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社会本质
第一节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史前艺术是原始社会生活的反映。
第一,史前艺术表现了巫术,而巫术根源于原始的社会生活。
贡布里希说:“如果我们完全不了解过去艺术必须为什么目的服务,也就很难理解过去的艺术。我们上溯历史走得越远,时代期待艺术的目的就越明确,也越离奇。”
巫术与宗教的共同点都是用幻想的方式去征服自然,不同点在于宗教用神的力量征服自然,巫术用人的力量征服自然。
巫术认为,人们在洞穴中画什么,在狩猎中就会得到什么。这虽无直接证据,但我们认为它是可信的。而且作为巫术的图像一旦真被“杀死”之后便失去了效用,所以洞穴壁画的布局图像重叠、混乱不堪,证实经年累月巫术活动的痕迹。
第二,史前艺术反映了氏族社会的秩序。
《奥林多夫的维纳斯》表现了母性崇拜的社会意识和原始人对生育的渴望。
社会经济越不发展,生产工具越落后,人口的多少对氏族的强弱兴衰就起越大的作用,而人口的多少取决于女性。(原始人知道女性会生育但不知为什么会生育,《持牛角杯的维纳斯》表现了母神祈求牛角使自己生育的虔诚神态。)
第三,史前艺术表现了原始社会的审美趣味,而原始社会的审美趣味又根植于原始社会的劳动生产。
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狩猎,狩猎对象是动物,因而人们以动物为美而不以植物为美,兽牙、牛角成为猎人勇敢、力量与灵巧的象征。
二、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切艺术作品都抒发内心情感,我们这里不是就艺术的内容而言,而是就艺术的形式而言:用事物的具象表现情感,我们叫写实的艺术作品;用抽象的色块、明暗、线条、旋律表现情感,就叫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作品。
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这个问题是复杂的。理论家否认:艺术不是也不可能是再现性的。艺术家也否认,马蒂斯说:“我不是创造一个女人,我是画一幅画。”在他看来,画中的女人并不是客观女人的再现,而是画家情感在画面上的自由自在的凝固。但客观事实是:西方现代派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理由是:
(一)、西方现代派艺术表现了艺术家的情感。
第一种:艺术表现欢快、宁静、协调的情感。
马蒂斯的《舞蹈》:“舞蹈是一种惊人的事物:生命与节奏。对我来说,生活中有舞蹈是令人惬意的事。”夏加尔《故乡》:“无论哪个画家,都有各自出身不同的故乡,即便以后受到了不同环境的影响,但故乡的本质、故乡的气息、始终会被留在作品里。”、《生日》。
第二种:艺术表现了没落绝望的情感。
蒙克:“我的家庭是疾病和死亡的家庭。的确,我未能战胜这个不幸。因此,这对我的艺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呼嚎》、《青春》。
第三种: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的情感。
毕加索《格尔尼卡》:“我清楚的表明了对那把西班牙沉浸在痛苦与死亡的海洋中的好战集团的厌恶和鄙视。”达利《内战的预感》,米罗《收获的人》、《救救西班牙》。
(二)西方现代派艺术所表达的情感根源于西方异化了的社会。
异化:人创造一个对象,这个对象非但不与人保持一致,为人服务,反而压迫着人,统治着人。人对异化的社会的情感:一是坚决反抗,特别是对它强加于人的战争暴力进行不屈的斗争;二是消沉绝望,无力与社会的庞大机器进行抗争;三是消极逃避,怀念家乡,渴望宁静。
因此,西方现代派艺术家的情感,是面对任何一种非人社会都必然产生的情感。由于艺术家憎恶非人社会中的事物,所以用抽象的形式去表现。克利说:“这个世界愈变得可怕,艺术也就愈变得抽象;而和平时期的世界则产生现实主义的艺术。”
三、神话等幻想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神话的产生方面。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的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比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千里眼顺风耳、星球大战等。
(二)、神话的内容方面。
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神话中的神仙也是平等的。在阶级社会,人世间有了至高无上的君主,神话中也有了玉皇大帝和上帝。人间有好人,神话中有神仙。人间有坏人,神话中有妖怪。还有如《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等。
(三)、神话的发展方面。
东汉到唐朝几百年的战乱,有敦煌北魏壁画中的尸毗王《割肉救鸽》,《舍身救虎》等等悲惨的神话。在苦难的社会生活中,神就是更能忍受苦难的人。唐朝社会安定,生活幸福,神话中的神仙健壮肥胖、安详幸福,还有了极乐世界。在欢乐的社会生活中,神就是更能享乐的人。
四、描写自然物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作品中的自然物已不是纯粹的自然物,它浸透了艺术家的情感,而艺术家的情感来自社会生活。因此,表现了情感也就反映了社会生活。
第二节 对“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命题的评价
一、“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正确的揭示了艺术本质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一切方面。
“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亚里士多德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客观性,认为艺术“实际上是模仿”。艺术之所以有不同的门类就在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模仿自然。。他认为模仿是“人的天性”。
文艺复兴时期模仿说被高度推崇,达·芬奇说画家的心“就会像一面镜子真实的反映面前的一切”,他的作品“就会变成好像是第二自然”。
在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那里达到顶峰,别林斯基说:“艺术是现实的复制;从而,艺术的任务不是修改,不是美化生活,而是显示生活实际存在的科学。”
但是这一命题无法回答下述问题:
·第一,为什么面对同一社会生活的艺术家会创作出不同的艺术作品?
