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下来的时间,看看简书里面的文章,有位叫kris,在路上的人写了一篇《请不要坐在最后一排》的文章,内容很丰富,通过坐位的这个问题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们认为最后一排代表的是自由,叛逆,调皮,但最后一排也是很多人羡慕的地方,因为那里上课可以走神,没有提问,可以没有作业。工作后在会议桌上最清闲的也是最后一排。
像笔者说的一样,虽然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但他的学生时代就是最后一排,但现在他的坐位是第一排,因为在第一排才能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学到最有效的东西。
之前我也是个在前排的人,因为怕提问,也不敢多提问,怕提问多了以后被关注,慢慢的,我的座位越来越往后,老师再也懒得关注我。工作后因为不敢,所有的工作都是先往后靠,所有的会议从不发表任何意见,就算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更好的意见也从来不说,时间久了存在感越来越少,没有了被需要感,没有了自我价值的体现,慢慢的成了工作的机器,没有了思考只有执行。
在成为行为机器之前,也想尝试去改变,可是就是因为自己的坐位,总是再往后,有时候那种感觉就像踮起了脚举起了手还是不能穿破人群被关注到,那种感觉就是“你想像猪一样懒却不能懒得心安理得一样”,就像有人掐住你的脖子不能呼吸一样,可就是没有挤出人群到前排的勇气。
在后来的一次机会,让我感觉到了如沐春风的感觉。那是一次公司陈列的简单培训,我坐在了第一排,那一下午过得好快,让我觉得好充实,精神抖擞。因为在第一排,我能听的看的最清楚,我能很好的去投入,我能更深入的思考,我可以提问可以互动,这种氛围在后排是永远感受不到的。
“坐位”不止是个习惯,更是代表一个人的心态与定位。
“这事我负责!” = 负责人
“这事我搞定!” = 顶梁柱
“这事我来做!” = 领导左右手
“这事我不会。” = 最基层员工
“这事找谁啊?” = 团队的白痴
“这事不怪我。” = 团队的垃圾
“这事没人教我。” = 团队的拖累
“这事为什么我来做?” = 团队寄生虫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新的一年勇敢的踏出脚下认为艰难的一步,找好自己的“坐位”当你迈出后也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有句老话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