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就如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人,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间里。
不同地方的人,可以乘坐交通工具旅行。不同时间的人,只有等待。
在时间的跨度中,眺望与回忆。
在刘慈欣的许多作品中,设想通过冷冻技术,使人休眠,然后尘封,穿越时间。
休眠的人,同样经历了时间,只是没有了生命活动。或者说,在这样一个冷冻的环境中,人活的更久。
但不能思想,不能活动地活着,这不是人们想要的活着。这样存在于历史,但又不属于历史。
时间转过了一年,我又开始给未来写信。
我已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在不可逾越的时间区域中,又为何要交流?
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物体;不同的时间,是相同的物体。
在时间领域中,不同的是什么?
剩余时间吧。
时间是一条不回头的射线,我们只能等待未来,而不能回到过去。
当然,我也不想回到过去。比起过去,我宁愿尘封于现在。一切如常,循环往复。
在这里,没有不安的未来,没有残缺的过去。
但时间是一条不回头的射线。
我能与你分享的,也只有过去了。你和我一样了解,只是,你也许不想说了。
过去像破碎的镜片,只在反映出对当下的影响时,你才得知它的存在。
不知是有意忽略,还是时间太快,或者是记忆力衰退。
昨天发生的事情,我就记不太清楚了。以前发生的,想到的,碎了一地,我看不到完整的样子。
那我记住了什么?不知道,总之没有记住时间坐标。它们在统称为过去的时空中,随机排列。
记忆的用处是什么呢?
一部分像电脑的缓存,虽然断电就消失,但使用频繁。
一部分像电脑的硬盘,虽然存了很多,但很少用到。
一年过去了,记忆硬盘里又多了些资料。
过去,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过去像奇形怪状的沟壑,人生的水流经过,被塑造成各种形状。
我们的样子由过去决定,又由未来改变。
潮起潮落,花开花谢,生命犹如一次绽放。
所以,给未来的你,说说这一年地绽放吧。
今年过得非常快,打比方,以前是按星期过,现在是按月过。
你可以数数,按星期要数多少,按月要数多少下?
我们经常数日子,哎呀,又过去那么多时间了,但你不会有生命快用完的感觉,只是感叹失去了些时间。
今年的“极限挑战”有一期,做了一个特别有仪式感的设计。在一座跨江大桥上,每隔一段立个牌子,写上年份。(《走这时间的车站》)
大家一起往前走,在自己的时间尽头停下,其它有时间的人继续往前走。
直到最后,只剩一群孩子,走向未来。
走在这标注了时间的座桥上,每走几步就是一年,时间浓缩在这段路上,放佛穿越于时空隧道。
这是一个特别有仪式感的设定。越往后,越觉得时间变快。转而想得,便是时日不多了。
现在想想,真是一年过得比一年快。今年比去年快,去年比前年快。
上学时期,时间段落是一学期一学期的,大概半年。
而工作以后,时间段落是一年一年的。
去年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而今一年过去了。
我的梦中,经常有学校时期的场景。也不是说自己想钻进过去,但目前的世界,的确不一样。
融入这个社会, 是一个让不合理的东西合理化的过程。也许事情都没变,而是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变了。
“要么我们让环境变了,要么我们自己变了。”
大多数是后者。
这句话,我是听过很多遍的。
曾经,我特别讨厌某个班主任。我就跟一朋友抱怨。他叹了一声,说:“要么改变环境要么改变自己。”
虽然不喜欢被说教,但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特别有道理。即便不情愿,但事实就是如此。所以你只能认了。
在社会中大抵是如此的。
它一方面是生存问题,这种生存不仅是吃饱穿暖的事情,还有在新的人际人情关系中,找到位置和角色的问题。
在生存的基础上,我们看到的许多事情,即使不认可,但都是合理的。
你不独立,就没底气指责这一切。
另一方面是心理问题,对应的社会活动,有对应的心理支出,上层建筑要跟上。
人们说懂得承担责任,就是长大。社会运行的现实基础是各种利益和需求,而心理基础就是责任意识。
你一定还记得电影《萤火虫之墓》中那个小女孩,虽然他的哥哥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无法提供好的环境,让其活下来。
当想到的,不再只是自己的需要,还包含他人的需要,就开始看见社会。
当发现,有人依赖我们,并视为其全部,这就是责任。从想做的事情,变成应该做的事情。
处于社会中的我们,就要反过来看。
我们能不能被依赖,可不可靠,有没有用,就是存在的标准。
小时候不总听到长辈说,这小孩真有用or真没用。
这个思路用在小孩身上不太好,但用在成年人身上是挺合适的。
我们小时都曾被问过,“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中国的小孩回答,都比较实际,比如当警察、教室、科学家、医生、主持人等。
国外的小孩回答就比较有想象力了,比如一朵云、一个邮箱、一个擦桌子的人。
这种问题,只是满足大人对未来的想象了,小孩子不一定有什么概念。
在小孩的观念中,做什么?可能是王子公主,魔法师,一些充满文化色彩的角色。
现实中的王子公主,可不一定那么美好。
长大以后,这个问题变成:要做什么工作?