·第二,为什么艺术作品必然与社会生活有或多或少的差别?
·第三,为什么艺术家要有选择的反映社会生活?
·第四,道德、哲学、社会科学都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它们为什么不是艺术?
二、驳“否定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几种观点。
第一种,艺术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情感的表现。
克罗齐提出:艺术即是直觉,直觉就是表现。“艺术的直觉就是抒情的直觉”,“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这就无异于说,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认为任何再现的艺术都是名不符实的伪艺术,只有表现自我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他给艺术下了这样的定义:通过为自己创造一种想象性经验或想象性活动以表现自己的情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
我们不否定“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我们否定的是把两种命题对立起来。但其实表观情感和反映生活是统一的。马克思说:“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
第二种,艺术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一个与现实毫无关系的独立世界。
康定斯基认为,纯粹的艺术作品应当是“挣脱自然的束缚”、“无物象”的“独立的生命”。但他的画只是把物象撕碎,对碎片变形、抽象,按照表现情感的需要重新组合起来。
正如毕加索说的:“没有所谓抽象画,人必须从某种东西开始,后来可以把现实的一切痕迹去掉,然后就不再存在危险,因为事物的观念在其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号。”
第三种,艺术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有意味的形式。
贝尔认为“对一个有审美能力的人来说,接触到色彩、线条的特殊组合产生了审美情感,于是这种色彩、线条的特殊组合就称之为形式。一个有审美能力的人接触形式时产生的审美情感,就叫做意味。”
这样,用意味说明形式,用形式说明意味,就陷入了循环论证。
审美情感就来自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水平低下时,旱灾肆虐,红太阳不是审美对象,而是敬畏膜拜的对象。随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征服了旱灾,红太阳成为审美对象,如《楚辞·东君》。
形式同样来源于社会生活。任何抽象形式,都经历了由写实到写意再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半坡彩陶的直线型几何图案,是由写实的鱼纹逐步演化来的。
第三节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与真实性
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
亚里士多德不主张艺术“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描写”,而主张“按照人应当有的样子来描写”,“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达·芬奇主张艺术模仿自然,但是是有选择的、理想化的模仿,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现代绘画之父”塞尚主张艺术不是画出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画出艺术家对事物的“直接感受”。
梵高在艺术发展史上第一次大胆的提出要画出“不准确”来。
中国艺术家研究更深入。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为了突出绘画对象的性格特点,可以增添一点客观对象所没有的东西。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到了齐白石,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其表现在:
(一)、艺术家有选择的反映社会生活。
任何艺术家都反映生活的一角:不是光明的,就是黑暗的;不是没得,就是丑的。这是艺术家的理想决定的,随艺术家理想的变化而变化。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
(二)、艺术家用独特的加工改造的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
如热里科的《埃普松的赛马》,齐白石画虾的三次改动。
(三)、不同的艺术家根据同一客观对象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作品。
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经验,有不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因而描绘同一客观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作品。
米罗岛的维纳斯、昔兰尼的维纳斯,波提切利和卡巴内尔的《维纳斯的诞生》
(四)、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豪泽尔说:“当艺术介入生活的时候,他就会产生社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可能是赞美的,也可能是批判的。……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现实,而且可以批判社会,可以诊断和医治社会的病害。”
社会生活对艺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第二位的。所以艺术的作用首先取决于社会生活的状况。
当社会生活处于平稳发展的阶段,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基本上是适应的,社会的阶级矛盾、新与旧的矛盾尚未激化,艺术潜移默化的起着陶冶情感、净化道德、增长知识、提高审美的作用。这时,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虽是不可否认的,但不那么清晰可见。
“当艺术成了骚动、革新、革命的推动力,当它表达了否定现存秩序的意愿并用破坏来威胁它的时候,艺术的社会影响,它对创造社会所起的作用,就成为显而易见的了。”(豪泽尔)
二、艺术反映社会的真实性。
艺术反映社会的能动性说明任何艺术都与社会生活具有差别性,与社会生活分毫不差的艺术是没有的。但差别性不影响它的真实性。艺术的真实就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
其内涵是:
(一)、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它与客观的社会生活具有不等同性,这就是艺术的假定性。
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表现在两个方面:
内容:艺术中的形象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或再现,艺术的真实仅仅是在视觉上和听觉上感到它们的真实存在,理智告诉我们,它们与客观存在的事物绝非同一个东西。
所谓“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画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能绘其声,绘人者不能绘其情。”
形式: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在三度空间中存在的,绘画要在二度空间中真实的再现三度空间是不可能的
雕塑虽然在三度空间中存在,但它使用的物质媒介是青铜乌木、粘土岩石,而非人的骨肉,它使人误以为雕塑的人像胸腔在呼吸,肌肤有温度。
