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乐观的孩子》幸福分享
作者简介:马丁.塞利格曼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创建人,被公认为”积极心理学之父“,被美国权威的心理月刊 《心理学》评价为:“塞利格曼倡导积极心理学运动十余年,他的方法吸引了全球的追随者,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势如破竹,过去人们追随1.0版的幸福,如今幸福2.0时代已经来临。”
畅销书作家,其著作《真实的幸福》《活出乐观的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出乐观的孩子》《持续的幸福》被译为多种语言,畅销全球。
1998年,以最高票数单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曾获美国心理协会两项大奖--威廉姆斯奖和詹姆斯.卡特尔奖。
1964年,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读博士研究生时在一次失败的动物行为实验中证明了“习得性无助”的存在,轰动了整个心理学界。

主要内容简介:
本书是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函件的开创性佳作,是所有父母与教师的必读书。本书特别反驳了纯粹的正向教育,纯粹的鼓励式教育,倡导用科学,理性的积极心理学方法来教育孩子。
本书的目的在于教导父母,老师及整个教育系统如何教会儿童习得乐观。
一 为什么要教出乐观的孩子,乐观是可以习得的。
塞利格曼以“习得性无助”这一现象的发现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调查许多学业石板乃至受挫的青少年验证了大部分儿童失败的源头都与习得性无助密切相关。
1悲观在流行,有一种严重的障碍威胁了父母对孩子超越自己的期望就是“悲观”,
2乐观需要从小培养,因为孩子第一次遭遇抑郁事件会成为他一生对付不良事件的标准。
二 父母的教养误区会导致孩子不快乐
1仅仅重视孩子感受而忽略孩子的所做所为会使孩子更容易抑郁
2廉价的鼓励会造就以失败为昂贵代价的下一代,孩子越来越不快乐。
三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
1乐观教养的ABC法则
2让孩子学会解释,学会反驳,学会与人相处
总结:要乐观还要好的教养,

主要内容:
一 为什么要教出乐观的孩子?
发现“习得性无助”在动物身上的实验是:让狗学会一种经验,就是将电信号与电机相匹配(著名的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将狗狗放进一个试验箱,如果狗报道箱子的另一边就关掉电吉,这些狗并不通过跑到另一边来逃避电击。他们只是消极地坐在通电的地板上,动也不动,不会逃避电击。
在人类的实验同样,临床心理学家实验证明习得性无助与抑郁看起来十分相近。在实验室里的人和动物都呈现出被动,缓慢,悲伤,无食欲,失去气愤的能力,看起来与抑郁的病人完全相同。
所以作者发现某些人(比如悲观者)更容易向无助感屈服。同时,这些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性更高。
1悲观正在流行。
现在正在流行一种与小儿麻痹症类似的流行病,而且患者每年都在增加,这就是抑郁症。病例已经比20世纪50年代增加了10倍以上。
悲观的定义就是,在遭受挫折时滞留在任何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从本质上说悲观是一种心理防御方式,这种方式会产生巨大的会迷性后果,包括情绪抑郁,退宿,较低的成就感,甚至不健康的身体。
抑郁症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或学习能力,甚至危害他的身体健康。从更大范围莱索,抑郁症的流行还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前途。
如果将成年人克服抑郁的方法教给健康的儿童是可以帮助到他们在学业,工作及运动上获得好的成绩的。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心理免疫”来对抗这种流行疾病。
2乐观需要从小培养
当青春期所带来的失败与排斥的感受冒头时,家长应注意抑郁的产生。
伴随着生长发育过程,你的孩子对世界的看法会具体化,他可能会悲观,被动和内向,如今。13岁青少年中几乎1/3有抑郁的状态,等到他们高中毕业时,几乎有15%的人经历过一次抑郁症。