这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都是比较迷茫的问题。这时,就不能通过一些文化的色彩的东西,去选择要做的工作,去解释职业角色这件事情。
现代社会也不是简单的三百六十行了,甚至通过招聘网站,你也找不到全部的工作角色。你又如何在其中,找出适合你最好的职业。
许多人可能没意识到,一份工作,不只纸面上写的内容和工资。
他还包括公司所在的地点,工作的作息,环境氛围。
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即使同一个工种,在不同公司做的事情都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回答一个核心的问题:如何让一个人变得有用呢?
传统的思维是,我要做成一件事情,当然要有相应的储备了。比如得有知识,有技能储备。
这种关系就像是,拿钱买东西一样,用一物换一物。
事实情况是复杂一些的。
求职的时候,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时候,拿什么储备胜任工作呢?
而且每一份工作需要的储备是不一样的。
我们当然不是生来就会某事情。被狼群养大的孩子,就很难融入人类社会。
我们同样需要一个养育的过程。
做什么事情,要在对应事情的训练中,从生到熟。
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地向目标靠近,通过反复的尝试,补充见识,获得经验和技能。
这个目标必须是清晰而明确的,这样才能找到对应的行动。
想做什么就去做,即使不会,在摸索的过程中,你也会掌握你需要的东西。
这是比较耗时间的操作,现实情况是,你需要一些门槛性的东西,减少别人的筛选成本。
这些话,若是过去的自己看到,可能会很有用。不知未来的你看到,会有什么新的思考。
今年的我依然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也不知道未来要去做什么。犹豫和焦虑,并没比过去少。
我也不清楚,要在哪变得有用。
这让我有一种不真实的错觉,我总觉得现在的事物很快就会结束。
这种感觉类似,世界末日快要来了。当然主要指一些阶段性事物的末日。
每一份工作,我好像都可以看到行业的尽头。
和去年写的一样,就像看故事,等结局。
独立生活的日子,是充实而简单的。
虽然我不曾期待过长大,但长大后,原来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似乎也没比学校时期好多少啊。
把生活变成工作,把工作变成生活。
想想现在已经二十多了,父母已经五十了,再过十年,他们六十,就算进入老年了。
家庭里一代人就这样交替了,未来十年会是变化很大的十年吧。
曾经我做了一张图,来表示这个代际变化。
如果将来有了孩子,那么未来又是我继续完成这样一个过程。
这样看来就不仅是工作的日复一日,生命也是如此一代代重复的。
我们对于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但对于这个世界,是渺小而杂乱的一粒。
人最期待的是永恒,永恒的友情爱情亲情,但最恐惧的也是,没有尽头。
如果存在一个按钮,按下,我们就可以退出游戏。怕很多人难坚持到最后。
有些人在网络游戏中叱咤玉云,退出了游戏什么都不是。有人在现实中名震八方,死后依然影响广泛。
不过如今,你在网络中叱咤风云,到了线下影响力也不会小。
在这个热潮到来前,我就从线上消失了。
曾经一人撑起一个贴吧的精品帖,现在已经很少打开贴吧了。
去年简书还更新内容,今年就很少了。
这也和新的工作节奏有关系吧,没太多精力和见闻去做那些事情了。
当然我去写公众号了,阅读量比简书少多了。
仿佛,哪不热闹我就去哪。
公众号每天只有一次更新的机会,不想浪费所以不自觉,就想用它。
写东西的频率也高了,以前一个星期一篇,现在没特殊情况,基本日更。
刚开始我只是想找个类似树洞的地方,有什么说什么。后来发现,我还是不敢想到什么说什么的。毕竟是个公开的地方。
除了日更,公众号不一样的地方,有配图有摘要,我就常常在正文说废话,在摘要简单说几句想说的。显得更生活化一些。
本来想,一段时间整理一些到简书上。后来写完,就懒得弄了。
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我也不太能定义出来,就是制造数据吧。
我觉得写出来,表达出来了,才算是思考了。这也是认识自己的方式。
简书上有个热门专题,叫做“每天500字”。
这个废话对我来说,应该是很容易的。但一天要是很混乱地度过,也很难写出东西。
每天晚上已经很困,想早点睡,但想到公众号没更新。就拼命想内容。
这也是促使,认真对待每天的方式吧。
今年换了一份工作,环境显然是更封闭的。
我感觉来到西安,基本上就一直在车上,在仓库,在卧室,在货运部这几个点移动。
