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看到了一个非常受触动的回答,让我坚定的相信知乎真是比微博更好的鸡汤!
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提出了一个:二十英里法则。
这个法则的大意是说: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3000英里的路程。
如果你徒步走完这段路程的话,会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这段路程中的地貌非常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
那么你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答案是日行20英里。
如果你刚踏上旅程,你的体力精力都非常好,如果天气和地势都不错,其实你一天可以走40英里。但是以这样的速度走的人并不是最快到达终点的,就像跑马拉松那些在一开始就用最快的速度冲刺的人,往往跑不了多久就没了后力。
当地貌不好,天气恶劣的时候,有的人就会躲到帐篷里抱怨和等待,直到天气好了再出来继续赶路。
这样的人即便他们赶路时的速度为日行40英里、50英里,也往往都会在停留的时候被那些每天雷打不动,无论何种情况都走20英里的人超越。
在多年的创业生涯中,我对这个故事的体会非常深刻。几乎在任何一个领域,最成功的,走得最远的永远都是那些从来不着急,但也从没有任何情况能够打断他们的节奏的人。
这样的人最可怕,因为他看起来走得很慢,但他从不会停下。
即便是你看到他已经超越你很多了,你觉得他这就已经到达巅峰了吧?
不,再过一阵子你会发现,他竟然又走了更远!
二十英里法则我觉得它本质上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状态。
这个稳定的状态是由多个方面的要素组成的:
第一,对目标的坚定。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目标的坚定是达成一切目的的基础的,一个对自身的目标不坚定的人,就很容易因为受到诱惑、一时的打击、暂时的困难而轻易放弃。
第二,理智的判断。
从某种层面上讲,我们的绝大部分失败都是由于我们的非理性认知所导致的。比如你打游戏处于逆风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团结队友,给他们安慰以鼓励,尝试合理的反击计划,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下意识的马上喷过去,从而导致瞬间整个队伍心态崩盘。
第三,推迟满足感的能力。
能够意识到达成目标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所以能够让自己不被渴望马上得到回报或达成目的的冲动给影响,继续脚踏实地的做事。
一个不具备推迟满足感的人要么做事情很容易放弃,要么做事情很容易陷入焦虑和幻想而久久无法付诸行动,这两点都是我们达成目的的大敌。
所以做事情找到自己的节奏,保持内在的稳定,坚定地向着你的目标哪怕是很慢、但也从不停下的前进,我觉得这是任何一个想在有生之年做成点什么事情的人,都需要去理解的道理。
加上我今天看了一篇描写村上春树的文章,里面的两个名人大概都说的同一个意思,坚持!
萨默赛特·毛姆写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
欧内斯特·海明威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而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亦不为过。
但最深得我心的就是村上春树的下面一段话:
每日跑步对我来说好比生命线,不能说忙就抛开不管,或者停下不跑了。忙就中断跑步的话,我一辈子都无法跑步。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儿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
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
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我记得有一篇文章写到他的说的,他说他每天要写2000个字,多了不写,少了也不写,每天要跑步,大概就是我表达的同样一个意思!每天的坚持,按量,按原则,不大喜大悲,潜移默化,你能总能离自己的目标更近!
我会做一个这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