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还有为富人们生儿子的“代孕”的“为奴隶的母亲”在世代接替。
今天介绍一个小说,艾伟的《小满》。这是一个悲痛的故事,下面我就开始复述这个故事啦,你准备好了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13516/792ecde105eae705.jpg)
小说中的少女(20岁)小满,在远亲姑姑喜妹的劝说下,为城里的富贵人家代孕生子(太太年纪大,生不出来)。
说直白一点就是借助科学技术,先把富贵人家的先生太太的种结合,再弄到小满的肚子里。
十月怀胎,小满生下了一个儿子,小满家也因此摆脱了贫困,城里的先生也喜得贵子,弥补了人到中年的丧子之痛,一切都是这么的圆满顺利。
孩子生下来后,与小满便再无瓜葛。可是小满内心的母性本能无法在这种世俗伦理中获得安慰,以至于天真纯朴的少女为此疯掉了。
中国近代大思想家章太炎说:“善亦进化,恶亦进化;乐亦进化,苦亦进化;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魍魉之逐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13516/2b82b9d304e11046.jpg)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最明显的,战争工具和战争手段的演进,从远古时期的石头作为进攻的武器到二战结束前的原子弹的爆炸。
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了战争。
科学技术仅仅用于战争了吗?
在《小满》这篇小说里,隐含着一个令人思考的问题: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问题。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最初的十月怀胎、一朝生子变成了现在的借腹生子、坐享其成。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科技的发展无疑给一些无法生子的人带来了希望,但也带来了一些伦理道德问题。
正如故事中的小满,生了这个孩子,哺育了这个这孩子,那她算不算孩子的母亲?
小说中的喜妹一直跟小满说,这不是你的孩子。是啊,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个孩子从血缘关系上与小满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我们先暂且不去讨论法律意义上的孩子的归属权问题,单单是伦理道德这道鸿沟就无法逾越。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13516/ccc1a9c92d3c58fd.jpg)
这是科学技术引发的一场新的伦理焦虑。
机器是无情的,甚至是残酷的;人性是温暖的,有光的,母性更是如此。
小满诞下孩子后,她的家庭获得一笔钱,摆脱了贫困;她本人也获得了自由。
可是,她作为一个女子,她受伤了;她作为一个母亲,她受伤了;她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她受伤了。
她沦为了别人借腹生子的工具;她在20岁的年纪承受了人性的冷漠和虚伪;她的母性光辉被该死的血缘关系剥夺…
科技让老人蒙得子之喜,却又让新人历丧子之痛。
就这样,母性的本能在机器与人性的双重压迫之下,一个花季少女无法反抗世俗,慢慢地,她从纯真走向了疯癫。
我就这样看着她,只是这样看着她,远远的,却无能为力。
科技像一把杀人不眨眼的刀,浮光掠影,直指人心。
究竟是人性的自私使机器蒙上了冷漠的阴影还是机器的无情加深了人性的残酷?
这个答案,我不清楚。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13516/11b2024f00d44394.png)
但我知道,永远不要战争的前提是,永远保持记忆,永远保持警惕。而不在发生此类事件亦是如此。
已经发生的事情都是必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