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已经完成全部十场比赛中的六场,国家队队员近日将回归国内赛场,将延迟许久的联赛重新接续起来。
就在联赛时断时续的最近几个月,中国足坛不少俱乐部引爆“地雷”,欠薪者接二连三,有的连球场灯光费也难以支付,看来大部分由地产公司把持的足球俱乐部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回想前几年挥舞支票四处豪购外援的“盛景”,现在的满地鸡毛,大有恍如隔世之感。
国家队成绩差强人意,俱乐部运营捉襟见肘,抬眼四望,似乎已是四面楚歌,我看关键原因是人才凋零,大有青黄不接之趋势。
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已经结束的6场比赛中,“铁在烧”使用的首发球员如下:
——6场全部首发。包括守门员颜骏凌,后卫王燊超、蒋光太、张琳芃,中场吴曦,前锋武磊。共计6名球员。
——4次首发球员。艾克森(缺席打沙特队、阿曼队)
——3次首发球员。后卫朱辰杰(缺席首场打澳大利亚队、日本队、越南队),中场金敬道(缺席打越南队、阿曼队和第二场打澳大利亚队)、张玉宁(缺席两场打澳大利亚队和日本队)。共计3名球员。
——2场首发球员。后卫李昂(参加打日本队、沙特队)、王刚(参加打日本队、越南队),中场张稀哲(参加打第一场对澳大利亚队和越南队)、徐新(参加打阿曼队和第二场打澳大利亚队)、洛国富(参加打阿曼队和第二场对澳大利亚队),前锋阿兰(参加对阿曼队、第二场对澳大利亚队)。共计6名球员。
——1场首发球员。后卫于大宝(参加第一场对澳大利亚队),中场吴兴涵(参加第一场对澳大利亚队)、刘彬彬(参加对越南队)、尹鸿博(参加对日本队)、池忠国(参加对沙特队)。共计4名球员。
由此可见,主教练在首发球员安排上具有如下特点:
——在共计21名有首发经历的球员中,全部六场比赛均首发的只有6人,可见在如此重大比赛中主力阵容安排上稳定性不足。
——4名“归化”球员共获得首发机会14人次,约为60%。既然花重金将外籍球员身份转换为中国籍,就意味着比本土球员有更多的过人之处,那么,在关键比赛中就应当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事实上,如果不是舆论沸反盈天,洛国富、阿兰就很可能难以在第5、6场首发,那这些球员的首发率可能更低。即使如此,平均约60%的首发率,显然与初衷也是相违背的。
——在全部首发球员中,33岁2人、32岁8人、30岁4人、28岁3人、27岁2人、24岁1人、21岁1人,可见30岁及以上球员14人,占67%。
——首发球员选择从最开始两场的“五湖四海”到最后面两场的“相对集中”。前面两场打澳大利亚队、日本队,主教练选择首发球员来自海港队、广州队、鲁能队、国安队、河北队、绿地队、西班牙人队等,基本上是“五湖四海”。但是,鉴于前期比赛结果差强人意,也鉴于媒体、球迷对主教练使用“归化”球员诟病比较多,到了第5、6场,首发11名球员就集中在广州队、海港队、绿地队、西班牙人队,而且主力球员相对固定起来。
——有意思的是,在第5、6场分别对阵阿曼队、澳大利亚队并获得平局的两场比赛中,首发球员除了几名“归化”球员,纯本土球员分别只有8人和7人,其中来自西班牙人队的武磊,来自海港队的王燊超、颜骏凌,来自广州队的张琳芃,来自绿地队的朱辰杰,共计5人均出自我国著名教练徐根宝的崇明青训基地。而且,武磊、张琳芃、颜骏凌、王燊超在全部六场比赛中首发,年龄只有21岁的中后卫也在4场比赛中首发并在第2场比赛中因为张琳芃在第5分钟受伤下场后替补上场。换言之,首发球员中由其他俱乐部或青训机构培养的本土球员寥寥无几。
迄今为止,6场比赛,1胜2平3负,进7球失11球,在小组6支球队中排名第5,这个成绩肯定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从进球数量看,武磊一个人独进4球,在整个12支队伍参加的12强赛中暂时排名第一,但“独木难支”,没有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如果早一点对“归化”球员委以重任,也许对阵沙特可以打平,对阵阿曼可以获胜,从而使积分和排名上升,进而还保有希望。
中国队没有形成多点开花局面,没有降低失球,最大的问题是出在中场。现在可供选择的中场球员或者秋风偏慢、偏软,没有防守能力,如张稀哲;或者作风硬朗,偏重防守,但没有组织能力,如金敬道、池忠国等;或者能力一般,如吴兴涵、刘彬彬、王刚、尹鸿博等。从主教练选择首发球员看,相对比较稳定的是守门员、后卫线以及前锋中的武磊,而中场则是频繁换人,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其他体育领域没有而男子足球领域需要走“归化”之路?
为什么本土球员连同“归化”球员大部分已经是按照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看是过了27、28岁乃至超过30岁的老将?
为什么相对比较固定的首发球员主要是来自一家青训机构的球员?
一言以蔽之:通过有竞争、有质量的青训培养后备人才的力度不够,导致后继乏人。至于青训为什么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并且真正做到出人才、出风格、出成绩,那说起来就复杂了,不说也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