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亚锦赛,马龙再次加冕,向世人宣告,他既有夺冠之心,又有夺冠之力。
回顾马老师的夺冠之路,学习他精湛的技战术。
第一节:适应
1/32决赛,3-0(9,9,10),朴康贤(韩国,左手)
第一场第一局,马龙1-7开局,但他不慌不忙,慢慢追平比分。韩国男乒选手的球普遍凶,但是正。恰好马龙的基本功厚实,拳法刚猛,便在对拉中找状态,适应比赛。一球一球打,一分一分拿。
第二节:熟练
1/16决赛,3-0(2,4,5),坦马蒂科姆(泰国,左手)
坦马蒂科姆选手的攻击有点像丹羽孝希,有连续而没有力量,打不死人。和低段位的对手比赛,马龙更加游刃有余,自己的技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怎么试就怎么试,就像练球一样,以赛代练了。
第三节,调整
1/8决赛,3-0(9,10,5),塔卡(印度)
塔卡的发球很不错,马龙直接下网、出台和冒高被打就好多个,凭着一手好发球能跟马龙打到10平。马老师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三:其一,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马龙也是通过发加转让对手下网、发不转抢攻,保住自己的发球局;其二,把难题交给对手,对手发的下旋过沉拉不起来,就别上头硬拉,回搓给对手,看他自己怎么搞;其三,防守中择机进攻,如果搓高了被冲,退半步防守过渡,择机形成对攻。恰好发球好的塔卡,连续进攻不行。
第四节:控制
1/4决赛,3-2(-7,8,3,-6,11),林高远(左手)
马龙与林高远这场球的精彩程度不亚于对阵樊振东的决赛,甚至马龙差点儿输了。不过,有人曾经说过,看似差一点,其实差很多。
的确,对于现在的马龙来说,形成相持之后林高远得分更多,所以马老师尽量不要形成相持。第一招是摆短,明明林高远已经劈长了,还给他摆回去,摆短极大限制了林高远的上手,而他搓的失误又多。第二招是争取前三板解决战斗,首先是发球,下旋球林高远也吃,拧不起来,斗短又斗不过;其次是发不转抢攻,拉在正反手两条边线,屡试不爽。
林高远最后输的两个球,一个是摆短下网,一个是被马龙侧身冲正手,然后防出界。
第五节:压制
半决赛,3-0(8,4,8),林昀儒(中国台北,左手)
打完林高远,其实马龙已经渐入佳境了。有人曾说马龙打左手费劲一点,这把一下子打了四个左手,林昀儒还号称是马龙的苦手。出人意料的是,就像那比分一样,不是吧(848),林昀儒竟被压制了。
压制林昀儒的拧拉,首先还是加转下旋发球,拧不起来;其次是正手位台角保护发球,不好搓,挂起来质量低被反拉。林昀儒也尝试了这个发球,但是角度没有马龙控得好,直接被马龙冲死。压制林昀儒的快撕,其一是抢冲直接得分,不给机会;其二是看住正手,近台速度对抗。
第六节:突击
决赛,3-2(7,-5,-7,5,6),樊振东
马龙和樊振东这场比赛,是一场变与不变、敢于不敢的对抗。马龙用在前面选手的手段,也用在了樊振东身上,比如通过发球的下旋、上拱、侧旋、落点,限制樊振东的拧拉;反手搓、摆、劈、拧拉、翻挑、侧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反手相持就是顶速度,变落点,深浅、左边中路,樊振东光是招架都够吃一壶了。
樊振东主打实力球,以不变应万变。可以说,成也反手,败也反手。得分基本在反手位,失误也在反手位,拧拉失误,变线失误、加力失误。而樊振东的发球变化,算是国乒队相对贫乏的了,逆旋转发球都不多见了。
如果说马龙特有的反手相持能跟樊振东强大的反手五五开,那决定胜负的因素我认为是马龙敢于用正手,小三角的短球侧身抢冲,暴露了马龙是多么敢于侧身,半出台的球抢冲更是手到擒来。场面上,樊振东一直在用反手,不知道是因为变线失误不敢变线,还是害怕马龙的正手强大不敢开正手相持。
反手相持不落下风,正手抢攻登峰造极,状态和反应拉满,这样的马龙,小胖岂有不败之理。
状态起伏和遭遇困难不可避免,如何调整状态和克服困难成为冠军的分水岭。
纵观这次比赛,马龙的变化,因人而变,因时而变,随机应变。
打法的变化
马龙的主要打法由鼎盛时期的中远台对拉,变成现在的中近台快攻,战略思想是以精力换体力。年龄是不得不承认的东西,大龄选手的体力和精力肯定不如年轻人,长线、长期作战必然是不利的。
所以,场外的选择是,能不打的比赛尽量不打或少打,养精蓄锐;场上的选择是,压缩时间、缩短战线,意思就是,集中精力、近台作战。两个相应的表现是,没准备好,比赛中步伐缓慢、一脸疲态,相反,准备很充分时,生龙活虎,一举夺魁,但是打完比赛颁奖拍照,近景特写时马龙脸上的疲惫相比年轻人还是掩盖不住的。
终究是岁月不饶人啊。
技术的要求
反手位,马龙独家的双手拱式发力,配合968内置和DHS粘套,出色的持球性能,保证稳定和质量。正手位,快带和快拉,化身近台小王子。
看看赛场上有多少968,内置的968+双面粘套,已经被证明是稳定和质量的最佳选择。
丰富的武器库
马龙的台内小球真的炉火纯青,搓、摆、劈、挑各种手段层出不穷,顶级的远台正手、半出台抢攻,侧身爆冲的命中率高的惊人。
与时俱进的技巧
马龙的技巧也是与时俱进的,对阵林高远时的勾手发球,对阵小胖时的反手拧拉、侧剌,不得不说马龙的勾手发球比起小胖更加有模有样。
这时候的马龙还在学习进步,就说可不可怕。
最后,发球和发球抢攻永不过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