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我在微博热搜上看到一个令我悚然的题目“17岁男孩跳桥身亡”。点进视频,就看到一个男孩愤然跑出车外,走到桥边就这么跳了下去(大概)而他的母亲在背后追赶,追赶不得,眼睁睁地看着他就这么掉下了桥,她无力跪下,捶地大哭。
我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个17岁的男孩太残忍了,可能只是一时的气话,而他做出的举动却会让这个母亲这一辈子都会在内疚中度过。而他不珍惜生命的行为我也是不认同的。那个视频带给我的触动真的很大,我隔着屏幕还有模糊的马赛克都能感觉到母亲的绝望。
我回到家,刚好电视在播新闻,我边脱袜子边跟我妈闲聊。
“诶你知不知道今天那个新闻,17岁男孩跳桥自杀” “什么?我不知道啊,我这几天没看新闻,哪个地方的?” “我也不知道哪里的,但是那个男生跳桥自杀了,还是当着他妈的面跳的”
我妈似乎有点震惊,顿了顿“这样的人不管是培养到他多大,都没有用,没办法成才的。”我妈挺激动的,重复了几次这句话。虽然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看完那个新闻,只是把视频看了。但是我觉得不管怎么样,男孩不可能无缘无故跳桥,可能是他母亲有一些过激的言论导致他这样子做。所以我觉得我妈这样单方面去批判这个男生是不对的,我听着觉得挺不舒服的。我就回了一句“你就不先去了解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吗?”我妈的语气越发激动,我猜想她可能觉得我认为这个男生的做法是没问题的。于是就开始“这样的人不懂感恩,没有用。”“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子女好。”诸如此类我听到耳朵都快起茧的言论。然后我躲进了浴室,洗澡出来后安然无恙。
我后来去找了找关于这件事的报道,这起事故是因为儿子在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被母亲批评。才酿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惨剧。然后也有评论家指出几处值得注意的地方,“母亲批评孩子,为什么把车停在路中间?男孩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刺激,让他对这个人世没有丝毫的留恋?”
我不想单纯的去评价是母亲过激的言论还是孩子承受能力太低的问题,毕竟这件事在微博与知乎上都掀起了轩然大波,更多的是让人反映到当今教育的问题。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我觉得真的是一件无法跨越的鸿沟。就像我妈的评价只是一味的指责这个男生的错,她没有想过这位母亲到底是用了怎样过激的言论还是这种事情到底发生多少次,这也许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支稻草。
我上周跟我妈挺激烈的吵了一场,持续了一个星期的冷战。我爸来开导我,用的其实还是那几句话“你妈都是为你好”“长辈毕竟是长辈”“做父母的哪个不想为了子女好?”其实我真的不乐意,大部分父母都是在用他们觉得对你好的方式对你好,没有考虑过子女的想法。他们的脑海中也许只有一个标准,我认为这是对我孩子好的,我就做,我不会跟他商量什么。他认为的都是对他有好处的,供他玩的。这也是一个家长跟子女沟通的问题。当我妈的语气莫名其妙的开始激动,这就意味着我需要忍耐了。
当然,我爸妈没有讲过“你有本事就从这里跳下去”这种话,所以当我气消了我还是主动跟我妈搭话了,毕竟母女没有隔夜仇。可能我的家庭还算是比较开明,毕竟我能跟我爸讲道理。所以我没有办法理解到这个男生他这种极端的做法。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我觉得这是对一个母亲最重的惩罚。
但是我这几天刷的微博,看的知乎。感觉言论都是一边倒。这证明目前的中国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还有很多,我觉得我的家庭教育挺成功的。许多人可能在跟父母吵架的过程中总会听到这句话“你有本事就去跳楼”就诸如此类的话吧。但其实家长不是真的让你去跳,他们是笃定你不敢跳下去。而很多人不是真的不敢跳下去,他们是想到了如果做了之后爱他的人的痛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而这个男生,可能他此前已经遭受巨大压力或心理创伤,而母亲的不理解更是让他感到人生无望,于是他做了。
那个母亲捶地大哭的动作真的让人感到深刻痛苦,但摘自知乎的一句话“可是人为什么一定要等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才会后悔当初没能多一点耐心?”归根到底,这都是沟通的问题。我更希望的是,父母辈能从中窥探出什么,让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
补充一点,也许父母的出发点是爱,但这份爱太沉重。今年的三八妇女节,papi酱发布了一段视频,大意是希望天下的母亲能更爱自己一点,这份爱不仅让自己感到疲倦,更让儿女感到难受。子女做了一件事给父母带来的负担与困扰,父母可以将这件事当做谈判的筹码,每次吵架都能拿出来说。子女迫于愧疚在一次次吵架中妥协。家庭沟通就不会有办法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