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龙年春节自驾行记
D1786 km 杭州—河南周口:春节继续浪
D2459 km 周口—登封—三门峡:不二少林
D3416 km 三门峡—山西吉县:三门峡-虢国-黄河-吉县
D4380 km 吉县—陕西西安:黄河在咆哮
D5187 km 西安—蓝田县—山阳县:唯有长安,和水陆庵
D6353 km 山阳县—湖北十堰—襄阳:秦楚十堰
今日篇 D7397 km 襄阳—黄石
D8 834 km黄石—杭州
「1839」
到襄阳的当晚(2024年2月14日),去古城凑了把热闹。
远远的,就见孔明灯斑斓夜空,走到城楼下,看到围着孔明灯的一场博弈。
小贩们奋力兜售,游客们争相购买之外,还有几个没穿制服、但貌似管理者、或志愿者之类的年轻人,奔走阻诫,不让放灯。他们的阻拦,介于强制和劝告之间,礼貌而又无奈。
很多已经买好的人,停下犹豫片刻,决定不予理睬,掏出打火机开始点火。
孔明灯看似简单,其实操作很讲究技巧,最好需要两个人四只手各自扯住灯笼的上面四个角,让灯笼充分鼓胀起来后,一人附身去点着灯笼下的酒精块,等火烧起,内部空气被加热并开始膨胀,大家一齐轻轻放手,便有较大成功几率。
当天城楼下的很多游客,显然不太了解,还有的是人数不够,一个人两个人手忙脚乱搞半天,直到灯笼烧破。再者,汉江边的风很大,不少孔明灯直接被横扫进人群里,惹出一阵阵喧哗,还有刚起飞被树枝挂住,直接连着树枝烧起来的……
看来劝诫甚至强制制止是必要的,至少在这样人群稠密、火灾隐患明显的地方。
城门楼就正对着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族汉语汉人之“汉”的源起——汉水。
前年有本书,《汉水的身世》,很好看。有兴趣自行下单。
走到门楼一瞧,嚯人潮煊赫。
挤不进,拐上城楼吧还是。
城墙上人也多,不过没有商业没有店铺,总还是宽敞不少,加上江风烈烈,几分怀古情绪上头。
城墙往西走到尽头,有一英姿女子雕塑,带一飒爽故事,
两晋时期,前秦苻坚南下攻打襄阳。时驻守此处的东晋将领朱序错误判断前秦无船,难渡汉水,因此轻敌疏备,致襄阳被围。
其母韩夫人颇知军事,登城观察地形,巡视城防,认为应重点增强西北角一带的防御能力,并亲率家婢和城中妇女增筑一道内城。
后来,前秦军队果然以城西北角为主攻目标,被坚城逼退。
这座襄阳西北角外城,从此被尊为“夫人城”。
绕开人流出得古城外,姐妹们已是饥肠辘辘,路过这家「大红面馆」,看食客穿梭,且多本地气色,老板娘爽脆利落,想来不会差。
凑到老板娘身边,照着她推荐点了几碗牛肉面,一些烧烤添头,
很快端上来,几口下去,姐妹们各个嘴角飘起来,太好吃了。
襄阳牛肉面,在湖北算是个横行街路的狠角色,在整个华中地界也是随处可见,我以前在湖北流浪穿梭,与襄阳牛肉面周旋多已。但这一碗,堪称之最。
抢着吃完,又加了两碗,姐妹们甚至想着明早再过来继续吃这家,看了看离旅店距离,还是放弃了。也许襄阳的襄阳牛肉面都是这个水准的呢?
到旅店,已过23点,
在家时,晚上过9点我就开始焦躁,急着让姐妹两洗漱等,过9点半她两还不上床,我就止不住要恼,像个精神病人。
旅行在外,节奏重启,晚睡晚起才是日常。好吧好吧,take it easy。
晚安,小襄阳。
早安,小襄阳。
一城之计,从博物馆开始。
可襄阳博物馆能来不容易,网上能搜到两个,一个是旧馆,在昨晚的古城里,已经关了,一个是新馆,远在城郊,显示还没对外开放,但小红书上有人说已经试营业了,可以预约前往,又找预约,全满,又见攻略,早点去,开门前就排队,早上游客不多,没预约也会放进去。
试试看,冲一把,如愿冲进。
襄阳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普通地级市博物馆能评上一级的,都有看家本领,不可小觑。
可是,抱歉,几大镇馆之宝,我都忘了。
哦这头大马便是镇馆之一。
目前国内出土体型最大的青铜马,称“中华第一青铜马”。
文物从来不是我主要关注点,
说说博物馆看来的襄阳简史吧,这是我热衷的,
历史上的襄阳,有几个大看点,
1、楚文化发祥地
2、南船北马
3、名士辈出
先讲第一点,
夏商周时期,这里仍是中原华夏文化影响的边缘地带。
但也有出镜,《尚书》记载,与武王一起翦商伐纣(当时可是堪称逆天之举)的八个诸候国,大多分布在这一地区。
功成之后,周王朝在这里分封了一批诸侯国,由姬姜王室成员、以及对周王朝建立有功的异姓部族共同组成了夷夏杂居、诸侯林立的王国南士。姬姓曾国(又名随国)受命“镇守南土”,成为汉东大国;芈姓熊氏的楚国,当时是小部落,“僻在荆山、筚路蓝缕”。
西周中晚期,楚人部族走出大山,进入襄阳所在的襄宜平原后,迅速崛起,吞并周围一系列小国,江汉间“蛮夷皆率服”,在楚庄王时期终于问鼎中原,成为一代霸主。
不过摧残很快到来,公元前506年,吴师入郢,楚国几近亡国。翌年,在秦军的援助下方才复国。再到战国初期,楚国又至鼎盛,勾践灭吴,楚国灭越,整个当时南方,都成了楚国势力范围。再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楚国江河日下,公元前223年,终灭于秦。
