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大朔要努力
“三八女神节”过完后,我想了很多关于女性地位的问题。恰巧,刚刚读完汤亭亭写的《女勇士》,想法变得越来越多。不妨,我们先看看《女勇士》中这四位女性的不同命运吧!
《女勇士》描写的是居住在20世纪美国的华裔一家的故事——即汤亭亭一家的故事。这本书先后出现了四位女性——无名姑姑、母亲勇兰、我、月兰阿姨。四位女性的性格截然不同,从而各自的命运也是千差万别,让我一一说起吧!

无名姑姑——家族的羞耻
无名姑姑的故事是母亲偷偷告诉“我”的,因为,无名姑姑是不能在家族面前提起的一个人。无名姑姑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农村,姑姑的丈夫在与姑姑度完新婚之夜之后,便跟着家族的男人们去美国淘金。然而,姑姑却在两年后怀孕了。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农村,发生了这种事情是给整个家族带来了耻辱。族人们和村民们对于通奸这种事情忍无可忍,于是,便把姑姑整个家掀了个底朝天。无名姑姑在生下孩子的当天夜晚便抱着新生儿在自家的井中溺水身亡。
母亲想借着无名姑姑的故事来教育“我”作为女孩要洁身自爱,不要做让家族蒙羞的事情。可是,“我”从无名姑姑的故事中,思考的却是通奸明明是两个人,为什么只怪罪姑姑一个人。而且姑姑或许是被逼迫的。可是,这一切起因经过家人们都不想去了解,他们接受的仅仅是姑姑的错误。更让“我”心痛的是家人们选择将姑姑遗忘,记得《寻梦环游记》中一句台词,“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对于无名姑姑来说,族人们的指责和谩骂这些并不是最痛苦的,最令人心寒的是家人们选择将自己遗忘,好像自己从未在这个是世界上存在过。
母亲勇兰——新女性
在自己的丈夫去美国淘金后,母亲勇兰便选择进城学医。在助产士学校里,母亲凭借自己的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了一位优秀学生。在助产士学校毕业后,母亲选择成为一名医生。母亲勇兰打破了只有男性才可以成为医生的封建惯例,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新女性”。几年之后,母亲跟父亲在美国团聚,母亲以为在中国取得学位后在美国会好过。可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母亲中国人的学位在美国是无用的。在遭受种族歧视后,母亲便与父亲经营着一家洗衣作坊。母亲是一位不怕吃苦,乐观积极的女性,在美国,母亲也是一直努力生活着。面对种族歧视以及父权社会的双重压迫,母亲依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所以,在母亲勇兰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她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女勇士精神。即使自己的丈夫不在身边,但是,勇兰依然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条理有序。勇兰并没有把自己的命运托付在自己的丈夫身上,反而勇兰凭借自己的技能搏出了一片天。
阿姨月兰——封建女性
月兰阿姨是封建时期女性的典型代表——软弱、胆怯、顺从。月兰阿姨在家人的安排下与比自己小十岁的男人结了婚。婚后男人在美国成了脑科医生,并且在美国又娶了一位华裔女性。而月兰阿姨却在香港靠着丈夫寄来的钱独自一人抚养着独生女。在母亲勇兰的提议下,月兰阿姨赶在70岁之前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前来寻夫。可是,最后却以男人请勇兰和月兰阿姨吃了一顿面条当做午饭不了了之。之后,由于无法适用美国生活,月兰阿姨在加州的一家精神病医院疯癫而死。月兰阿姨是自愿选择做一位封建社会的传统女性,丈夫就是自己的天,丈夫赚钱养家,而自己只需在家照料孩子。即使丈夫在外面另娶他人,月兰只好默默地接受,不争不抢。所以,月兰最后的结局我们也是可想而知的。
我——女勇士
“我”从小听着母亲的中国故事长大。但是,“我”心中的中国故事却早已跟原版不一样。“我”那版的花木兰在行军打仗中结婚生子,并且最后还把皇帝的头砍掉。这一切说明了“我”作为华裔二代并不能接受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糟粕思想。在“我”生活的唐人街社区,第一代华裔们的种种男尊女卑的言论让“我”感到讨厌。“女娃好比饭里蛆”“宁养呆鹅不养女仔”“养女好比养牛鹂鸟”“养女等于白填”“女大必为别人妻”,这些言论都激起了“我”的反抗,“我”门门功课都得“A”,而且,在听到男女不平等的言论时,“我”会直接反驳。这一切反抗都是“我”为了逃脱“为人妇,为人奴”的命运。在美国出生长大的“我”极力想进入美国主流文化圈,可是,这并不容易。美国白人主流文化这间大屋一直对“我”这类的华裔紧紧地关上了大门。身为美国华裔女性的“我”在遭受着种族歧视和男尊女卑的双重压迫,“我”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最终,“我”在蔡琰的故事下得到启发,最好的道路无非是中西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位女性的不同命运,对于现时代的女性很受启发。女性,可以是自己的天!即使结婚了,但是也不要忘记提升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梦想!即使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公平,我们不能顺从地接受自己的命运,必要时,需要学会反抗!我们要学会做一位女勇士,而不是一位压迫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