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读书
第60篇 走出思维的泥潭

第60篇 走出思维的泥潭

作者: Letree与那些书那些人 | 来源:发表于2022-11-24 06:37 被阅读0次

1 被埋没的创造力

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罗伯塔·乃斯在《走出思维的泥潭》(《INNOVATION GENERATION》)介绍了肯·罗宾逊爵士引述的一项对1600名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测试的研究结果。

这项结果表明,在创造性思维测试中,98%的3-5岁的儿童都获得了高分,32%的8-10岁的儿童也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13-15岁获得同样高分的孩子只有10%,25岁左右的年轻人只有2%。

罗宾逊认为,流水线化的教育正在剥夺我们的创造力。 思维泥潭

这不禁激起我一身冷汗,让我想起了“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

希腊神话中普罗克拉斯提斯是阿提卡地方的一个拦路大盗,有长短两张铁床,他抓住短个人放在长床上拉长而死,抓住高个人放在短床上将腿截断致死。

而短小的我肯定是在长床上被拉长而死的。

就在我臆想着自己已是个将死之人时,罗伯塔的一句“不管是什么原因,我坚信,虽然创造力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被埋没,但它并没有消失,它可以被重新唤醒”,我又猛地一激灵起死回生了。

赶紧看看罗伯塔教了什么方法拯救我们的创造力吧。

2 泥潭之猪

这拯救创造力的方法叫泥潭之猪(PIG In MuD)。

这个名字取得好,以至于读完并合上这本书之后,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就是这只猪。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解一下这只猪。

P(Phrase)表述问题

在兴趣、观察和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正确的问题并表述出来。

这其中就涉及到如何提高观察力,如何提问。

要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有三个方法很有帮助:学习艺术;走出去观察生活;关注让你困扰的事情。

总是提问,是不是会担心好奇心害死猫?

可是“好奇心会害死猫,但是满足感会使其复活”。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通过自己的观察,客观地提出合理、可行、实用的问题,将能保证方向的正确性。

广泛地阅读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I(Identify)识别认知框架

需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认知框架的限制,我们需要识别出自己的认知框架,然后设计一个新的认知框架。

G(Generate)产生可能方案

通过拓宽视角、缩小视角、反向思维、重新组织和重新排列都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跳出自己的认知框架。

还有一些用于横向思考的创新工具,除了我们常用的类比,还有这些:

挑衅思维取向(PO);

替代方案、可能性和选择(APC);

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以及有趣点(PMI);

可替代的观点;

甚至是讽刺。

这些方法都能将我们从单一的认知框架中挣脱出来,使之后的方法更具独创性。

当然除了这些我们个人可以使用的有效工具,集体的力量也是不能忽视的。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I(Incubate)孵化方案

通过冥想,在放松的状态中可以释放压力,建立新认知之间的联系,产生顿悟解决难题。

M(Meld)融合最佳实践

将最好的方案融入到实践中,小心求证。

D(Disseminate)传播创新结果

当有了创新的结果,还要找到有效的方式将其传播出去。

比如有效的人脉。 泥潭之猪

3 偏见拦路虎

现在的我们手握“宝剑”,似乎可以挽救我们的创造力于水火了,但是还有一个拦路虎——认知偏见。

与你交往的人会影响你,包括你做的选择和体重,因为有“情境偏差”。

第一眼看到的价格容易影响你,让你可着这个价格购买东西,因为有“锚定效应”。

第一印象让你总觉得某人极好或极坏,因为有“固着偏误”。

对现实的假设只让我们看到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忽视其他,因为有“预期偏差”。

其实,认知偏差还有很多,逻辑思维的训练也不是认识到自己有认知偏差就能避免的。踢走创新的拦路虎需要我们不断练习。

孔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实算是告诉了我们打破认知偏差的方式。

而罗波塔又告诉了我们除了打破认知框架,还可能通过设计替代方式来重新看结果。

4 写在最后

挑了一个罗伯塔在文章后面的练习题给二年级的小孩来做,果然这个小伙子明白了题干之后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因为创造力的缺失,我对小孩的看法由近乎俯视变成了仰视。他们是一个个天然的创造家。

因为创造力的缺失,也能让我们这些大人能够更谦虚的学习与锻炼,争取更熟练的使用“泥潭之猪”激发出原创的火花。 走出思维泥潭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 《走出思维泥潭》

    我们就简单给大家讲讲,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三大步骤。 1,跳出思维框架; 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无法创新,就是因为认知框...

  • 走出思维泥潭

    读完本文约需35分钟 这是一本我希望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读过的书,叫作《走出思维泥潭》。 但是很可惜,我当时没读过...

  • 《走出思维泥潭》

    如果想要研究创新,首先要了解 “认知框架”。认知框架中一个重要的词叫“范式”。范式是一系列紧密相连的预期。当我们对...

  • 走出思维的泥潭

    《走出思维泥潭》这是一本帮你解决如何创新的书。 首先要知道我们有一个认知框架。而这个认知框架是由范式造成的。范式是...

  • 走出思维的泥潭

    书之坞《走出思维的泥潭》 2021年11月26日 想改变一个人,要先改变他的思维。 先认识框架,再打破框架,不同的...

  • 第60篇 走出思维的泥潭

    1 被埋没的创造力 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罗伯塔·乃斯在《走出思维的泥潭》(《INNOVATION GENERATI...

  • 读《走出思维泥潭》

    爱因斯坦说过,在引起问题框架内思考,将无法解决问题本身。 《走出思维泥潭》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角度考虑问...

  • 《走出思维的泥潭》选摘

    思维框架是大脑在一定范围内思维被支配,被限制。那么,一旦我们的大脑思维被框架了,就阻碍了我们的思维逻辑,阻碍了我们...

  • 樊登:走出思维的泥潭

    读完本文约需35分钟 这是一本我希望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读过的书,叫作《走出思维泥潭》。 但是很可惜,我当时没读过...

  • 走出泥潭

    铁的事实,正进入执法部门,弥漫的天空,渐渐漏出阳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60篇 走出思维的泥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vt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