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

作者: 冰眉铁面 | 来源:发表于2017-11-20 23:46 被阅读8次

我现在躺在床上,像漂在命运之海上的船,身体已经很虚弱,思想却很活泼。

沉思录

活在词语之中和活在现实之中的区别在于,词语是对现实的抽象和扭曲。奥勒留说:“闭上嘴吧,这样你会得到真相。”一个女人一天会说出近两万个词汇,一个男人一天会说出一万七千个词汇,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词汇构成的海洋。词语构成了“真相”,却距离现实的真实越来越远。斯多葛学派把沉默不语作为立学之本,把沉思作为哲学的起点,的确有道理。老子说:“多言数穷。”就是看到了词语的世界对真理的误导。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也是看到了词语对德行的损害。老子说“不如守中”,还是回归到内心当中,在沉默中发现真理的痕迹。

沉默,就是沉思。

沉思录

最好的复仇,就是不要成为仇人那样。

宙斯希望西西佛斯能够像自己一样地从推石上山之中感受到痛苦和耻辱,他把自己的嫉妒和仇恨一股脑儿地加诸西西佛斯身上,至少他也希望西西佛斯能够表现出对自己的仇恨。然而,西西佛斯把惩罚当作了乐趣,吹着口哨完成着自己的劫难。这让宙斯彻底地失败了。

就好像被贬黄州的苏轼,明白司马光就希望看到自己颓唐的样子。但苏轼反而活成了一番洒脱的模样,让司马光小小的心脏疼痛了好几天。

仇恨,是使自身卑鄙的最佳选择。能够放下屠刀的,是佛;而拿起屠刀的,是魔。

沉思录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其中包括大多数的家长。

成长的特殊性在于,影响最终结果的许多因素不在教育之内。我们往往希望按照工业化标准模式去“生产”学生,却每每收获失望。

当我们把分数作为教育的目的时,却往往忽视了比分数更为重要的成长。这种忽视的后果就是,学生并没有相应地增长了分数,甚至相反。在“道”和“器”的问题上,我们往往放弃了“道”,其结果是,“器”也成为了泡影。

有时候我真想问家长一个问题: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说的不是两三年,而是二十三十年以后。

我知道很多家长回答不了。

沉思录

病痛能够让自己发现自己。

以前我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胳膊,它就是翻书写字的工具。以前我也往往忽视了自己有身体,直到一场疼痛来临。

生病,说白了就是提醒。

苏格拉底曾经问过人们:人为什么会有病痛?然后用提问不断地否定。释加牟尼在菩提树下沉思四大苦渊时,最终的结果是把病痛看作自我的涅槃。而史铁生在公园里看着飘落的树叶,领悟到了生命陨落的必然,人生病痛的必然。当病痛是人生的必然时,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胳膊一动便疼,可以看作胳膊的撒娇;浑身骨节酸痛,可以看作骨头的调皮。原来病痛也可以这么可爱啊。

那么,当社会生了病,恐怕就没有这么可爱了吧。人心生了病,是没有疼痛提醒的。

能够清醒于病痛,未必不是幸事。

最后,我想对自己的身体说:我们讲和吧。

沉思录

奥勒留说: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退隐成为一种标榜时,不过是对退隐本身的讽刺。退隐于名山大川,不如相忘于江湖;退隐选择闹市僻野,不如选择退隐于心灵。陶渊明声明自己“心远地自偏”,于是他能够享受到采菊东篱下的美。孟浩然失意归鹿门,其实只是归到了自己的欲望之中。

欲望是动荡不息的湖水,难以映入天光云影的逍遥。回归到内心之中,并不是回归到欲望之中。奥勒留的“井然有序”,不是欲望,而是发现宁静。

孔明先生说:宁静致远。反过来看,只有致远才能宁静。目光看到远处,欲望就会一份份减少。

沉思录

这算是前一则的补充。

我有时会好奇,人为什么会恶?

我想起希腊神话中的塞壬。用美丽的歌声来魅惑水手,把他们拉下水吃掉,对于她们而言,这只是生命的本然。那为什么《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就成了恶的代名词?

中国古典四大小说之中,除了《红楼梦》之外,大多是“红颜祸水”的滥觞。《水浒传》中的闫惜婆潘金莲,《西游记》中的女儿国蜘蛛精,《三国演义》中的貂蝉,都是在中国文化中排的上号的“祸水”。男权中心视野下的女性,只有成为只有身体没有精神的工具,才能得到“贤惠”的褒奖。一旦她们作为人存在,就被视为恶的化身。

恶,并不是欲望的结果,而是文化的产物。

回头看看,奥德修斯杀死塞壬时,并没有在道德上把塞壬“祸水化”,他杀死塞壬,只是生存斗争中的一个选择。

沉思录

从正义到暴力需要几步?

也许结果让人很无奈,只需要一步:你除了正义一无所有。

于是伏尔泰感叹:“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这让我想到对耶稣的惩罚,罗马满眼怒火投向布鲁诺的石头,德国纳粹的红色海洋,流放西伯利亚路上的皑皑白雪,文革中痴狂的呼号……当然,还有一出出的起义。

让一个人毫无怀疑地实施暴力,就是灌输给他绝对正义。当一个人心中只有正义时,宽容就成了笑话,理智就成了弱智,思想成了危险的别名。暴力,就成了必然。

沉思录

我对这么多的抱怨感觉到失望。

抱怨太多,人生无味。我常常这么说,是因为我看到了太多的平庸和无知,看到了太多的卑劣与猥琐。就像生命了就依赖药物,药物效果不佳就抱怨医生或药物,却不明白最好的药物就是自己。

抱怨是最轻松最容易做的事情,不需要求证,也不需要严密推理,只需要用词语表达愤懑。结果是,于事不仅无补,更加重了事态的恶化。

所以,远离抱怨者,就是对自己负责。

相关文章

  • 2017年。打算看的书。(整理中)

    1、毛姆『人性的枷锁』 2、马克·奥勒留『沉思录』 3、爱比克泰德『沉思录』(再看一遍) 4、西塞罗『沉思录』 5...

  • 无标题文章

    项目沉思录

  • 支教”沉思录

    支教”沉思录 ...

  • 沉思录

    在娱乐致死的现代,每一个明星的动向都是一场吃瓜群众参与的风云盛会,此起彼伏的光影,让很多人乐不思蜀。沉思,对于吃瓜...

  • #沉思录#

    在图书馆的还书处看到这本书,顺手就借了出来。《沉思录》是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对人生进行的深刻哲学思考。以...

  • 沉思录

    我们学习合作或学习唱反调,学习哪些事该做,什么时候该吃饭、睡觉:我们也学习哪些特质可以被接受、哪些不行,有哪些行为...

  • 沉思录

    1、请不要去怨恨,因为那只会让你看不清世界的本来面目。 2、请永远拥有感恩之心,因为我们都活着并拥有希望。 3、请...

  • 沉思录

    还记得进读书营(清单营)之后,收获管理组的几本书[玫瑰][玫瑰]其中这本书我就买过好几次送给朋友。如今还是轮回到我...

  • 《沉思录》

    这是一本经典之作,是二世纪一位古罗马皇帝所写,听说此书很符合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无意中拿到此书,匆忙看完,甚是无趣。...

  • 沉思录

    没有电 手机就成了砖头 书至少还能当枕头 没有网 手机成了mp3 书还可以催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思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ti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