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者
吃肉的逻辑和利益:狗肉节及其他

吃肉的逻辑和利益:狗肉节及其他

作者: 马克周 | 来源:发表于2015-06-22 08:23 被阅读189次

电 影《诺丁山》里,槽点十足的忧郁男主在和朱丽叶·罗伯茨交往前相亲过好几回。有一次,一位软妹到他家做客,看到满桌丰盛的食物,一家人热情洋溢的表情,以 及窗外和煦的春光,软妹细声细语的说:“我是一个果食主义者。这个不吃。”“哦... 所以这个词的意思是...?”“就是说我只吃自然掉落的植物果实。人为采摘的,是被人类谋杀的,我不吃。”一句话把男主憋得言语不畅,槽点激增。

《诺丁山》片段

一 边脑补不吃肉的生活是多么的灰暗,一边就开始寻找冰箱里的存货。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我开始搜寻人类从素食到肉食的演变资料。从单调的素食到发 现肉这个奇妙的成分,确是一件促进消化的乐事。就在这个点子已经开始作用于我的整个消化系统的时候,一位朋友分享了一条“狗肉节”的信息,并附带他“双关 手”式的评论:狗肉,约?

关于肉,关于狗肉,关于一群人吃狗肉的故事,随着这个夏至的到来,再次变得火热。



吃肉简史:“觉醒”都不足以表彰其价值

吃狗肉这么尖锐的话题,我们不着急慢慢来,先从吃肉开始吧。150万年前,当我们跟猴哥的区别还没那么大的时候,人可能就开始剔骨吃肉了。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科学家宣称,对一具150万年前的儿童头骨片段分析提供了关于人类很早就是肉食动物的最早证据。这个发现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的头骨碎片显示了因日常饮食缺乏肉类而造成营养不足的迹象,这表明原始人也需要肉类生存下去。——新闻素材

不吃肉可能会营养不良,但究竟不良在哪,似乎也没有明确——毕竟,祖先们可是吃了很久的素的。都已经完成变身进化成人了,怎么又摊上个营养不良?上一句话建议大家再多看几眼,你一定会明白点什么。

祖先进化成人了:一个耗能更高,大脑更精密,营养需求更高的物种。为了维系这样一种全新的生理结构,肉,走上了主角的舞台。


为什么选择吃肉?

20 世纪上半叶开始,原始人类“狩猎-采集”的演化模型开始出现在理论界。就目前的人类学研究结论而言,喜爱吃肉对于“人之为人”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更大容量的 大脑提供必要的,更优质的能量和营养来源,同时亦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方式。狩猎动物需要更多的策略和智慧,经常需要部落成员的相互协作;受制于 人类身体结构的限制,使用自然物制造锋利的武器和驯养狗、马等动物同样成为必然选择。

就为了能吃口肉,我们的祖先终于走上了高级智人的阳关大道,没有馋肉的欲望,就没有人类的今天啊...

大多数灵长目动物生活在树上。不过,在林冠遮蔽之下,猎物的个头都很小,而且难以捕获......总的来说,植物性食物更丰富,无需耗费很多能量就能获 得,因此如果把时间花费在植物性食物上,会令它们生活得好一些。而在热带稀树大草原上,情况另当别论。只要捕食者知道如何下手,这里的动物性食物唾手可 得,而且可能分量很足......为增大的脑部提供热量,必须要有高品质的饮食。——《肠子,脑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 

生活在平原上的早期人类,以动物为食不那么难;并且由于食用肉类可以快速补充能量和营养,不需要像草食动物一样长时间大量吃进食物,因而早期人类有更多时间可以用在观察周边环境上,这不仅提高了安全性,也对大脑的进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捕猎时间久了,这种生活方式的不稳定弊端就越发显现出来。怎么才可以不光吃肉,还很方便的吃肉呢?原始人灵机一动,自己养呗。早期被驯化的动物诸如羊和猪,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餐桌上。这类动物单体肉量大,营养丰富,而且通常成群行动,易于大量驯养。

荷兰作家Christein Meindertsma追踪到猪身上的185项用处


Dog meat? Surprise me.

时至今日,猪牛羊肉已经成为人类不可能割舍的原材料(不仅作为食物)。荷兰有位作家,追踪一头猪身体各个部分的走向,最终发现猪可以为人类提供185种不同的用途(上图,点此可查看作者TED演讲)。猪已经半个身位跨入工业原材料领域了。

人和机器已经在“吃”同样的东西了。这只是一个笑话,但不失启发。吃久了会腻,腻了会去尝鲜。人们的眼球扫来扫去,狗肉,驴肉,蛇肉,各种不常出现在食谱中的动物,也都被端上了。

拿 狗肉来说,我国民间有“天上的飞禽,香不过鹌鹑;地上的走兽,香不过狗肉”之说。民间还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的谚语。由于狗肉闻起来气味醇厚。芳 香四溢,所以又叫香肉。冬日食狗肉更是民间通用的做法。狗肉性热,冬日进补有驱寒效果——这也验证了为什么在近几年狗肉节兴起之前,夏天一直是狗肉市场的 淡季,冬天才是旺季。


为什么没形成吃狗肉的习惯?

