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前世今生(二)
【史前纪事(四)——密码学货币思想诞生】
1998年,密码学货币的完整思想终于破茧而出,戴伟(Wei Dai)、尼克·萨博同时提出密码学货币的概念。其中戴伟的B-Money被称为比特币的精神先驱,而尼克·萨博的Bitgold提纲和中本聪的比特币论文里列出的特性非常接近,以至于有人曾经怀疑萨博就是中本聪。有趣的是,这距离后来首个区块链数字货币比特币的诞生又是整整10年时间。
【史前纪事(五)——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的十年】
在二十一世纪到来之际,区块链相关的领域又有了几次重大进展:首先是点对点分布式网络,1999到2001的三年时间内,Napster、EDonkey
2000和BitTorrent分别先后出现,奠定了P2P网络计算的基础。
2001年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NSA发布了SHA-2系列算法,其中就包括目前应用最广的SHA-256算法,这也是比特币最终采用的哈希算法。应该说说到了2001年,比特币或者区块链技术诞生的所有的技术基础在理论上、实践都被解决了,比特币呼之欲出。
在人类历史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从一个思想、技术被提出来,到它真正发扬光大,差不多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不光是技术领域,其他如哲学、自然科学、数学等领域,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区块链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遵从了这个模式。这个模式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一个思想、一种算法、一门技术诞生之后,要被人消化、摸索、实践,大概要用一代人的时间。
【区块链元年——2008】
谜一样的人物——中本聪在2008年11月的时候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比特币: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2009年1月紧接着用他第一版的软件挖掘出了创始区块,包含着这句:“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banks.”,像魔咒一样开启了比特币的时代。
以下文字摘录自著名的来自十年前的比特币白皮书:
“本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虽然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s)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仍然需要第三方的支持才能防止双重支付(double-spending)的话,那么这种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在此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使现金系统在点对点的环境下运行,并防止双重支付问题。该网络通过随机散列(hashing)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timestamps),将它们合并入一个不断延伸的基于随机散列的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的链条作为交易记录,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证明,形成的交易记录将不可更改。”
我的理解是,区块链技术的诞生,是因为它要解决的问题是:
在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机构——如银行——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实现对双重支付(有的文档中称之为:双花)问题的解决。
(一)什么叫双重支付?
假设:在一次交易中,A要支付一元货币给B:
这时,B收到了A的一元货币,但由于这一元货币是可以无限且低成本复制的,因此 当B收到A的这一元货币的时候,B不能确定A是不是自己就删除(销毁)了自己手上的一元货币,如果 A没有删除(销毁)自己手上的一元货币,(A支付给B的只是复制出来的一元货币),同时A自己手上就也保有同一元货币,这样是在实际交易中不被 允许 的。
如果此时,在另一次交易中,A又用同样的方法将这一元货币支付给了C,此时这一元货币就实现了双重支付,这在实际交易中是不被允许的。
(二)我们过去是怎么解决双重交易的
我们拥有以国家信任背书名义成立的中心化金融机构,由这些中心化的机构来进行货币发行、货币真伪裁定,货币流通控制,因为有国家机构作为信任背书,这些中心化的金融机构可以被所有人所信任,因此就可以解决双重支付的问题。在这里的核心是:中心化的金融机构能够被 绝大多数人所信任。
(三)为什么中本聪要提出区块链技术
关于这个问题,在比特币白皮书中,中本聪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原文如下:
“互联网上的贸易,几乎都需要借助金融机构作为可资信赖的第三方来处理电子支付信息。虽然这类系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运作良好,但是这类系统仍然内生性地受制于“基于信用的模式”(trust based model)的弱点。我们无法实现完全不可逆的交易,因为金融机构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出面协调争端。而金融中介的存在,也会增加交易的成本,并且限制了实际可行的最小交易规模,也限制了日常的小额支付交易。并且潜在的损失还在于,很多商品和服务本身是无法退货的,如果缺乏不可逆的支付手段,互联网的贸易就大大受限。因为有潜在的退款的可能,就需要交易双方拥有信任。而商家也必须提防自己的客户,因此会向客户索取完全不必要的个人信息。而实际的商业行为中,一定比例的欺诈性客户也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相关损失视作销售费用处理。而在使用物理现金的情况下,这些销售费用和支付问题上的不确定性却是可以避免的,因为此时没有第三方信用中介的存在。
所以,我们非常需要这样一种电子支付系统,它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基于信用,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能够直接进行支付,从而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参与。杜绝回滚(reverse)支付交易的可能,这就可以保护特定的卖家免于欺诈;而对于想要保护买家的人来说,在此环境下设立通常的第三方担保机制也可谓轻松加愉快。”
原文读起来那是相当杀伤 脑细胞的感觉,其实我读了几遍后,认为其实就是一句话,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陌生人之间,因为是网络交易为主嘛)的信任问题。
当然中心化的金融机构也解决了这个问题啊?在这里,中本聪已经明确的指出:中心化的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存在会增加交易成本,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是有所感觉的了吧!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才是最为经济的解决方案,“它基于对密码学的技术的依赖”而不是“基于对中心化的第三方金融支付机构的信用”,这意味着:
1.它更高效,因为是点(可以理解为交易卖买双方中的其中一方)对点(可以理解为交易 卖买双方中的另一方)进行的,没有经过中心化的第三方金融支付机构。
2.它更经济,如上,交易 是点对点直接进行的,可以实现无手续费等好处(当然现在的数字货币支付也是需要微量矿工费的,当然这对于传统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取的手续费来说,就微不足道了。)
3.更公平,公开也安全,因为它的设计理念是任何人是不可能对已存在的交易进行删除和更改操作的。(当然这不是绝对 的,只是设计意向是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基本上是做到了这样的要求。)
————————————————————————————————————
下一天起我们将继续分享区块链发展的简史,以让我们小白自己能够有好的基础来了解这个全新的事物,敬请期待。
【坚持分享的想法】
网络上系统的带新人入门区块链的内容其实很多,但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有如下 问题:
1.写相关内容分享的人起点太高
因为写文章或教程的人本身已经非常熟悉区块链的某方向的内容,因此写起内容来很难站在一个真正的小白的角度去思考 ,往往他觉得读者可以看懂,结果 读者真的是一脸懵懂。
2.不够系统
也如上一个点的原因,写这些内容的人,很可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缺乏完善的缓慢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真正的一无所知的小白而言那就显得不够系统了。
3.每一篇文章的知识量太大
阅读大佬们的区块链相关文章,作为一个小白往往感觉非常大的无力感,因为他们文章中的好多名词,动词我都不懂,因此这样信息量大的文章对于小白来说实在内容过于丰富,因此小白会迷失在其中难以自拔。
于是我将同样以一个初学者的身分每天与大家一同交流,每天只学一点点,也不会花费同样劳碌的我们太多时间与精力,但保持每天都在学习进步。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是新手,那就加入我们的自学互助部落吧!
Qq群:161701300正的一无所知的小白而言那就显得不够系统了。
3.每一篇文章的知识量太大
阅读大佬们的区块链相关文章,作为一个小白往往感觉非常大的无力感,因为他们文章中的好多名词,动词我都不懂,因此这样信息量大的文章对于小白来说实在内容过于丰富,因此小白会迷失在其中难以自拔。
于是孤小白——我将同样以一个初学者的身分来每天与大家一同交流,每天只学一点点,也不会花费同样劳碌的我们太多时间与精力,但保持每天都在学习进步,这正是我要与大家一路同行的原因。
加入我们的自学互助部落吧!
Qq群:161701300 (最新的分享内容会提前一两天分享在群中,入群还可以和同好们一起交流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