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冲突与悬念》。读书,既要把书读薄,也要把书读厚。
小说的情节如何推动?人物的言行有什么锚点?这与人的需求有莫大关系,今天主要分享这个。大纲如下:
一、贝尔所述的三种死亡
1,肉体死亡
2,职场死亡
3,心理死亡
二、细化的七种死亡
1,肉体死亡
2,职场死亡
3,财产损失
4,身体残疾
5,价值观崩塌
6,失恋
7,失去好友
三、按人类需求理论更细致地分析
1,第一层次:生理需求
2,第二层次:安全需求
3,第三层次:社会需要
4,第四层次:尊重需要
5,第五层次:自我实现
一、贝尔所述的三种死亡
在情感方面令人满意的小说,都必须以死亡为赌注。《冲突与悬念》这本书中,贝尔提到了三种死亡,下面分别看一下:
1,肉体死亡
定义:
主角的载体之主体死亡,如果肉体死后灵魂是不灭的,那么这里准确的定义是主体死亡
举个例子:
一位职业杀手接到了一个任务,刺杀一位老板,但这位老板多年前在他未做杀手时,曾经救过他一命,他不能杀这个人。
他把这个老板放走了。
他的老板又派出一位杀手,刺杀他。此时他面临着职场、肉体双死亡的威胁。
2,职场死亡
定义:
更恰切的描述是,事业或饭碗丢失,指一个人面临的生活资料的缺失,生活无法继续。
在武侠小说中,在江湖中没有办法混了,也是职场死亡。
举个例子:
一位富有经验的检察官,担任一个社会关注度很高的案件的公诉人,他的那些供职于市政厅的老板们,很期望他处理好这件案子,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卷。
然后在调查中发现,被告人是完全无辜的。怎么办?他是按市政厅老爷们的意思办事,还是尊重事实秉公办案?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他都可能面临着职场的死亡?
他只有迎难而上,证足材料,将真正的嫌疑人绳之以法,争取老百姓和市政厅重新认识这个案件。除此之外,他没有选择。
这种处于两难境地,不得不跨过第一关口做出勇敢选择的情节,才是好情节。
3,心理死亡
定义:
哀莫大于心死。
举个例子:
一个30岁左右的离婚女人,她来到一个小镇,重新开始艺术。家人和朋友对她的行为都不理解。她同时还面临着生活资料的匮乏。听说她从小失联的父亲也在这个小镇上,她将如何与父亲相识,并取得父亲的支持?如果她有子女,她如何取得子女的理解和支持?她如何坚持到成功,保证自己不是先饿死?
她同时面临着职场死亡、心理死亡。如果她不能解决这些矛盾,毫无疑问,她将死去。
再举一个例子:
一位职业摔跤手,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歌剧手。但后者认为,歌唱家与摔跤手没有可能,摔跤是一种粗蛮的行为,她难以想象她将来的丈夫是一个野蛮人。
摔跤手想博得女孩的好感,他放弃了摔跤,穿上白衬衫,从零开始学习歌剧。他把自己置于职场死亡的境地中,他正在丢失往日竞技场上的光芒。
但是,同时他于歌唱一技的学习尝试,糟糕透了。
他学不会歌唱。他是重返摔跤场,重新做一名摔跤手,还是继续坚持。学习毫于进展,女孩的观念还没有一丝改变。
想到一旦放弃,他终生都会后悔。他选择了坚持。对他来讲,这是一道只有一个选项的选择题。
二、细化的七种死亡
仔细考查下以上三种威胁,能对角色的言行产生驱动力的死亡威胁只有上面三种吗?
有些威胁,并非对所有人是致命的,但对于某一类人却是致命的。细化一下,艺述思维的作者整理出这样一个知识结构:
总的来讲,将死亡威胁分为物质与精神两类。在物质死亡一类中,又分为“肉体死亡、财产损失”等四类。
在精神死亡一类中,扩展了“失恋”与“失去好友”两个子类。原来贝尔描述的心理死亡,可以并在“价值观崩塌”一类中。
现在分别看一下这几种类型:
1,肉体死亡
作为灵魂载体的主体死亡。如果肉体死后灵魂是不灭的,那么这里准确的定义是主体死亡。
2,职场死亡
更恰切的描述是,事业或饭碗丢失,指一个人面临的生活资料的缺失,生活无法继续。
在武侠小说中,在江湖武林中没有办法混了,也是职场死亡。
3,财产损失
庄园被烧、宝剑被盗、股票被套牢等
...