既然好吃,为什么没有民族以狗肉作为主要食物呢?

1、驯化角度:最早的“工作动物”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动物被分为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六类。狗的驯化历史很悠久,比羊等动物更早。早期人类驯化狗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狩猎——所以早期的狗类是作为“工作动物”出现。

在德国的一个距今14000年前的遗址(波恩-上卡塞尔)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人和狗合葬的证据。而中国最早的犬化石,是在河南发现的,位于新石器时代的贾 湖遗址中。欧洲中石器时代遗址,比如瑞典特雷勒堡(5250-3700 BC)也发现了被埋葬的狗,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毛茸茸的动物对“猎人-采集者”这种定居模式的普遍价值。——文章:人是什么时候开始驯养狗的?

2、经济角度:吃狗肉“性价比”低

小型动物行动更敏捷,目标更小,更不容易捕捉。同时由于个体小,捕捉到后所补充的营养和能量更少。对于早期人类而言,这种明显违背常理的行为是不可能大规模出现的。

3、很多民族和宗教认为狗肉不净

在《旧约》中是这样定义可以食用的动物的:“凡是蹄分两瓣且反刍的动物,都可以吃。”在很多文化中,狗也多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宴请宾客的宴席上,不可出现狗肉。

古兰经

作 为一种优质蛋白质的候补获取来源,狗肉以其“香肉”的美名,俘获了众多食客的胃。但从2009年玉林狗肉节开始,在中国,关于大张旗鼓吃狗肉的争议就一直 不断。今年狗肉节将至,抗议抵制也演变成世界性热潮。不论是切尔西名将,英国著名演员,还是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和大型媒体,众人纷纷将目光和矛头指向玉林。

关于狗肉节的争执 → 需要找到核心争执点

为什么要抵制吃狗肉?这其实是一个自始至终没有被解释清楚的问题。爱狗人士的观点集中在“狗是人类的朋友”,“狗肉节过于血腥”,“禁止吃狗肉是文明演化的方向”等。这些论点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们都很容易被一个对立观点制衡,而爱狗人士又无法自圆其说——

这样的无休止争执,尤其是各自立场都充斥着不合理和非理性部分的争执,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件事的利弊没有什么帮助。不论是爱狗人士的呼声还是狗贩和食客的回击,最后都不免流于非理性的抬杠。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争执的核心点不明确——我向北挥刀,你朝西舞剑。

德国哲学家戈特洛布·弗雷格提出过一个词叫“含混性”,特指语言符号表示意思的模糊边界,可能是一句话可以理解为多种意思,也可能是涵盖的范围模糊不清。 在文学创作中,语言的含混性可以增加作品的神秘感和可读性,即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语言涉及到沟通,含混性简直就是个大bug。大部 分情况下很多人只为一吐而快,默认自己完全说清了,又默认对方完全了解了。最后开始吵了的时候又用“你完全没明白我在说什么”这种攻击性话语来恶化沟通。 ——文章:当我们撕逼时,我们在撕什么

所以,辩论大战开始前,请先务必统一好争执点和关键词。下面给大家列举三个值得探讨的争执点。

1、吃狗肉没关系,来源要正规

曾 有媒体爆料,目前我国国内并没有专门的肉狗养殖场——或者更准确的讲,没有合规合法的养殖场。记者曾经暗访山东养殖场,发现当地只有一两家,但以肉狗养殖 名义注册的公司十余家。而所谓的肉狗狗苗,也被证实是来源于乡下的土狗,甚至可能存在被盗的宠物狗。来源不正规所导致的偷盗宠物狗行为暂且不说,单就狗肉 的质量和安全而言就十分令人担忧。

2、吃狗肉没关系,处理时要人道

如果动物健康、感觉舒适、营养充足、安全、能够自由表达天性并且不受痛苦、恐惧和压力威胁,则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2011

动物福利是一个在西方世界被广泛接受的概念。英国动物管理方面的教授约翰·韦伯斯特在他的书通过“五个自由”对其进行解释:

远离饥饿的自由
远离不适宜环境的自由
远离痛苦,伤害,疾病的自由
表达自然天性的自由
远离恐惧压抑的自由——《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 Limping towards Eden)》