二 父母的教养误区会导致孩子不快乐
1美国30年来一直努力提倡强化孩子的自尊,但是在以“感觉满意”来养育孩子的时代,却又件惊人发现孩子们比以前更抑郁了。
自尊的公式:(威廉.詹姆斯,现代心理学之父)
自尊=成功/自我期望
大二到越多的成功,并且期望越低,那么自尊越高。
“感觉满意”VS “表现满意”
感觉满意:对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应对日常挑战的能力有信心。
变现满意:对自己有权利高兴,感觉有价值,有权利追求欲望与需求以及有权利享受努力所获得的成果有信心。
我们把“感觉满意”上的代价过分超前了。亚里斯多德有个超越时空的观念:快乐不是一种可以与我所作所为分开的感受,就像舞蹈中优美的动作,不是舞者跳完舞后的感受,而是将舞跳得好时一种不可剥夺的成就感。
我们需要的不是鼓励儿童“感觉满意”,而是教导他们“表现满意”的方法。
“表现满意”的提倡者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从悲观改变成乐观,另一种是从无助变成掌控。
2廉价的鼓励会造就以失败为昂贵代价的下一代,孩子越来越不快乐。
案例:伊恩的故事。
伊恩试图模仿他姐姐做太空飞船,但是因为姐姐的动作太快,伊恩赶不上,就变得焦躁不安,每一次将积木推到重新开始游戏,他就很生气。父亲看到挣扎的伊恩就过来安慰。
但是父亲的三次安慰性的对话没有帮到孩子却起到了反作用。
第一次:伊恩,你做的真好,我觉得你做的火箭太棒了。
第二次:我喜欢你做的东西,我觉得你是最好的火箭制造家。
第三次:不是这样,你要拿定主意,什么事都能做成,把积木给我,我会帮助你做一个能够飞到月球,火星及木星的火箭,它时世界上最快的,而且是属于你的。
最后伊恩的反应就是:好吧,帮我做一个把,我做的从来就不会成功。
父亲的爱心显露无疑,实际上父亲犯了三个错误:
1说的每一件事几乎都不是真的。
2为了让伊恩高兴,父亲接手为孩子做一个他自己无法做到的东西
3父亲应该对孩子解释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反证。

三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
1乐观教养的ABC法则:让孩子记下自己内心对话,帮助孩子注意这些,事后再来评估这些对话的正确性。
乐观的认知技能:
第一个是“捕捉思维”,第二个是对这些自动思维进行“评估”,第三个是在坏事件发生时找出“更正确的解释”,来挑战自己的自动思维。第四是化解灾难性思维。
ABC模式:
A (ab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
B(beliefs)想法,对不信的事件的看法与解释,才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后果。
C(consequnences)代表后果,不愉快的事件之后的感受与行为。
案例:
A不好的事: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请了班上很多小朋友来玩。吃完蛋糕后,有一些朋友就开始窃窃私语,并且不肯告诉我他们在讲些什么。
B想法:他们这些笨蛋。这是我的生日,他们还小声说我坏话,我真希望没有请他们来。
C后果:我对他们十分生气,并且问妈妈我可不可以叫他们回家。
向孩子介绍ABC法则,告诉孩子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中间的那个想法是最重要的一步。让孩子把相关的想法与感受连接起来。
案例:
你与好朋友吵架:
想法:我现在没有任何朋友了。 感受:生气
想法:我的朋友故意对我很凶。 感受:没事
想法:我们很快就会和好,又再做好朋友了。 感受:悲哀、
2让孩子学会解释,学会反驳,学会与人相处
解释的三个重要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化,悲观的人相信挫折时不可改变的。
重要的定义:
永久性:事情的起因会继续下去。
暂时性:起因是可改变的或是过渡性的。
普遍的:起因会影响许多情况。
特定的:起因只会影响特定情况。
个人的:起因就是我
非个人:起因是其他人或是其他情况
反驳:对不切实际的解释最有效的挑战工具就是自我反驳。
增加在 ABC模式中两个因素:
D(disputation)反驳
E(energization) 激发
正确的原则:反驳必须依据事实,必须是可被证实的。
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的原则:
一不要为孩子解决问题,二一旦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你就不能对他的解决方式过分苛求,三你自己要示范有灵活性的问题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一放慢脚步,二提取观点,三建立目标,四选择途径,五是否有效

总结:要乐观还要好的教养
乐观不是万灵丹,不能取代父母的好教养,也不能取代孩子发展起来的道德观,更不能取代雄心壮志或正义感。乐观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在价值观与雄心壮志面前,良好的工具可促成个人成就与社会正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