楚八百年,文化之鲜艳灿烂,国灭而神不灭,融入华夏血脉之中,历2000多年至今,已化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原力之一。
再讲第二点,南船北马,七省通衢,
自楚人在襄阳构筑通往北向中原地区的北津,通往东向淮泗地区的东津,襄阳就逐渐成为一座枢纽重镇,并开启了南、北文化交融和碰撞以及中国文明多元一体化的进程的实证者。三千年不易。
且因这份沟通南北,通衢华夏之功,襄阳三个头衔,前两个还好,“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第三个吓人,“华夏第一城池”。
鲜为人知的是,自元代开始,有一条万里茶道,从福建省武夷山出发,纵贯华东、华中、华北,穿蒙古,入俄罗斯,直至波罗的海边的圣彼得堡。
这条继丝绸之路后,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商道和中西文化交流通道。襄阳就是其水陆转运的关键节点。
如今,茶道、水道,这些都已经退出历史暗处,高速高铁成为新时代的动脉,襄阳,又成了全国铁路运输网枢纽,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超大型枢纽节点。
第三点,襄阳出人,
按时间先后,
宋玉,屈原之后的楚辞大家,“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这些典故皆他而来,
汉光武帝刘秀,一直觉得,刘秀是一个被大大低估的帝王,之所以他的崛起没有其他初代帝王般充满传奇性,一大原因是他将众多困难险阻消弭于无形之中,善战者无煌煌之功啊朋友。
到三国,军事人才一堆,诸葛亮,虽不是襄阳人,但其躬耕隐居十年的隆中,即在襄阳。
襄阳本土出的有,庞统,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的,失街亭的马谡,当先锋的廖化,
到唐代,连出了几位大诗人,杜甫(祖籍襄阳)、孟浩然、杜审言、《枫桥夜泊》的张继,
到北宋,又出一位书画大颠人米芾。
最近影视娱乐里的顶流贾玲是襄阳人,《你好李焕英》里,是上世纪80年代襄阳故景。
襄阳还有一点值得说道的,是三国群雄之一的刘表,在《三国演义》里,刘表只是一个软弱多疑的割据军阀,似乎他的主要作用只是收留并壮大了刘备。
《三国演义》是对真实历史的戏剧化演绎,因此为了剧情效果,抬升了很多人,如诸葛孔明刘关张三兄弟等,也贬抑了很多人,如曹操鲁肃刘表等,
我说个刘表的真实表现你感受下,
东汉初平元年(190年),长沙太守孙坚袭杀荆州刺史王叡,依附袁术。
初平二年(191年),汉献帝任刘表为荆州刺史,刘表单骑入城,收编地方宗族武装,伏杀孙坚,将袁术逐出南阳,平息郡县叛乱,收留张绣、刘备军团为其北拒曹操,平定荆州,并迁治所至襄阳,统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两广部分等广大地区,
期间,刘表在此推行保境安民政策,发展经济,兴办官学,收集整理文献,推动文化学术,形成荆州学派,招纳重用汇聚于荆州各方名士,培养的学生不少成为后来魏、蜀、吴三国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在诸侯争战中持中立,为荆州地区避免了许多当时战火,是民众之福。
再看刘备,先于北方戎马半生,一事无成。在荆州八年里,与刘表处学到重用人才和管理军政的才能,隐蔽扩充军力,遍访当地名流,招揽各类英才,事业才开始转机。建安十二年(207年),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其拟定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依靠刘表培养和吸纳的人才终于崛起。
好了好了,课讲完了,郭靖黄蓉守襄阳的故事不讲了。
趴在桌上的同学们呼噜收一下,口水擦一擦,
时间也差不多了,上车,准备下一城。
离开襄阳地界前,国道边停下来,
再来一碗襄阳牛肉面吧,
味道虽然没有昨晚的好,但也能津津有味。
车行至孝感境内,高速堵塞,天色呜咽,
侧头闲眺,一只鸟滑过。
继而两只,三五只,更多只,
再转看车前,群鸟奔袭而来,氛围诡异,似要逃离灾祸。
还好,很快通畅起来,
路边掠影,不知道为什么,就有点感动。
到武汉了,准备过长江大桥,
嗯这一段都是18骚开的,我在副驾躺得四平八稳三阳开泰。
雾(或霾)锁江城。
每次过长江,总心生欢感怀,华夏历史,在这万里川流里生生不息,多少英雄故事,悲欢离合,经由这个舞台上演、落幕、消逝……
过黄河不会,因为黄河太窄,还来不及感怀,就下桥了。
夜宿黄石。
次日归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