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一半天使一半魔鬼,我一半期许一半畏惧。
我不敢直面它的美丽,只好躲在一旁偷偷欣赏。
也从不忍心在白昼将它唤醒,只在夜幕降临才会偷渡与它相会。
我认定了它是我的终身伴侣,便做好了与它风雨兼程的准备。
它是我的爱人,我的全部。
它有一个响亮悦耳的名字,“活着”。
《活着》作者余华的作品。
他的灵感来自于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描述了一群经历一生苦难却丝毫没有抱怨的人们。
在如此宽容豁达的人性下,余华被深深感动,于是便笔耕不辍的写下了经典文学作品《活着》。
很荣幸,我是一个聆听者。聆听着悲痛,聆听着凄惨,聆听着释然。
我或深或浅的读过一些书籍,有经典名著,有诗词歌赋,有文学作品,也有言情小说。
《活着》着实数得上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它让我眼前一亮又回味无穷。
一开始我以为活着在于追求。
我理解的追求是不断学习新的事物来完善自身。
回想一下似乎从生命的本初,我们便开始追求,学着吃饭,学着走路,学着尊重,学着生存。
福贵的前半生就是这样的人生。
没有坚不可摧的灵魂,只有不可逆转的潮流。
生长在富贵家庭的福贵,好吃懒做的天性和嗜赌如命的惰性让他无尽沉沦,先是被人算计使他家徒四壁,紧接着父亲又被他活活气死,踏上了黄泉路。
毫无生活技巧的他,像是被报复,求生之路异常艰难,经历了物质世界的极端摆动,贫穷和罪孽将他碾压,毫不留情。
生活从来不会放过任何虚度人生的人,赋予的生命如果被浪费,上天就一定会微笑着向你施与惩罚。于是,一个喘息的时间,福贵的母亲患了重病,无人帮助又没钱支撑的福贵这才知道了活着的意义,他第一次清楚的认识到,活着是多么现实的一件事,追求又是多么的必不可少。给母亲看病,让家里人有更好的生活,当所有现实的东西都需要追求来实现时,活着便成为了实现条件的必然前提。
突然清醒的福贵,被命运狠狠地撞击,他终于不再懒惰,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努力改正,他穷极一生的追求,不断不断……直到精疲力尽,然而终究事与愿违,这小小的悔过似乎没有得到上天的原谅,这幡然醒悟的追求好像也没有赎回他犯下的罪孽。
命运依旧选择让他痛苦难熬,余华将之真实记录。
福贵一生跌宕起伏,以凄苦为主旋律,发生着大大小小关于活着的事。
人生在世,必然有所牵挂,有人受伤你会疼,有人流血你会痛,一个人只有拥有着可以让他视为己出的人才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福贵算的上。
母亲不幸离世之后,福贵的罪孽好像被记得格外重大,妻子家珍受尽苦难最后得了软骨病难以自由活动,一儿一女,本是正好的喜事,女儿却一场意外变成了聋哑人,一辈子都无法体验健全人的丰富生活。
一次一次的打击让他无力反抗却又疼在心中。
然后福贵自己呢,经历了国民党统治到解放战争,经历了土改运动又到大炼钢铁,最后还赶上了自然灾害事实,无处安身的他,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什么都没有,这不得不让他感叹,活着,是一件容易的事,却也是一件艰难的事。
他开始觉得,生命的不可控有点命中注定的感觉,一切都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在生死面前人类就变得毫无作用,像个空架子,只能接受。
他也觉得,所有的一切也像这一场又一场的运动,平凡的我们无力领导无力推进能做的好像只有站着不动,等着历史被推翻,等着一些并不知道对错的东西诞生,然后接受,并且只能接受。
还好一切都没有打倒福贵,贫穷没有,饥饿没有,颠沛流离也没有。而真正打击他的是看着至亲一个个的离去。
好不容易等到女儿长大的时候,正常人家都准备为女儿寻得一门不错的亲事以了了自己一辈子的牵挂,而福贵并不这样想。他的女儿凤霞的状况实在不太好,这孩子受了半辈子的罪,总不能再嫁到一个不知疼爱的家再次备受煎熬。
福贵作为一个像样的父亲,在等一个他认为与凤霞般配的人出现,二喜的出现便正符合福贵的要求,尤其是歪着的脖子和跛着的脚。除了身体缺陷二喜的条件十分优越,是个工人,福贵十分满意,觉得这是这辈子的恩赐,也是家中常年来唯一的喜事。
进城以后的凤霞过了一段好的时光,来往于家里,被人称赞,可是好景不长,在这一段看似已经得到祝福的美好婚姻中,安稳幸福的凤霞竟因为难产毫无征兆的死在了手术台上,血流不止却无法控制。
冰冷的现实从不给人幻想的机会。
