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北京折叠:你会被折叠在哪个空间呢?

北京折叠:你会被折叠在哪个空间呢?

作者: Emmamama | 来源:发表于2018-02-10 22:10 被阅读0次

我不是科幻小说迷,却意外地被这部小说吸引,一两小时即把它读完。除了它较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之外,现实感与代入感可能也是它的吸引力所在吧。

每个读者在阅读这个故事时可能都会忍不住想:如果我身在其中,会被折叠在哪个空间呢?

折叠的北京有3层空间。第一空间住着500万人,他们享用从清晨6点至第二天清晨6点的24小说;随后,空间休眠,大地翻转。大地的另外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

第二空间生活了2500万人,他们的生活时间是从清晨6点到晚上10点;之后的晚上10点到清晨6点是属于第三空间的,第三空间有5000万人。

你可能猜到了。三个空间生活着三个阶级。第一空间属于城市的上层阶级;第二空间是白天上班的白领阶层;第三空间是城市的底层人民。

三个空间中有官方通道,但却绝不是一般人能够自由来去。完全隔离的空间,完全隔离的阶层。

第三空间的居民老刀,是一个垃圾工。为了给女儿筹集幼儿园的学费,不惜铤而走险,为第二空间的秦天送信给他第一空间的女友。

这个工作很危险,除了大地翻转之时的性命之忧,他也有可能因非法入境被抓,扔进大牢。


老刀生活在我们的将来。科技已经发展到了更高的程度,人类已经可以建造折叠城市了,可以装进胶囊里定时休眠,从而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社会管理。

人工智能也已经充分发展,只需城市管理者的一个决策,像老刀一样的千百万垃圾工随时都可能会失业,因为用科技取代他们已经易如反掌。

但是故事里的一切又没那么远。家长们通宵在幼儿园门口排队、高昂的择校费、底层人民的劳苦和辛酸、青年人怀抱着梦想努力往上爬、恋爱与婚姻需门当户对……

我们所熟悉或不满的现实仍然是现实。科技的发展并未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金字塔,上端是少数上层阶级,下端是最庞大的底层居民,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底层居民的未来愈加昏暗。

阶层真正、完全固化。

作为第三空间的居民,老刀的时间在清晨六点结束,他甚至都没怎么看过清早的太阳、蓝蓝的天空。自然,阶层上升的通道已对他完全关闭。

三个空间的人完全隔离,各自担任自己的社会角色,却可以老死不相往来。在当今社会中,其实已经是部分的现实了。

富人和穷人、上层社会和中产阶级,其实彼此的生活已无交集,他们的活动空间和生活路径大相径庭,属于完全不同的世界。

如今,社交媒体的发达给了我们窥视其他阶层生活方式的机会,信息爆炸、知识的易得性似乎也使得科学文化等上层建筑第一次平等地展现在人类面前。只要努力,你就能改变你的阶层。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1979年,美国大众传播学者菲利普·蒂奇纳等人曾提出传播学上有名的“知识鸿沟”(Knowledge Gap)理论:

他们认为,新闻媒介总是系统性地向某些人群传递信息,具有更高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人又总是比其他人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流逝,获得更多信息的群体和获得更少信息的群体之间的差异会日益增长,即他们之间的知识鸿沟会变得越来越宽。

这实际上是对大众传播时代信息流通的均衡性、公众在知识获取方面的平等性、公平性提出了质疑。蒂奇纳认为,除了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的因素以外,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已有知识储量的差异、社会范围的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大众媒介的性质这些都是造成“知识鸿沟”扩大的原因。

前不久的社会新闻“老人因不会上网,跑了六趟火车站买不到票,急得下跪”似乎是知识鸿沟的一个直观形象的例证。

如果知识鸿沟的假设成立,那么经济鸿沟、社会鸿沟的逐渐扩大趋势也不可避免。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是否真的能给全体社会成员带来普遍富裕和文明平等呢?

还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两个空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分隔在大地的两面,永不相见?

不公平的是,忧虑只属于准第二空间和准第三空间的居民。虽然他们占了人类的绝大部分。

所幸“鸿沟”理论仍然只是假设,不像在老刀的年代,已经是定论了。

现在来说,阶层上升的通道并未完全关闭,第三空间的居民至少不用在大地翻转时冒着生命危险才能手脚并用地攀上其他空间的土地。

我想一定有读者像我一样,因为对号入座而产生了莫大的焦虑。

现在加把劲儿,搞不好是最后的机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折叠:你会被折叠在哪个空间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df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