当财产损失足够大了,亦能对人产生很大的麻烦,比如破产。
4,身体残疾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被砍了一条手臂。
对于个别职业的人,身体残疾相当于断送了他们的职业生涯。
例如,一个音乐家突然变成了聋子。
但像贝多芬这样,不向命运屈服的天才,他即使聋了,仍然可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全世界著名的《致爱丽丝》和《第九交响乐》就是贝多芬完全失聪之后创作的。
有时候我们觉得文学疯狂,但可能生活比文学疯狂多了。多么激动人心、匪夷所思的小说情节,在生活中都有发生过。作者只不过是将发生在多个人身上的事,拢在了一个人物上。
5,价值观崩塌
关于小说中坏人的救赎,就是让其价值观崩塌,然后安排其重建价值观。
6,失恋
爱情来的时候,如果得不到或得到了又失去了,会感觉天空没有了颜色,生命失去了意义。这并不夸张。有些生活中发生的事,比小说还要夸张百倍。
7,失去至亲好友
丢去亲人,尤其是唯一的亲人,这对于角色的威胁都是足够大的。在未失去之前,角色都是万分珍惜的。
有些人,即使不是角色的亲人,例如养父母、知己等,也对主角很重要。例如《神雕侠侣》中的西毒,与杨过之间的感情。
当这些人离开角色时,主角亦会非常悲痛。
三、按需求理论更细致地分析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大致有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五个层次的需求,其强烈程度,是至下而上逐级减弱,其对人物角色的威胁力量,也是递减的。
下面分别看一下:
1,第一层次: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激素分泌、性
除性以外,如果这些需要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
对生理需求的威胁,包括但大于上面提供的肉体死亡、身体残疾。
其中的每一项具体的生理需求,例如呼吸、水、食物等,都可以对小说的角色人物产生致命威胁。生理需要是推动小说角色最首要的动力。
当这些生理需求不被满足,而迫使角色采取一定的行动时,无论多么荒诞,都是合理的。
2,第二层次: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
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这里的每一项,单独都可以影响角色下一步的行动。
马斯洛认为,人的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整体,可以把人对科学的求知,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都看成是满足人自身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其中上面提到的“职场死亡”,在这个层次中,与“工作职位保障”最接近。
3,第三层次:社会需要
友情、爱情、性亲密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周围的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求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
一个人为了追求爱情,会发生什么行为?
举个例子:
假设将一对情侣关在一间小黑屋里,他们必须在屋里呆10天,但是水和食物仅够维系一个人的生命,这个时候作者将如何安排两个角色行动?
这个时候安排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占据上风,让一个角色杀死另一个角色,余生独自在愧疚和悔恨中死去,是合理的。
另一种安排,让一个角色勇敢地死去,把食物主动留给爱人,爱人出去后,把陷害他们的坏人干掉,然后余生在孤独中老去,这种安排也是可以的。并且这种情节,更能让读者接受,这种角色才是值得观众追随的角色。
4,第四层次:尊重需要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人人都要求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有信心、能独立做任何事,又称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赞赏。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热情,体验到生活的价值和快乐。
在小说中,并非只有威胁到肉身安全时,角色才会有所行动,涉及到这个层次的“面子”问题时,角色也会有所行动。
在金庸小说中,有很多这样的情节,一个高手将一个武功不怎么历害的江湖人物打败了,但是过招之时尽显侠义风范,给对方留足了情面,不让对方出丑。对方往往足感胜情,对大侠敬重有加。
这个层次的需求,不是底层的生理需求,也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事实上任何一个层次的需求,都可以推动情节向向发展,因为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的,高层次的需求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角色行动的主要动力。
5,第五层次:自我实现
道德、创造力、自觉性、
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在这个层次的人,已经不缺少世俗的尊重。武侠小说的世外高人,他们只醉心于新武功的研制、江湖公正度等,不在乎礼教的繁文缛节,例如东邪、西毒、北丐等。
如我等凡人,根本无法体会这个层次的快乐。
2020年02月24日
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也欢迎进读者群讨论。如果觉得有用,请转发或点个“在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