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就盯着校长,必须让她把孩子的转学给办了。”
耳边飘过这句话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回头发现是一位婆婆在跟家人嘀咕。
因工作关系,我前段时间去到外地一所私立学校,这位婆婆就一直跟在一位女校长后面,一有空隙,就开始“逼宫”般地滔滔不绝:“我都专门来了,校长你今天就给签字吧”“我这么大年纪了,你就体谅一下我当奶奶的心情吧”“校长你再忙,签个字的时间总是有的吧”……
婆婆想用苦口婆心的话语,劝校长立马决断,结果呢?事与愿违。
《好好说话2》通过说话影响别人的决定,并非喋喋不休就可以达到目的。
如何说,别人才会听?如何说,自己才会不断提升?
《好好说话2》中提到,邱晨曾说,她这个人很相信“言灵”。也就是一个人说的话,能不能影响别人,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那句话一旦说出口之后,肯定会先影响到他自己。同样一件事,你用什么方式去“说”,就决定了你能用什么方式去“想”。
一个人的可能性,都在他开口之后的话语里面了。所以,要好好说话,不仅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
《好好说话2》01 如何通过好好说话影响他人的决定?
罗振宇在《奇葩说》中说:职场,或者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语言,像一座桥梁,连通自己和他人。
一句话背后,反映了一个人的观念、思考维度、深度、广度和密度。
如果想通过说话,影响他人,那么,《好好说话2》中,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是——
第一,把是非题改为选择题,把单选题改为多选题。
是非题是让人选择Yes 或者No,只有两种可能性,只有一种行动的选择。这种非A即B的二元对立,就像是给人挖了一个坑,跳或者不跳,可能都不是源自人的本意。而保有觉知的人,更会跳出这个选择,远离这个题目,远离出题人。
多选题让大家思考的是:“which one is better”,哪一项更好呢。甚至会让人觉得选A,再选B,甚至所有的选择都可以选。这也是有钱人常用的思维,不做单选题,而做多选题。
为什么多选题更容易影响一个人的变化?当一个人有了多个选项之后,选择的压力会大幅降低。当压力成本降低,才会更容易去选择和改变。
《好好说话2》中,有人提问奇葩说:孩子不想作家务,除了奖励和惩罚,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让孩子乐于作家务呢?
家长常见的说法是:你快去把碗筷洗了吧,赶快把玩具收了吧。孩子面临的是唯一选择:要么现在洗,要么不洗;要么现在收拾玩具,要么不收拾。做选择的人对这种发号施令是很抗拒的,现在不去做很容易把两个人陷入对立和争执。
解决办法:一个更好的说法是,你现在可以先把碗筷洗好,再去打游戏;或者先玩一会游戏,再去洗碗哦。这种说法有更多的包容性。这让做选择的人有更大缓冲空间,也更容易做出选择。
当我们想要对方做一个我们希望他做的事情时,请把是非题改为多选题。这并非操控他人的行为方式,而是我们知道了行为背后的逻辑,只有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们才愿意改变。
(网络图片)第二,在说话中,降低对方做选择的压力。
有一段时间,我陷入了购物的焦虑中。
微信群里,群主一推荐优惠促销的绘本、玩具,就有群友回复:“这个价格太便宜了”“必须入手”“上次我都木买到,今天必须剁手啊”……
买?不确定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不买?万一错过了这次促销,按原价买就有些太贵了。
选择恐惧症来临时,我感觉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好了。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觉察了,我已经陷入了非A即B的二元对立中。然后果断关了群消息,隔断了选择压力。
说话带来选择压力,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如果你是一个顾客,面对心动的产品,销售人员把优缺点都跟你说尽了,其中一个销售人员说:你快买吧,过了今天就没有这个价格了;另外一个人说,如果你今天买回去不满意,7天之内随时可以退货。很明显,更多的顾客会在第二个人手里购买。
前者的销售态度太急切,会让顾客感觉你是在强迫我,我是没有选择的;催得太紧,顾客就会停下来考虑,这里是否有什么陷阱。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丰盛法则是宇宙真实存在的法则,而销售人员运用的稀缺法则,则会让人退避三舍。
后者却让顾客多了一种选择,降低了选择的压力。正如兵法里的“以退为进”。销售人员往后退一步,顾客就会往前走一步。反之亦然。这些方法的背后,是告诉你,我这个人、这个产品就在这里,选择权百分百在你。这样反而别人更想来接近你。
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
因为我不想改变你影响你,你反而会被影响和改变。
几米漫画(网络图片)第三,降低选择成本。
人之所以不愿意进行新的尝试,是因为尝试的成本太高了。
比如,你想跟同事一起吃饭,但一直遭同事拒绝,怎么说呢。
第一种说法,今晚的饭局非常棒,可以认识很多人、收获怎样怎样;第二种说法,今晚有饭局,有时间不妨去坐一坐,如果有事情早点走也没关系的。
你可以通过拒绝这个行为,感知同事对饭局是不怎么感冒的。如果可以感同身受,感知到同事对参与饭局成本高、怕麻烦的原因是成本高,那么,降低同事去了后的成本,让同事打招呼后可以早点回家,甚至就是坐一坐,早点走都是没关系的。那么,同事拒绝的概率会低很多。
UP读书会在每次开营前,会有试听分享会,大家在试听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也是降低成本的方式。
把事情的成本降低,把事情说的云淡风轻,至于行动后如何选择是对方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把马引到河边,至于是否喝水,就是由马自己决定的了。
说话、做事,界限感非常重要,不要把别人的责任、事情扛到自己身上来,一方面会让对方没有界限感,另一方面会让自己越来越累。
说话做事都是同样的道理。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把单选题改为多选题,降低选择压力,降低选择成本,如果你在平时说话中,都有这三种思维方式在里面的话,就会发现,你在慢慢累积别人对你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其实来自于,可以对于多少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可以对多少人的话语选择做出感同身受。
信任是影响力的垫脚石。图片来自网络不要挑战对方的感受。信任是影响力的垫脚石。
很多时候,你的话之所以不能说服对方,是因为对方觉得你根本没能体会他的难处。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否认对方的感受”——对方觉得贵,你说其实不算贵;对方觉得麻烦,你说其实不麻烦。这都是在指责对方:“你不该有这种感觉。”而这种潜台词,会让你站在对方的对立面。
一旦对方觉得你并不了解他,只会否定他,那对他来说,你不管讲什么话,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又怎么会听得进去呢?
