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昨天《张中行谈诗词,诗词有特别的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这3方面》中,提到诗词可以表达有为的幽微情意。
那么,这种幽微情意是如何产生的呢?诗人又是如何表达呢?张中行先生说,诗中的幽微情意分两种:泼妇骂街型和邯郸旅梦型。
一、欲、求、情
关于欲、求、情,张中行先生解释说,诗词是人写的,当然要研究、讨论人性问题。所谓“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性天生有欲望。
有了欲望,自然要追求。求的结果,左右了情绪。
求到或者得到满足,自然有好的情绪。求不到或者失去,自然会出现坏的情绪。
老街想起况周颐《蕙风词话》中提到词心时说: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
万不得已,是词心,即诗人的一种情绪。似乎诗人总是触景而生情,其实不然。人的生活是否如意,因欲望而求索是否得到满足,才是产生情绪的根本原因,风雨江山只是催化剂而已。
张中行说:
欲和求,加上情就如虎添翼,力量就大得可怕了。可怕,因为一方面是难于抗拒,另一方面又不能任它为所欲为。所谓人生,经常是处在这样的两难的夹缝中。
欲望如何控制呢?儒家主张以礼节之(疏导); 道家主张少思寡欲;佛家“灭”苦、除尽情欲。
诗人呢?付之于笔墨,例如失意的陈子昂高歌一曲: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张中行先生认为,诗人用诗词来处理幽微情意, 为浅、深(或说消极、积极)两种。
二、泼妇骂街型
浅的这种,张先生比喻为泼妇骂街型。例如: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读仄声)扬州梦,赢得(读仄声)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读仄声)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读bò)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读仄声),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凤阁(读仄声)龙楼连霄汉,琼枝玉树作烟萝,几曾识(读仄声)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读仄声)离歌,挥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
有了不开心,直来直去就好,痛骂一通,疏导一下心情。张中行比喻得很形象:
气愤难忍,于是走出家门,由街东头骂到街西头,再由街西头骂到街东头,推想已经取得全街人的赞许,郁闷清除,回家,可以吃一顿安心饭,睡一个安心觉。有些诗词之作可以作如是观。
诗人一吐而快,写完了有空时还可以重温一下,再次抚慰自己的情绪。至于读者呢,同病相怜者亦可以痛快一番,无病者也可以能近取譬,得到心灵的抚慰。
三、邯郸旅梦型
另一种深的是邯郸旅梦型。邯郸梦,即黄梁美梦。
人得不到满足,只好去遐想。靠思想感情的活动,创造并体验能够满足遐想的境。诗人通过诗词可以创造这种境,例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诗人通过这些境,反映出内心的思想感情。杜甫《春望》是转乱时期的思念亲人;张志和《渔歌子》是反映自己满足现状的隐居生活;辛弃疾《菩萨蛮》反映的是一种爱国却不得志的情绪。
虽然把张中行把诗人处理幽微情意的方式,分为泼妇骂街型、邯郸旅梦型,但是又说两者没有明显的界限。
我的理解是,相对而言,浅者更露些,深者更隐一些。
无论哪一种,或者说所有的诗词,都是通过境反映情,情在内,境在外。境,张中行又分为3种:实境、梦境和意境。
四、实境、梦境和意境
午饭吃烤鸭是实境,夜里梦见吃烤鸭是梦境。前者实而后者虚。
那么,什么是诗的意境呢? 张中行进一步解释说:
首先,诗的意境是人所造,梦境不是。
其二,因为是人所造,它就可以从心所欲,取适意的,舍不适意的;
其三,诗的意境是选择之后经过组织的,所以简洁而明晰
其四,诗的意境有我们知道的大作用(具有目的性)
诗的意境,是诗人有意营造出来的,可能是实境、可能是想象,都是为情而服务的。
结束语
幽微情意,来自于人性的欲望,因欲而求,求的结果产生不同的情。
表达幽微情意,可以浅(直接,即泼妇骂街型),或者深(婉转隐蔽、邯郸旅梦型)
诗的作用,就是营造意境反映人生,或者是现实存在的,或者是想象中的。我的感觉,很多诗词正如况周颐所说,写的都是“此万不得已者”。即欲望得不到满足,因此产生的幽微情意。
@老街味道
张中行谈诗词,诗词有特别的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这3方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