狗肉节图片

根据往年的图像资料和新闻报道来看,动物福利观点是对玉林狗肉节最正面的打击。当街屠宰普遍,屠宰方式不人道(对此玉林政府已有所控制);待宰狗所处的环境亦非常恶劣。

3、吃狗肉没关系,组织大规模活动一起吃是否妥当? → 狗肉节该不该举办

第三点事实上是争议最大的。争议大的原因不在于双方是否针锋相对,而在于处在旁观位置的人们是否同样认为值得争执:“既然吃狗肉无可厚非,办狗肉节又有什么错?”这将会是爱狗人士所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今年的玉林狗肉节引起了更多国外人士的关注。尽管反对者的基本考虑更多是处于前两个争执点,但打出来的口号更多与第三点相关:“抵制狗肉节”(#Stopyulin2015 #ItsNofestival 这类标签在Twitter等社交网络上迅速出现)。

Twitter上的抵制宣传


把目光锁定在产业链的黑色领域

通 过分析可以发现,媒体、动物保护组织和爱狗人士的选择遵循着由表及里的逻辑:规范狗肉的来源,或者要求圈养屠宰时的人道化,这两件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 们需要更多方面的协作,换句话说,需要更多时间。远水不解近渴。“狗肉节就要开始了”,反对者们如是考虑着,而解决眼前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想方设法取 消它。

No Festival, No Rival.

我 很理解反对人士这样做的出发点和目的。更加人道的社会习俗,风气,需要来自民众的认可才可能成型。反对狗肉节人士获得足够关注度,民众才会去思考——这帮 人到底是没事闲的还是真有道理。关注度持续升温后,其中的合理性渐渐被大众所接受,两方之间针尖对麦芒的状态才会渐渐和缓——届时,狗肉节的战场“缩 小”,最终变得“打”不起来。换句话说,引起消费人群的关注是狗肉节反对人士的必经之路——绝不是因为它会对吃狗肉行为本身有何影响,因为这无可厚非;而是这种 关注度对于政府规范狗肉产业链,建立人道的肉狗养殖、屠宰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吃狗肉没有任何问题,这和吃牛羊鸡猪肉是一样的。区别在于牛羊鸡猪有规范合法人道的养殖屠宰生产链,狗没有。反对者最可行的立场,即在于此。

抵制狗肉节的逻辑

趋利避害的本性,也许才是最有效的抵制策略。

相关文章

  • 吃肉的逻辑和利益:狗肉节及其他

    电影《诺丁山》里,槽点十足的忧郁男主在和朱丽叶·罗伯茨交往前相亲过好几回。有一次,一位软妹到他家做客,看到满桌丰盛...

  • 小星带你走进“狗肉节”兴起缘由

    狗肉节,是指吃狗肉的“节日”。狗肉本身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秋冬来临,在中国,人们为了御寒,就吃些温性无毒的狗肉。农历...

  • 怎样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018-07-10

    黄帽观点:寻找事物的优点及光明面。 探索价值和利益,继而努力发现逻辑证据来支持这种价值和利益,力图提出有根据的乐观...

  • 玉林狗肉节的矛盾不在吃或者禁吃,而在于虐与不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玉林狗肉节变成了诸多爱狗人士和爱吃狗肉人士的矛盾,狗肉不管吃还是不吃,矛盾就在那里,永远针尖...

  • 玉林狗肉节——一个需要被理性看待的民俗!

    今年的玉林狗肉节有些低调 每年夏至,广西玉林人都会有吃狗肉的习俗,因此在民间,人们纷纷组织了各种类型的狗肉节,这一...

  • 打死偷狗贼!村民涉严重刑事犯罪

    一、寒冬至,狗肉肥 在许多地方有着冬天吃狗肉的习惯,有的地方甚至因此发展出狗肉节这样专门庆祝吃狗肉的节日,例如“金...

  • 所谓的抵制狗肉

    随着玉林狗肉节的临近,各大网站又出现了各种抵制狗肉的文章,这感觉就像洗脑一样扑面而来。甚至还有人说:“狗肉节是我们...

  • 关于狗肉和狗肉节,我也说几句

    之所以要谈这个话题,起因是这样的:今天在一个微信群里,大家聊起了吃狗肉和玉林狗肉节。很快,讨论变成了争论,争论变成...

  • 看得清

    底层人讲感情和道德,中层人讲逻辑和利益。 他们不愿意承认,沉浸在感情和道德中,就是被别人方便汲取利益的。 只有逻辑...

  • 报仇的半灵狗

    我很爱吃肉,但从来不吃狗肉。因为我不忍心。 不过卖菜的付秉财可和我不一样,他除了人肉什么都吃,他不仅吃狗肉、猫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吃肉的逻辑和利益:狗肉节及其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gs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