栏杆只有几步之遥……就好像很多的冲动犯罪,只是因为恰好手边有一把刀或一支枪。
我不同情那位母亲,说不定,两、三年之后,她又成了另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只是同情那个已经死去的孩子,和那个可能出生的孩子——对于她能从逝去的生命中得到一些教训,从而胜任母亲一职,我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我也同情那些指责男孩的人的孩子,希望这些人的孩子们一生安好,少受一些来自父母的煎熬。
附半年前写的文章:四条法宝让青春期孩子与父母无话不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