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缘由始末大概
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
主人公:胡玉青,粮站主任谷燕山,大队书记黎满庚,二婚丈夫秦书田,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
芙蓉镇坐落在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峡谷平坝里,古来为商旅歇宿、豪杰聚义、兵家必争的关隘要地。因此地盛产水芙蓉 ,因此得名“芙蓉镇”。 最初的芙蓉镇,宅铺挤密,居民不多,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市场繁华,是三省十八县客商云集的万人集市。1958年的大跃进把美好扯进了黑暗,市场消灭,恶习滋生,沉重打击了芙蓉镇的“圩”,即使1961年公文重扶,也不返往日盛况。当时因为发展经济,环境遭到巨大破坏,昔日美景面目全非,人,事,物遭受磨难,所幸后来得以重新整治。
小说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在风雨飘摇,社会动荡的年代下一个妇女的命运遭际,上层政策失误对底层老百姓的迫害,又隐含着苦尽甘来的希望。这是作者对光明,对正义的希望,光明可能会晚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其中人物,各有归途
主人公胡玉音深谙为商之道,把自己的小豆腐摊子经营地风生水起,赚了不少钱,胡玉音的爱情,小时候与黎满庚青梅竹马,彼此有意,但却因为阶级成分跟世俗眼光没能在一起,后来嫁给屠夫桂桂,两人也曾琴瑟和鸣,但桂桂在一次整风活动中,丢了性命,18岁的胡玉音成了寡妇,她出身不好,待遇不公,后来惨遭批斗,受尽折辱,甚至因为与秦书田的爱情受到非人的酷刑,还是坚强的活了下来,冤情得反,她是个坚强的女子,是时代饱受压迫的无辜百姓的缩影。
李国香扮演的是一个“坏人”的角色,心理有些变态,得理不饶人,欺软怕硬,李国香把胡玉音当做假想敌,在工作与婚姻上进行比较,对胡玉音日渐不满,给胡玉音使绊子,她又自负,不断自降来顺应潮流,保住自己的芝麻小官。在关谷燕山禁闭期间非得逼得谷把伤疤狠狠地扒出来,屈服于她才肯善罢甘休,还以此为快,觉得自己是个强者,在精神上压倒了一个男性公民,这内心是有多自卑多黑暗才能有这种想法; 同时她又有有见地,有远识,手段,有能力,有野心,想把老谷这个芙蓉镇群众心目中的领袖人物彻底击败,自己上位,掌控芙蓉镇,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自食其果。
王秋赦,坐吃山空,盼着土改,不求上进,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嘴皮子功夫了得,但他也懂得感恩,积极响应政治活动,,但都没有大的成就,后来,靠着从北方取回的“真经”——早请示晚汇报,被提拔为全县活学活用标兵,一时间,成为县里的“红人”,但劣根难除,恃强凌弱,在职谋利。后来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妄图阻止平反冤假错案,最终也作茧自缚,疯了。
秦书田,外号“秦癫子”,有人认为他有学问,有人认为他虚伪,有人认为他可悲,光棍又是“坏分子”,但都不讨嫌,他本镇大队的干部、社员们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的人把他当本镇的“学问家”,读的书多,见的世面大,古今中外,过去未来,天文地理,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曲折,被批斗,后来在“四清运动”惩罚中给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胡玉音很多的帮助,渐渐成为彼此的寄托与依靠,后来有了夫妻之实,却没有能够得到夫妻之名,还被判了十年的劳改,最后,冤案平反,夫妻团聚,职位恢复。是时代的受害者,能屈能伸,有担当。
古燕山在居民心里有威望,他的存在,无形中产生了一种使小山镇的生活保持平衡、稳定的力量。在山民们的心目中,他成了新社会、共产党的化身,是群众公认的“领袖人物”。他是胡玉音的“干哥哥”,给过胡玉音不少帮助,但后来也因此事在“四清运动”中受牵连,被革了职。其理后来饱经风霜,终于平反,是一个善良,坚韧,有道义的人。
其理至今依旧可用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也必定隐含着很多启发性的道理。
“因为他拒科学于门外,科学也就没有对他表示出应有的友善。”谷燕山,在北方打游击时染上了病,这病羞于启齿,撇不下面子而没有寻医,偷偷吃了十几副草药也不见效,落得个终身病。
《喜歌堂》中的歌词“天下有路一百条呦,能走的有九十九。剩下一条绝命路呦,莫要选给我姐走。”天无绝人之路,但是如果偏偏碰上了绝命路,一定不要拉上她,唱的是爱,但却溢出绝望,路有那么多,我还是可能会走到绝路,其中隐含着无能为力的无奈。
