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地他乡过个生日,本意是很低调的独自过就好,让特别的日子淹没在平常的日子,实际是收到了亲朋好友各种形式的祝福。
如此纷扰的过个生日,说到底其实是违背了本意的。但毕竟孩子们的盛情难却,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牵挂也是一夜入冬的寒冷抵挡不了的。如此,自己能做的唯有接受。
既然孩子们用心为我过生日,那么没有任何表示又觉不好,于是晚饭时面对先生和孩子们精心准备的生日宴,忍不住拿起手机拍来拍去,拍完了还没忘拼了个图,并配上“又老了一岁”的字发了条朋友圈。正如女婿常常逗我的话:“来来来,遇到事不要慌,不要急,先发条圈。”开心要发,不开心要发,我承认我属于爱发圈的一类人。
遇到事不知道何去何从时,喜欢在文字中沉沦,朋友圈亲人和熟人较多,所以无论遇到任何事,我都喜欢用轻松诙谐的文字发条圈,有幸福晒,有自嘲,有吐槽,也有矫情,有无病呻吟,唯独没有苦恼,没有怨恨,喜欢用积极向上,乐观正能量的东西表达心情,是朋友圈文字的一种风格,谈不上虚伪,也说不上炫耀,就是喜欢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一条朋友圈发出去,别人怎么看待,怎么评论都不会放在心上。
文字既是表达心情,记录生活的工具,也是艺术的加工,每个人都有权利写出符合自己特色的文字,身处不同的平台,面对不同的读者,如果有了自如转换的能力,才能算是有了轻松把控文字的本事。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我很注重这方面的练习和学习,尽管目前我还是有很大差距,但我相信“梦想总要有,万一实现了”的道理。
随性,随意惯了,很难写出精品文字,这是我对自己的评价。比如以上的文字,其实是要写一个低调的生日过成了繁盛,自己的真实感受,结果却写成了对文字的评头评足,实在令人不齿,还是尽快跳出来继续续写生日发了圈的感受。
过完生日,发个圈后,难免又是一波祝福频频袭来。有人点赞,有人直接发一句“生日快乐的祝福”,到底大家还是看重生日,这样的点赞和评论,以素常交往不多的人巨多,自然感慨多多。
微信上有些好友,自从加了就再也没联系过,也有些好友,添加就是为了发广告的,除了收到过几条骚扰性广告,再无交集,还有一些好友看似偶尔也能照个面,这样的好友大多是共存于一些群,照面以收到谁家儿子或女儿要结婚了,谁家去世人了这样的信息,潜台词只有一句,那就是:“该行个人情了。”行个人情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有的人网上还能搭上个话,生活中照了面也无话可说,甚至有的人情一收,直接拉黑所有搭过人情的人,或者自己率先退出了群,留下一群人在群中凌乱了。
……
在我的理念中,这样的人祝福有没有都一样。别人发了,你不回复一句,不符合自己的做人原则,回复一句吧,又不喜欢这种虚情假意的应付。
生活中,网络中无论有多少好友,说到底我们也只是活在亲人中。日子无论多么喧嚣也只是自己和自己过。
这个生日抱定低调过的打算,起先从未在女儿和家人跟前提起,想着大家都那么忙,也许就不打扰了。谁知生日先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提醒生日一定要吃长寿面,不要生气,要开心,要开心,要快乐……
仔细想想。父母这样的提醒,从小到大,其实从未缺席。用父辈的观点就是生日那天不能生气,否则就会一年有气受,爱我的父亲的怕我过得不开心,每次过生日都要亲自提醒我,再者即使日子过得再不堪,长寿面也是必须要吃的,这也是父母在我从小到大以来一贯坚守的事,所以今年我不在跟前,父亲先一天就来提醒我了。
父亲对我的提醒,恰好被女儿听到了。女儿果然是忘了的。好在父亲的电话生日前一天打来了,提醒了我,也提醒了女儿,女儿知道了,自然是要张罗先生和女婿给我过生日的。
我本想默默过生日的如意算盘,因为老父亲的拳拳爱心被打破。世界最在乎我的人永远只有父母,父母也许根本不会想到先生和女儿会忘了我的生日,自己的事被人忘了,我心里是有失落的,但我不想扩大这种失落情绪,也不想将这种情绪波及到父母,于是在父亲提醒时,我也只说人家早都准备好了,请他放心!
遗忘,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的重点。终其一生,终究是和自己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