每天能写出点东西,还是挺不容易的。
在我辞去某网赚公司的工作后,休息了两三个星期吧。
离开学校我直接把行李搬到了租房,这些行李从上大学来到武汉,就没有带回去过。
我从没想,会一个人,带着这些行李生活这么久。
好在,现在有快递很方便,我把一部分东西寄西安去了,一部分寄回家了。
然后是第一次自己,坐火车出远门。如果没人来接我,相信我也能找到地方。
有生活在外的能力了吧,感谢手机地图。
地理位置,比人际交往中的占位还是简单许多了。
感觉休息的那两三个星期,应该把我这一年的假期给休完了。
也不是说这里很忙。但时间被切割成完整的几段,每天固定时间在固定的地方,没有整体的休息时间。
生活节奏像高中一样。有人说我这么小,怎么会在仓库,有人说我既然在这里工作一定很大了吧,结婚了吧。
我也不清楚大还是小,总之很出离环境。
为什么选择来西安,我自己都难回答,也许只是一个较为熟悉的选择。
像所有小生意一样,管理的人不多,就用不着体制化。何况用亲戚比较多。
所以这不是一个制度化的公司。这突然有种脱离社会的感觉。像是没被注册的人。
我又回到了家庭一样。
来之前,我也曾设想许多。要如何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做好。
思路当然是,建立一个与实物仓库对应的数据仓库,然后把这些数据转化成销量。
所以我想尽办法,比如给仓库分区,用云表格软件记录清库存。这些是基础,然后考虑定位与线上的营销。
大家的工作习惯都是与此相背离的,没有数据意识。也不习惯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
没什么大差别的档口批发,也用不着整那么多玄乎的东西。
当我提出这些问题时,舅舅只是说这些事情他们不懂,让他们操作不现实,只能交给年轻人。
我当然不是想让他来操作,而是希望他能有这个意识。
无论是建立起这个数据记录工作,还是使用数据,乃至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电商。这都是换一种数据思维,运行同一件事请。
我都有感觉有种生态性的壁垒在。做什么没什么……
各个环节的信息都是不通畅的,没有一个能协调全部的人。
我如果能说明白就好了,可这也不是说清楚就能解决的事情。
本来应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怎能看日子这么一天天过去。
我觉得负有期待,而没做好这件事情。面对一批一批堆积下来的货物,有种无可缓解的感觉。深感愧疚。
线下生意不太好了,舅舅想开辟线上的渠道,甚至想自建网上商城。
这步子就很大了,但足见其心急程度。曾经我们熬夜一晚上,就只是为上传几十个商品到微店中去。
但这的确是个十分陌生的领域。
其实看风向,网上流量越来越贵,和线下也不相上下了。
但话是人说的,事也在人为。也不一定要踩着风口,飞在浪尖。
什么渠道,不都有大量商家活的好好的。
我发现舅舅不太相信外人,愿意使用亲戚。
的确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看上去比外人可靠多了。
但这也限制了,能调用的资源和组织外部的能力。从固有圈子中,难找新资源新突破。
许多家庭的小生意都是如此,没有调动陌生人规模协作的能力。
工作中,我也体会到要做成一件事,靠自己苦干是不行的。几乎都是要靠与他人协作,调动外部的资源,才能做好。
这也是我的弱点。
读过去2016的一封信,最后说希望我多犯错误。
今年我就在做一个十分容易犯错误的工作。常常自己很确认的数据去,最后货物就不对。
这使我觉得人在各方面都不如机器。
生活是不断地与环境,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在熟悉环境的时候,也发现自己。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更了解环境。
今年对自己也有诸多发现,看了一些心理学上的书。
以前总觉书上文绉绉的,看过也未见其用。但现在有更方便的看书渠道,比如网易蜗牛阅读和微信读书,可以限时免费读全站,或者时长换书币,看了一些书。
多读书确有用处,见多识广嘛。许多困惑和问题,前人都经历过了,看看总有发现。
早些多读书,读一些自己有疑问相关的书,一定是有用处的。
我发现自己的处事行为,十分的被动。
如果一个人不是主动问我,我基本不会进入他人的对话。即使我很想说,也想得到他问了再说。
环境来什么,我就接受什么,极少说自己的好恶。就是什么都可以,什么都行。似乎没自己带需似的。
对于别人来说,与他人口头交流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却非常艰难。我认为许多话题都是没必要的,没什么可谈的。只找关键的说。
我很想表达自己,又极力隐藏自己。所有的根源都在自己。
礼仪的起点和终极目标,是利他精神。礼仪使我们与他人相处过程中,都可以保持愉快。
