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具备了拥有更多梦想的基础元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故事——如果故事真的能够成为企业的包装,算作商业模型的话!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力,每个人都可以创业,但是无论社会风气、舆论导向怎样改变,商业模型中真正能够让企业持续发展的那些东西却不会变。
有些人认为市场规模很重要。在与企业管理者们交流的过程中,最容易听到的观点之一就是:我们所处的市场总盘子有多么大,我们只要在其中占据一个很小的比例,就可以拥有一个很高的绝对数量级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往往还会补充说: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和一个百亿规模的市场,占有1%的市场份额所消耗的投入是不会相差很多的,但是得到的回报确实10比1,我们为什么不选择那个规模更大的市场呢?
道理能够被称之为道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听上去都是“正确”的。确实,同样是1%的占有率,在一个规模更大的市场绝对市值更高。甚至我们还可以“过分”解读一下: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谓的千亿规模级别的市场有很多,1%的规模就意味着10亿的营业额,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这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可以被“忽略”的数字。但是,我们可以提问一下那些喜欢聊“市场规模”的人:这样的市场规模和贵企业有什么关系呢?你已经拥有了其中哪怕1%的市场份额了吗?
于是,后续的讨论者们分成了两派,一派在“市场规模”的逻辑上试图证明部分市场份额与自家的关联,另一派则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去证明自己占领、获得市场的能力。很明显,一家具备了占领市场份额能力的企业是更值得予以肯定的。无论采取怎样的市场策略,烧钱也好、人海战术也好、资源整合也好,将市场份额掌握于手中总是会让企业显得更“实在”一些,但是,留意一下近二十年来的商业新闻与财经动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已经掌握了“足够市场份额”的企业最后还是“死掉”了呢?如果单纯地从市场占有比例来看,那些“曾经的巨人”们都是有着足够的说服力的,相信“死掉”并不是因为他们烧的钱不够,也绝对不是因为他们只占有了1%这个级别的小份额市场……,所以,我们可以从根本上来定位一下商业模型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了。
如果使用当下流行的词汇的话,市场占有率只代表了“市场占有率”,如何“变现”才是最重要的。用大白话来解释的话:商业模型中最重要的只有三个字——赚到钱。无法把钱赚到手的企业,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再大,他们的故事讲的再动人,梦想也只能是梦想,或者,对于那些烧钱占领市场的企业来说,如果他们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最终无法让企业赚到钱的话,他们烧的钱最终体现的不是“市场份额”,而是“亏损数字”。
资本市场的逻辑在影响着人们对于商业市场的判断,以前的企业管理者大都清楚“不赚钱的企业完全没有生存下去的必要”,但现在却不同,哪怕是不赚钱的企业,也会自说自话地讲着“自己在市场上的价值”。讲真,可怕的并不是有些人先欺骗自己,再欺骗他人,而是这些人并不知道自己在欺骗自己,而是已经完全陷入了“虚假的市场占有陷阱”而没有自知之明。
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但总有些事情是不变的,就比如“赚到钱的企业才值钱”这样的逻辑。所以,在我们谈到商业模型的时候,我们可以谈是长规模,可以谈市场占有,可以谈我们占领市场的方法,但是千万不要忘记谈我们占领市场的目的与结果——没有赚到钱,你占领的市场在哪里呢?有谁会认可你的占有率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