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体面。如果体面都没有了,即使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你已经撕掉了体面,挑战对方的感受,剩下的就是针锋相对。
否认对方的感受,在销售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的沟通中,都非常常见。
“妈妈 我不饿,我不想吃。”“怎么可能,赶紧吃。”
“妈妈,我不冷”“不,你很冷,必须穿上衣服”
否认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变得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安心老师在《在远远的背后带领》提到,其实PET教育里,最重要的是,要去看见和倾听。看见和倾听的前提是,要去肯定对方的感受,肯定孩子。当孩子犯错时,不要急于说教,而是帮助他去确认他的感受,以及感受从何而来,是因为哪个细节、行为引起的,慢慢会发现,当肯定孩子感受时,孩子会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
几米漫画 (网络图片)好好说话,其实说的是多去体验、感受。因为感受才能带来感同身受。
了解一下3F步骤:
第一个F:feel.感觉。先承认对方的感受是真的,拉近对方的距离,降低防卫心理。“嗯,这个真的有点贵啊,真的很热啊”。
第二个F:felt.感觉过。会让对方感觉更进一步。原来,我们都是同道中人,而且你还比我先前一步体验了这个感觉。
第三个F:found。发现,经过前两个步骤,对方开始信任你,觉得你跟大家站在一起,真心了解对方感受的。然后话锋一转,谈个人的新体会,对方也就容易被你说动了。
3F步骤最妙的地方是,让你的话听上去不是说教。而是一个有着过往经历的人在分享经验,后者的说服力远远高于前者。一个说教的人容易引起反感,但是只是一个有着过来人经验的人在纯粹分享经验的话,说服力远远高过单纯说教的人。
推销时的话语:嗯,你说得对,这个价格还真的不便宜。老实说,如果是我,可能也觉得咬咬牙才消费得起。不过一分钱一分货,以我们的服务标准,绝对值这个价。不信您可以试试?
让对方感觉你是懂我的。你说的话就是他想听的话。一旦对方觉得你懂他,你说的话就是他想听的。
安慰小孩时的话语:我知道,考试真的很让人担心。我以前也当过学生,也很害怕考试。但是后来我发现,考试终究也都是老师讲的那些东西,只要平时用心,那就没什么。
几米漫画(网络图片)如何通过好好说话提升自己?
好的口才,背后是一套好的观念体系。
身边那些情商很高,说话让人如沐春风的人,他其实并不是掌握了多少说话的技巧,而是背后有一套好的观念体系。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我的朋友抱怨他干了三个人的活,老板却只给一份工资,虽然我们知道短期内跳槽和涨薪都不太现实,可是难道只能劝他忍吗?我们应该怎么说呢。
常见的说法——
第一种是:加油,天道酬勤,能者多劳。【打鸡血、灌鸡汤】
第二种是:如果你想继续干下去,还不是得忍受吗?你想继续干,还是辞职不干呢?这种方式把人带到极端可能性中去。【要么滚,要么忍】
第三种更好的说法是:(面对困境时,通过说话带出更多的可能性、如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既然你这么能干又这么辛苦,那是不是想想怎么让老板知道你的付出,怎么样顺势跟老板提要求加薪。这样的说法,有更多的弹性、选择。【如何创造更好的未来】
当面对困境时,话语体现了观念体系。困境中时,是打鸡血、灌鸡汤?把人推到非A即B的黑白选项呢?还是站在这个现实上,看还有哪些可能性?
几米漫画 (网络图片)每个人说话时都是有“言灵”的。
当你下次沟通时,可以不断思考对方说话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底层的观念构架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口说话之前,已经构建好了自己的观念体系,我们的话说出去之后,不是构建了死角,而是构建了更多的创造的可能性。
朋友失恋了,更好的说法是:你帮自己想想,眼前的痛苦带给你哪些经验,在两三年之后甚至十年之后会对你产生什么样的帮助。
朋友投资失败,更好的说法是:3年之后当你再回看现在时,你要怎么做,才会感谢现在的一段经历?(激发身上的潜能,做更多创造性的事情。)
说话,不仅仅影响别人,更重要的是影响自己。
期望,每一次开口,都是改变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