我总是逃避各种礼仪,对一切有种陌生感。陌生人的寒暄,尤其是亲人之间的寒暄,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开口。只是等待呼叫,然后简单回应。
我对他人的情绪很敏感,别人不开心,我同样很受影响。但我的行动,其实又不足够利他。
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我觉得用美剧《童话镇》中的,感情的设定,能透露出一些答案。
在潜意识中,我一直是个孤儿吧。努力的讨好环境,获取关注。渴望被爱,又逃避爱。
我自己认真面对,在我眼中并没那么重要。我可以接受一切。内心毫无波动地接受,放佛一切都不存在。
人的心理世界,是特别不理性的,拿出来看,完全不合理。但他就存在我们的心中,发生着。
这种情况就是,理智中明白,心理上不明白。在设想中,我觉得能做到,但现实中却像戴了镣铐。
看很多心理学的书籍就发现,人的心理要平稳真的是不容易。一点小事,心理上就会受到影响。
人们与世界相处的内心模式,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这个心理模式会沿用一生。
所以人的许多心理问题,都能在家庭关系中找到原因。
我常常在群体之中,尤其是亲人的群体中,扮演不存的角色。默不作声,偶尔回应。
我不知道怎么进入他们的世界,他们也不知道怎么了解我。
这寂静太可怕,我们应是最熟悉的人,却找不到熟悉的交流入口。前途是一片陌生的荒原。
只觉这是一个解不开的结。
我们活在各种结中,构成了我们所在的位置。
回望2017年,仿佛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来到这个仓库。走回家庭的环境。
似乎我又进入了一种封闭,与人交流大幅减少。
更可怕的是丧失了兴趣和热爱,没有了特别喜欢的事物。一种特别空的感觉。
我觉得你得有个执着的事情,不论目标是不是能实现。
这就像是各种头条给我们打的标签,我们偏好这些信息流。于是就不断地推送这类信息给我们。
我们的生活也是有了一些偏好,所以有了各自运行的方向。
在这一年的信息流中,我提到最多的可能是人工智能。
也许在这样封闭环境中,我更期待有巨大的变化,来冲击旧有的秩序。去年最热门的还是O2O,今年就变成了AI,互联网一下沦为了传统行业。
在信息时代的焦虑中,去年我发现的应对方式是标签,今年是清单。
标签用以分类内容,而清单用以执行内容。清单,是一种把大脑清空的好方式。把所想的一切列出来,以方便我们执行,这是GTD的核心思想。
这是个人信息管理上的进步。但清单这个东西也不是我第一次用,只是我总不记得去用,去更新它修正它。
现在,如果让我来列举未来的清单,一定是空白的。有人说年轻,正是有所追求的时期,能折腾的时期。可我的“什么样都行”的思维方式,给这张还没写字的清单上,涂满了白色改正液。
这一年的社会现实中,我更近一步认识到了,社会的虚拟和现实。
看过《童年的消逝》这本书,波茨曼从信息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不一样概念的“童年”。我们通过文字的大规模使用,创造了新时代中看文识字的成年人,儿童则是不具备这样能力的人。人类也由此构建更丰富的想象王国。
《人类简史》这本书在年初很火,它揭示了一个建立在虚拟概念上的人类社会的形成。
所以这世界真的很虚拟,每个人都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和公共想象的世界中。
它是因为我们的相信而存在的。
我们常会思考意义,其实想这个问题,就像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我们的存在价值。这是上帝在思考的事情。
在这地球运行着的,人的肉体之外,也许还诞生了一种更高维度的生命,它是建立在人的想象基础上的。
另一方面,更深入的体验是现实。
和我的一个高中同学谈起职业、未来生活话题,他总能比我实际地看到要做的事情。
他更知道还关注实际的生活,而我脑子里全是天马行空。
世界在我脑子里已经毁灭重生好几次了,而他还是相亲租房子做菜。
与现实打交道的要义就是行动,与虚拟打交道的要义是仪式。
与未来的你对话,就是一种仪式。
我们总处在,将要成为什么的状态下。我们创造未来,又不决定未来。
耳边常回响起歌曲《再见再见》,这是我在毕业典礼上听到的。虽然是一个毕业仪式,却没有很浓的离别之感。就感觉是一次普通的活动。
回看过去的日子,就这样悄然结束了,没有差别的,一日复一日。突然觉得很可怕,一年以后三年以后五年以后十年以后,生活还是如此。
我将成为你,而你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部落10
2017年12月2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