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和丈夫现在过着北京、天津的双城生活,因为疫情等种种原因,两个人曾经有大半年时间都没能见面,不仅如此,从那段时间到现在,他们之间平时连电话都很少打一个,除非逼不得已,或是实在重要的事情需要沟通下,更别说能电话视频了。
那天我问她:“你们是夫妻,两个人都这么久没见面了,难道都没有一点点想念彼此吗?不怕这么久不联系,感情都变淡了?”
她却笑着说:“眼不见,心不烦,以前在一起,他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他。因为一点小事两个人一点就着,这下离得远了,我觉得自己的心情也都舒畅了不少,反而让彼此的生活都变得美好了。”
听完她说的,我不置可否:“夫妻之间,若长久地失去交流和沟通,那这种生活真的还可能是美好的吗?”
朋友叹了口气,接着说:“唉,我家的那个真的没法说。这么多年,礼物一件没送过不说,什么我的生日,结婚纪念日,有时候甚至连孩子的生日,他都可能会忘,根本就不在乎和在意那些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我说:“那你想要礼物,不可以直接和他说出来吗?”
朋友看了我一眼,说:“我为什么要说出来?我就等着他自己能悟出来。我也不是自己买不起这些东西,如果直接朝他要,还让我心里就觉得很别扭,我干嘛自己找不痛快。况且,我就是觉得他一点都不在乎我,才会这样。”
我说:“那你不能旁敲侧击的,委婉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吗?不然两个人在一起多累?”
朋友幽幽地说:“可能这就是没有爱情的婚姻的悲哀吧,反正我是觉得他应该没有多爱我,可能我们的婚姻只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彼此之间找一个可以过日子的人一起搭伙,仅此而已。”
通常时候,当局者迷,我们往往会去劝我们的朋友在和伴侣沟通的时候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殊不知,可能幸福的婚姻,美好的生活在别人的眼里,看起来似乎都是水到渠成的样子。
可更多时候,这些美好,这些简单的夫妻相处沟通之道,也有着一定的方法。
尤其是在看了萨提亚家庭治疗资深讲师邱丽娃和心知己创始人徐一博的书籍《美好生活方法论》后,才让人们更加确定,沟通不顺畅,才是阻碍一切美好的。
一、沟通时,你真的了解他吗?
《美好的生活方法论》给了人们这样一串问题:
问题1: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比如说对方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对方做出的行为,动作,甚至眼神等。我的朋友在和他的丈夫沟通时,就很看不惯他急于表达自己,不愿意停下来听他把话说完,或者是遇到意见不合时,对方就习惯性地提高了音调,很是大声的反驳。这当然很不利于彼此之间的沟通。
问题2:你为你看到的和听到的一切赋予了怎样的解释意义?
对方的语气、语调,动作等,都会让我们有不同的感受。就比如上面说的他丈夫提高音调,然后按她所说“梗个脖子”的样子,让她一看到就气不打一处来,就觉得对方根本就不是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态度。
问题3:你对自己的解释产生了什么情绪、感受?
当我们在看到对方所作所为,还有所言,很难不让我们自己的情绪,感受也会受到对方的影响。就比如,若她丈夫开始“梗个脖子”,提高音调的说话,让她感觉很不舒服,根本就不想继续和他谈话,只想逃离这次沟通。
问题4:你对这些情绪、感受又产生了怎么样的情绪、感受?
我想,这个时候,除了逃离,我们还能有其他的什么感受呢。
问题5:你运用了哪些防御方法?
夫妻之间的沟通,其实很多时候,就像别人说得毫无原则性可言,很多时候往往受到自身情绪,情感和动作上的一些影响。
如果对方,始终以一种无法很好沟通的态度来面对想要去沟通的一方,久而久之,只会让想要解决问题的一方,彻底地“隐藏”起自己,不再沟通。
因为,她或者他知道,想要沟通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反而自己有可能因为对方的一些行为,动作,语言受到伤害,那何不就收敛起沟通的欲望,就当做什么问题都不存在就好。
二、你真的能很好地与他沟通吗?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一对老夫妻,都年近80了,却要起诉离婚,可看看他们俩平时都过的是什么日子,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年近80了,也要离婚。
他们两个人什么东西都要分开用,干什么也都各干各的,不一起吃饭,更不可能躺在一张床上睡觉,老爷爷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躺在地上睡觉,还有两个人所有的东西,都要分得清清楚楚,哪怕是冰箱里的鸡蛋,也要标上标记,不用彼此的。
想想,哪怕是两个合租的陌生人,时间长了也怎会做到如此决绝?这样的生活,哪有什么美好可言?
生活里的沟通,其实贯穿在每时每刻,如何才能更好地沟通呢?
良好的沟通,主要有三点:只有同时注重情绪、自己和他人,才能让沟通达到“平衡”,也才能让沟通的目标达到胜利。
这对老爷爷和老奶奶的沟通,可能也就根本没有这三点沟通可言。
从爷爷这边来说,奶奶霸道,说话很冲,很爱颐指气使的使唤人,还自私,小气。而老奶奶呢,就说爷爷从来都不知道关心人,一点都不在意自己,对自己冷漠。
他们即不关注对方的情绪,继而更不可能关注到自己内心里的种种不满,更不可能为对方着想,想着为对方付出什么。
长此以往,这种生活的结果,分开是迟早的结果。
三、“破窗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美好生活论》里讲述了这么一个心理学试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找来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车完好的放在中产街区,另一辆打破了窗户,拆了车牌,拿掉了车顶,放在了比较普通的街区,结果后者很快就被人偷走。而第一辆车完好无损地停了几个星期,直到心理学家找人擦破了这辆车的玻璃,很快,这辆车就也被偷走了。
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应”。
这个试验,想要告诉人们的就是“当人们觉得一个事物值得尊重时,会下意识地用积极地方式去对待它,只有通过自我实现的方式,生命体才能激活潜藏的天然生命里,吸收周围的一切自己院,帮助自身维持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中。”
简单来说,一件事情,你觉得值得去做,你才能去做到最好,也才能让自己发自内心地让它朝着好的发展方向去继续。
就比如,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谁不是渴望每一份平淡的生活可以在自己手下“风生水起”,越来越好。
可这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说白了,日子不是一个人就能过的,两个人一起过日子,那才叫日子。
而两个人心朝一个方向,劲往一处使,也才能让生活更有滋有味。
美好生活从来都不是镜中花,水中月,需要的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付出努力,多加沟通,其实生活里的沟通,说好沟通也好沟通,说不好沟通也确实让人犯了难。
但,只要我们关爱彼此,适当地收敛自己的任性和小情绪,一切就会变得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