但是就算退一万步讲,这又能怪谁呢?怪命运的不公还是生命的不幸……我们无处指责,无处发泄。只能安慰自己说,活着也许就是这样吧,有死就有生,有走就有留。
凤霞走了,苦根来了。福贵抱着这个外孙不知该哭该笑。就当是替他阿娘好好的活着吧,多活些岁月。福贵将生的希望寄托在苦根身上,日日照顾,日日陪伴,可谁想,本是如此天真烂漫的年纪,却也时日不多,苦根已同样让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永远的离开了,像当年他的女儿那样毫无征兆,像当年他的儿子那样荒诞无理,像如今他的女婿那样猝不及防的走了。重振生活的他又一次在现实的面前跪地求饶,那一幕幕的情景像是魔咒将福贵的意志侵蚀。难产死去的女儿,抽血抽死的儿子,意外离世的女婿还有这个吃豆子也莫名噎死的外孙……
福贵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经常睁着眼到天亮,脑子却一片空白。
所以活着,到底是在干什么呢。酸甜苦辣咸,到头来为什么没有唯独把甜剔除了。福贵想不明白,也顾不得想。
他不想去吟叹生活了,也无力去怪罪上天,只有一行又一行的老泪流下,让他痛不欲生。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至极之痛又有几个人可以承受的来呢?
福贵流泪了,老牛流泪了,我也流泪了。
可是世界这么大,每分每秒熙熙攘攘,都有人诞生有人离开,有人难过有人欢喜,但在如此变幻莫测之下好像只有时间不紧不慢不争不抢,一步一步若无其事的缓慢前行,像一个无辜的孩子。
时光就这样故意的放慢着脚步,帮人记忆帮人遗忘帮人抚平伤痕。福贵也在这慢悠悠的岁月中慢悠悠的变老,从外到里。
后来的福贵,老了,像换了个人,容貌变了,倒不是憔悴,灵魂也变了,好像摆脱了魔咒。在他前半生的岁月里福贵就像常人一样经历磨难,被困苦完全吞噬控制,然而如今的他,到显得有些怡然自得。
让我惊讶的是,福贵竟可以心平气和的讲述他的从前了,就好像是在说着别人的人生一样风轻云淡,起初我以为他是疯了,被天灾人祸折磨的没有了感情,后来我不理解他的平淡又有点可怜他的冷漠。甚至有些怀念曾经憎恨命运的他。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福贵也还是那个福贵。那这一切的改变根源又是什么呢?
我想了很久,联想到了现在的社会,自杀的大有人在,有人因为心理阴影,有人因为生活压力,有人也因为亲人的离去自己也选择离开,难道谁会觉得他们是重情义有担当的表现么?
大多数用生命终止痛苦的人不会让我们心生崇拜而是觉得他们真的有点傻,有点意气用事。
而我为什么觉得福贵下半生的风轻云淡是罪呢,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他难道不应该按照我们所幻想或经历的那些生活着么?他应该抑郁啊,应该痛苦啊,应该每天愁容不展啊,可他为什么还冲着人们笑呢?
想到这里,福贵和老牛一刹那出现在了我的脑海。
《老黑奴》似乎也在我的耳边响起。
我突然觉得,也许吧,人可能真的只是在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什么追求,什么改变,什么该或不该,在活着面前所有的一切都不堪一击。
每个人都无法为了除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因为能活着本就是一件美丽的事情了。
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刻起到我们奄奄一息的告别前,这所有的时光都是活着的时光,不管那些时光里你是个十恶不赦的混蛋,还是做了许多虚度光阴的错事,走了不少本不该走的错路,爱上了多少个不能在一起的他,浪费了多少个本该珍惜的岁月,失去了多少个心痛不已的亲人,这些都是你人生中该承受的,每个人都是如此,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这也正是活着最纯粹的地方,在生命结束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将化无乌有,生前的罪孽和福德都不再于你有关。
谁的人生都无法回头,豁达的活着,痛苦的活着,不甘的活着,知足的活着,都是活着,那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相对轻松的生活方式呢?给自己一个机会吧,点根烟,试着放空自己,放下一些让你活着感到负担的事情,轻轻松松的为“活着”活一次吧。
要记住,没有什么比能活着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