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这块神奇土地的向往,孩子们一路叽叽喳喳,来到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避暑山庄。
阳光明媚,和风怡人,天空水洗过一般瓦蓝,空气过滤过一般清爽新鲜。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天气,让身处皇家最大园林之内的我们,身心愉悦。进入山庄后,沿着当年皇族们曾经无数次留下脚印的林中小道,开始了对每一处文化遗存的兴致勃勃的观赏,导游一路详述其艺术内涵,补充其历史典故,让我们由此浮想联翩,感受这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抬头看着康熙御笔“避暑山庄”这块匾,缘何出现“错别字”?“避”字右边的“辛”字下竟多了一横笔,这真能称作“天下第一错别字”了。正疑惑,导游却道:“你知道吗,这个享誉中外的错别字,可大有来头呢!”孩子们停足凝听,对这个来头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从导游的赘述中了解到,古人作书,讲究结构美,繁则减除,疏当续补。

一看到四知书屋,原以为是读书的地方,哪知,大错特错。于是,竖起耳朵听导游姐姐给我们述说四知书屋的来历,科普历史典故。
四知书屋名为”书屋“,却不是皇帝读书的地方,它是皇帝临朝前后更衣小憩、接见近臣和贵客的便殿。
乾隆皇帝所题写的“四知”是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之义。知微知彰就是从微观、宏观看问题,经过分析作出判断。知柔是政治上的怀柔政策、知刚是果敢决断,处理问题不优柔寡断。

烟雨楼是乾隆三十六景之一,仿照浙江嘉兴南湖鸳鸯岛上的原址修建而成,是供皇帝观赏雨雾景致的地方。

来到此处,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乾隆御题“奉三无私”匾。“三无私”是指“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三无私”表明了乾隆皇帝大公无私的宽阔心怀。

这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八景。建于1710年,为正宫区最后面的一座二层建筑,不设楼梯,楼南面垒石为假山,矣以假山蹬道为梯上楼,新巧别致,是帝后远眺湖光山色之处。

“你们猜,这亭的上面有多少个角?”观察仔细的家宝说:“上面4个,下面12个。”导游不禁为他的回答点赞:“没错,上面四角代表春夏秋冬,下面12角代表一年的12个月……”
导游向我们一一诉说这座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巅峰之作,它蕴含着帝王思想,名匠智慧,聚集民族文化,饱满的历史内涵,我们由衷感慨,遥想300年前,避暑山庄建成之初,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帝王何等显耀?
这里古韵丰厚、景象奇绝,眼望美妙绝伦的园林山水,抒发怀古之悠情,真是美哉乐哉。
走出避暑山庄,我们出发前往下一站----乌兰布统,去体验辽阔的草原风情。

品尝了草原烤全羊,想象是艺术照,现实是生活照,滋味自品,谁吃谁知道。
夜幕之时,紧跟着草原篝火晚会开始了,跳舞、歌唱、节目表演……,琴声悠扬、歌声缭绕,舞姿优美,草原之夜让我们丢了人设,把激情燃烧至最高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