艺术的真实由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它是假定的,是不真实的;另一方面它又是真实的,艺术中所反映的形象在我们看来是客观存在的、不容置疑的。如《三岔口》。
由此可见,艺术是假定性和真实性的统一,假定性是真实性的前提,真实性是假定性的灵魂。
毕加索说:“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但是真实永远不会在画布上实现,因为它所实现的是作品和现实之间发生的联系而已。”“艺术并不是真理。艺术是谎言,然而这种谎言能教育我们去认识真理,至少是认识我们人类能够达到的真理。画家应当设法使人相信自己的谎言完全符合真理。”
(二)、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
别林斯基说:“伟大的画家把隐藏在这个人内部、也许构成这个人秘密的一切东西,都非常明确的揭示了出来。”
如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
(三)、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过去,艺术确实有记录名人形貌、宅第景色的功能,它能战胜事物的暂时性为后人留下它们真实面貌的永恒性。但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仅仅以真实再现事物形貌色彩为能事的艺术灭亡了。人们有了新理解:艺术真实不仅要真实的再现事物的形貌色彩,更重要的是真实的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再现的真实不能概括艺术真实的全部内涵:首先,抒情性的作品无法再现事物的形貌色彩;其次,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真实的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人们不仅用眼去看画的“像”或“不像”,而且用心去体味表现的思想感情“真”与“不真”。
梵高:“我想画对于一百年以后的人而言,看来就像幽灵的肖像;我并不想以如照片般的惟妙惟肖来达到此一目的,而是要用充满热情的表现方式----也就是说,运用我们对色彩的知识以及对色彩的现代品位来表达和强化人物。”
巴尔扎克:真正的艺术家不在于复制原物,而要让人看到形象的内在,他的“血液”,他“洋溢出来的丰满的生命力”、“灵魂”和“生命之花”。所以,“我们必须抓住事物和生命的精神、灵魂和特征”。
罗丹:“应该获得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只有这种肖似是唯一重要的。”
热里科的奔马和照相机拍摄的奔马的对比说明: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具有本质的区别。
1、科学真实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的内容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吻合的、没有差别的。
2、科学的真实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纯客观的、纯理性的反映;艺术的真实是人对客观事物包含情感的反映。
3、科学的真实是唯一的,艺术的真实是多样的。
第四节 艺术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一、艺术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一)、经济基础决定艺术:
1、经济基础决定艺术的发生。
人类的产生与经济的产生是同步的,而人类的产生要比艺术的产生古老得多
1974年埃塞俄比亚发现了距今300万年的人类化石骨骼,而我们迄今所知道的最古老的艺术作品是距今4万年的《奥林多夫的维纳斯》和距今1万年的阿尔泰米拉洞穴壁画。
2、经济基础决定艺术的性质。
一个阶级在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它的艺术在精神领域中也占统治地位;反之,一个阶级在经济领域中不占统治地位,它的艺术在精神领域中也不占统治地位。
十八世纪法国路易十五在经济上横征暴敛,适合于以路易十五为代表的贵族审美趣味的艺术堂而皇之的登上了统治地位。如布歇的《浴后的狄安娜》和夏尔丹的《带水龙头的水桶》。
3、经济基础决定艺术的发展。
生产力是发展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必然带来艺术的变化发展。
18世纪中叶清代经济最繁荣,扬州有较多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因素,产生了扬州八怪,不仅是风格技法之新,更重要的是思想感情、审美趣味是对正宗的叛离,即萌芽的人道主义思想。如果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能循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壮大起来,我们也有自己的达芬奇和拉菲尔,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断了,我们也没有自己的达芬奇和拉斐尔,从一个侧面说明经济基础对艺术的决定作用。
(二)、艺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艺术反作用经济基础的效果。
促进:艺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从而起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进步的作用。如王式廓的《血衣》。
阻碍:艺术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排斥先进的经济基础,从而起着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如弗拉戈纳尔的《荡秋千》。
2、艺术反作用经济基础的特点。
首先,艺术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政治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直接的。
如农民观看《白毛女》,地主阶级并未打倒,农民必须怀着仇恨参加解放军,才能埋葬地主阶级。
其次,艺术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除了在特殊的历史时刻、特殊的艺术作品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一般情况下它只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
艺术与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在于:第一、它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应;第二、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第三、它们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但艺术有其特殊性:
(一)、艺术是高高的悬浮于空中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是与经济基础距离较远的、间接地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它不像政治、法权、道德那样随经济基础的产生而立即产生,随经济基础的灭亡而立即灭亡,它在自己的经济基础灭亡之后还会存在很长时间,并继续发挥作用。
(二)、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通过社会心理的中介。
社会心理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相对于思想体系来说,社会心理具有自发性和朴素性。表现为习惯、感觉、意图、情感、情绪、风俗、趣味等等,社会心理是没有经过系统化与理论化的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第二、相对与个性心理来说,社会心理具有普遍性与流行性。表现为社会舆论、流行情趣、风尚潮流、时代精神、民族情感等等,社会心理是民族、时代、阶级共同的社会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