“生活往往对不贞的人报以刻薄的嘲讽。”黎满庚是胡玉音划成新富农、黎桂桂自杀这一冤案上的帮凶。他出卖了胡玉音,只要他还良心未泯,一辈子都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咎由自取。
“千金难买回头看,人人都有一本账。有过的补过,有罪的悔罪。问心无愧的,高枕无忧。作恶多端的,逃不脱历史的惩罚。”——这就是风水轮流转,王秋赦被撤了职,疯了,吊脚楼,倒了……胡玉音平反了,和秦书田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在一起了。
即使身处黑暗,我自有所忠所持
就是在大劫大难的年月,人们互相检举、背叛、摧残的年月,或是龟缩在各自的蜗居里自身难保的年月,生活的道德和良心,正义和忠诚并没有泯灭,也没有沉沦,只是表现为各种不同的方式。古燕山冒着被牵连的危险帮助胡玉音顺利生产,并照顾了母子二人七年,这是一种正义,这也是古燕山对“干妹妹”胡玉音的忠诚,对善良与道义的忠诚。
中国大地上出现的这场现代迷信的洪水,是历史的产物,几千年封建愚昧的变态、变种。不能简单地归责于某一位革命领袖。不要超越特定的历史环境去大兴魏晋之风,高谈阔论。需要的是深入细致的、冷静客观的研究,找出病根,以图根治。
阶级观念害人,社会主义的福没受到多少,却平白承受了那么多丑恶,大跃进人民公社好不容易熬过去了,还有一个“三年困难”在身后等着,陷入“三年困难”的泥潭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四清运动”害苦了无数无辜百姓,时局无常,那是一段一切真善美和假恶丑、是与非、红与黑全都颠颠倒倒光怪陆离的年月,牛肝猪肺、狼心狗肚一锅煎炒、蒸熬的年月。正义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派性应运而生、风火狂阔。 连“精神会餐”都出现了,这是一九六0、六一年乡下吃公共食堂时的土特产,用精神想象来填补物质的空白,用欺骗自己的方法让生活不那么难过,可见当时的“左”倾错误对人的危害绝不仅是生活,甚至于精神都被腐蚀了。所幸,生活还不至于让人彻底绝望,曙光终于来了,冤假错案得反,生活重回正轨。
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社会环境,胡玉音夫妇吃苦耐劳,在所谓的新社会里通过做小本生意,攒了钱建起了自己的新房子,反而被划分为新富农,人财两空。而王秋赦,坐吃山空,却得到扶持,给他物质帮助,被算入重点脱贫,等等,把好人当反动分子,有眼无珠,踏踏实实好好生活的没有好下场,赖死赖活投机取巧的反而处处落得好处,腐朽的阶级观念,把正派人诬赖成反动派,究竟什么是反动,到底有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秦书记不过是为胡玉音夫妇写了一对对联“勤劳夫妻发社会主义红财联‘山镇人家添人民公社风光’”,祸从天上来,被批说“发红财”是对社会主义的反动,“山镇人家”曾反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心中不平谁能填。无辜之苦死命扛。
子非鱼,也可知鱼
小说中老谷为什么要主动向“芙蓉姐子”提出每圩批给米豆腐摊子六十斤碎米谷头子,这事后来给他造成了很大的不幸,而他从没认错、翻悔。“芙蓉姐子”后来成了富农寡婆,他对她的看法也没有改变,十几二十年如一日。我觉得一是因为谷喜欢胡玉音,也许一开始确实还对她存有一些想法,想对她好,可能后面就成了习惯,不知不觉,给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二是他真的把玉音当成妹妹。
为什么又要设置“桂桂”这样一个人物呢?桂桂在文中看来似乎受的伤害并没有多惨烈,可是他却是一个确确实实的受害者,他直接丢掉了一条命,有些轻描淡写的伤害,杀伤力却是深入骨髓。是桂桂明明什么错都没有犯,如愿取到了漂亮的老婆,本本分分的营生,和和美美,好不容易日子好过了,起了新房子,想来应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却被判成新富农,最终丢掉了性命。他的死是促使胡玉音彻底对政策失望对时代失望的直接因素。对胡玉音的人物描写由妥协到反抗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划分社会阶级究竟有何用?为什么要划分,目的何在?他的存在是好是坏?连孩童都形成阶级优劣的观念,何愁不成大患?口口声声反资本主义,却是枉顾人性,人情薄凉。
李国香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为压倒胡玉音争一口气?为了权势?为了名利?我觉得都有,她好像什么都拥有过,最后好像什么都失去了。我觉得这是作者的观点暗示,恶有恶报,谁也不能例外。
《芙蓉镇》:所为何事,所碍何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