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书19.8万字,耗时5.8小时,阅读时速3.4万字。
全书讲述了一段疯狂且畸形的爱情,可怜的主人公菲利普单纯幼稚,内心戏十足,不断的臆想和揣测表姐瑞秋,不断的陷入误会当中,并发酵成毁灭欲。
作者达芙妮·杜穆里埃(1907 - 1989),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世界级作家之一。杜穆里埃一生共创作有17部长篇以及几十种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 被誉为“打破通俗 小说与纯文学界限”的大师级作家。达芙妮厌恶城市生活,长期住在英国西南部的康沃尔郡,康沃尔郡的生活方式保留了很多维多利亚时代的特征,也是写作哥特式小说的最好土壤。她的小说多以当地农庄的社会习俗与风土人情为主题或背景,崇尚原始生活,充满浪漫感伤的情调,人物刻画细腻,情节曲折,气氛神秘,夹杂着带有宿命论色彩的感伤主义。
值得讲述的几个点:
1.菲利普对堂兄安布鲁斯的崇拜和模仿
菲利普和安布鲁斯有着相同的成长环境,相同的身份地位,有着相近的身材外貌,有着相同的猜忌和不成熟的性格,连最后陷入爱的深渊的女人都是同一人。
这或许不是刻意的模仿,而是同等环境下、价值观引导下,造成的必然。
菲利普在经历了瑞秋事件后的自我认识:
我们只是梦想者,我们俩都是,不切实际,矜持内向,充满从不加以证实的理论,世界清醒,而我沉醉。我们渴求激情,然而羞怯的天性压抑着冲动。直到心灵被触动时,才觉得天国的大门已为我们打开,感到我们拥有宇宙间所有的财富。如果我们是另外一种人,我们俩就都能获得新生。
2.关于畸形的情感(菲利普与安布鲁斯 安布鲁斯与瑞秋 菲利普与瑞秋)
菲利普和堂兄安布鲁斯的情感,与其说是兄弟情感或父子情感,不如说是自己对自己的那种无条件的亲近感。安布鲁斯在菲利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菲利普在安布鲁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他们是何其的相似,犹如一个人,不分彼此。
安布鲁斯与瑞秋的情感,可以肯定是安布鲁斯深爱着瑞秋,可以为瑞秋付出生命中的一切,但又怕失去瑞秋,一直尝试用金钱来换取瑞秋的爱,但又怕瑞秋只是图谋他的金钱,一直在猜忌的痛苦中失去自我、失去生命。
菲利普对瑞秋的情感,和安布鲁斯丝毫不差,从甘愿付出所有,到陷入猜忌的痛苦深渊。
但瑞秋对待安布鲁斯和菲利普的态度,一直不太明朗,她是那么的有魅力,她的一举一动都能让人尝出恋爱的感觉,也许是为了金钱才对那对金主堂兄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3.价值观不同的人一起生活,彼此牵累
为什么这么说,瑞秋生活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欧洲著名的艺术中心,有着贵族的品味,也有着贵族的消费观念,是真正的贵族,虽然落魄,但丝毫不影响其贵族气息。
安布鲁斯和菲利普,生活在英国的一个小乡村康沃尔郡,他们有偌大的庄园,有管家有佣人,有很多雇员给他种地,但是与他们打交道的都是朴素的农民和牧师,他们有钱,但有着小富即安的思想,他们不善社交,也没有贵族之间的铺张浪费的攀比。
当贵族与庄园主结合时,很难不发生冲突,前者会讥讽后者不懂得及时行乐,后者会猜忌前者的荒淫无度。
4.和一个不成熟的人暧昧,当心玩火自焚
瑞秋是一个成熟的女人了,经历过多个男人,当然,对于生活在艺术中心的她,并不算什么。
她善于社交,不是瓶子对社交有成见,但真实存在,善于社交的人,往往把时间精力分散给了一个个所谓的圈子,留给爱人的已经不多了。
她对菲利普的态度,从全书中,我只能找出暧昧。显然超出了礼貌社交的范畴,但又远远谈不上爱。
瑞秋为什么要来康沃尔郡?
为什么要在康沃尔郡逗留那么久?
这里没有她的贵族圈,这里只有菲利普、农民和前夫的遗产,她会为了哪个呢?
我们不该斥责这么一个有魅力的女性,会医术会园艺,深受当地男性的喜欢。
她对菲利普举止亲密,可能是她的社交习惯,但对在康沃尔郡成长的菲利普来说,难免会种下臆想的种子,他才24岁,还没有初恋,一个小男生对这种行为把持不住,是可以预料的。
但瑞秋给了菲利普种下了爱情的种子,等种子生根发芽后,又去给幼苗施肥加水,当爱情的幼苗长成根深蒂固的大树时,她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又弃之不顾,彼此两伤。
言至于此,以上是瓶子对《浮生梦》一书的总结,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可在留言区交流。
我是瓶子,我在简书立个flag,一年读一百本书,写一百篇读书笔记。
以下是读书笔记系列文章: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1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