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高手都是怎么读书的?

高手都是怎么读书的?

作者: 这个名字不太冷 | 来源:发表于2018-07-28 19:06 被阅读9次

    有个笑话说,我们要怎么向别人学习?

    我们得像小偷一样,把别人家的东西,除了厨房水槽之外的都搬走,回过头来,再去把水槽也搬走,这就是学习的精神。

    不过,我们是堂堂正正地搬走,主人还得高高兴兴地欢迎这么做,因为这是他的荣幸。

    我花钱买了你的书,用了时间,投入了精力,图的自然是我能学到点东西。从这点来看,我的目的自然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带走能够帮到我的东西。

    这种学习方式看似功利,但很实际,学就要学能为我所用的。

    短期来看,这些东西也许没什么,但时间久了,那就是你的内力。一个高手乍看之下,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可你要是深入地跟他交流,就会发现,自己有多渺小。

    但读书是一个工程,真正的阅读并不轻松,它会消耗你的精力,没有什么乐趣,跟看微博抖音的娱乐活动完全相反。

    想要把阅读的效能最大化,就得用深度阅读的方式。你要做的就是先把心态摆正,深度阅读通常有三个特点。

    一,不好玩。它需要你聚精会神,不苟言笑地认真对待每次阅读。因为你既要深入作者的思想世界,又要跳出来,保持客观思考。

    二,时间短。高强度的精力消耗,会让你很快就疲惫。

    三,读得慢。开始进入深度阅读时,你得放慢脚步,才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快读既要实力,也要分阶段。

    那具体的深度阅读是什么样?有的人说,你要把书读薄,有的认为书得读厚,谁说的对?都对,哪个都不能少,只是你得按步骤来。

    第一,快读。

    很多人一上来就是,把书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看完,这是大忌。你还不知道整体的框架时,贸然进入,就会如同走迷宫一样,走到哪都不知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快读才能有个大概的印象,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哪个地方你比较疑惑,就能有所侧重的投入精力去深入阅读,做个记号,下次再读到这里时,就知道你在提醒自己这里需要用心了。

    认知科学中有个10%的理论,说的是你只要通过10%的节点,就能知道剩余80%左右的高质量信息。

    这是大脑自动反应的现象,比如你看这句话也不会觉得哪里有问题,“汉字序顺并不一定影阅响读”,因为会我们大脑习惯性地脑补,填充。

    一个日本作者就觉得这样不好,你事先看到了框架,就会被这种框架绑架,再看一遍也会变成在验证框架,没有办法深入阅读。

    我倒不觉得是这样。要是我没有大致了解,直接从头开始阅读,反而越读越乱,看过就忘了。相反,有个框架,我反而知道自己读到哪,读过的内容不会散,也不会忘。

    刘润说,这就像在学历史,没有整体历史观,却一上来就要从秦朝学到清朝,这些历史知识很容易被孤立。

    那快读要多快,怎么样才算快?

    这是相对的,不要拿自己的蹩脚功夫去跟高手比,人家可是看了多少的书才有那个速度。快读的目标不是比较时间,而是要略过作者的论证过程,忽略故事,先看作者的核心观点,快速理出个逻辑脉络出来,这样就够了。

    即便这样,也是有的人快,有的人慢。用经济学家泰勒·科文的话说,关键是你之前就已经读过很多,很多书。而且是从很久之前就开始在读了。所以说,除了多读之外,没有其他的方法提高你的阅读速度。

    而我们的快读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精力,是用来更好的阅读,而不是比赛。

    第二,慢读。

    在经过快读之后,判断这本书值得继续读,那就要开始仔细地品味了。慢读的精髓就在于精,细。一字不落地阅读过去,这是最好的选择。目的是为了理解,弄明白书的内容。

    速度慢下来,你才能有时间去思考,深入地阅读。读的慢,是因为一旦自己发现了书里的亮点,可以做记录,把自己的思考过程,阅读感受一并记在笔记上。

    慢读是一个探索的旅程,理解一个要点,接着下一个。这种持续不断地深入思考,也有符合认知科学的道理在。

    如果说快读是广度优先搜索,那慢读就是深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要求你,不断思考,解决一个又一个地疑问,这个过程处在学习区,不舒服的感觉会伴随着你的阅读。所以说,真正的阅读没有娱乐趣味可言,每次阅读都是挑战。

    慢读有个好处,就是它带来了必要难度。认知科学家,认为学习要有点难度,太简单的东西,你的大脑不会去记。就像网上能够搜索得到的东西,你会去记吗?

    而深度优先搜索的过程,就是在挑战必要难度的过程,能够增强理解和记忆。

    你可能会说,那要是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就要死磕到底?当然不是。

    遇到难缠的地方,不要恋战,继续往前读,也许答案就在后面。如果没有,也不要急,等读完了,理清了整体的逻辑脉络后,再来看,也许就清楚了。

    即便这样也无法解决时,你也可以向他人请教,或者放着,隔段时间再看,也许就懂了。

    第三,选读。

    读完后,书就可以束之高阁了?还不行。

    你还得做知识的联系和拓展,经济学家张五常说,选读就是在选重点。

    以读书为我所用的原则来看,这样的重点就是对我有用的。

    比如我在哪个地方感到困惑了,或者哪个地方引起了我大量的思考和感触,这样的部分就是我会选择的重点。

    举个例子,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作者手里,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你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对比分析。

    谁说的有理,区别在哪,共同点又是什么,你有没有产生新的疑问?这时候就要返回原文,仔细对照。

    经过一快一慢的阅读后,你才能更准确的判断,哪里是重点,哪里是亮点,哪里又是值得永久收藏的。

    选读是有所选择地品读,而不是再次通读。如果在经过两次阅读后,还是不能理解作者的思想,那阅读效率就很低了。

    读完以后,还得做笔记,一次有质量的阅读不能离开笔记。

    即便是最普通的笔记,取得的效果也比你光看不写来得好。

    《科学》杂志上有个研究,把参与者分为三组,每组都阅读同一篇文章。第一组多读几遍,第二组给文章做思维导图,第三组用十分钟写篇相关文章。

    一周后发现,写文章这组的记忆最好,他们连画思维导图都不是问题,而画思维导图的这组还不如多看几遍的。

    普通的笔记谁都会,我们要的也不只是为了记得书的故事。深度阅读,就得配深度的笔记。

    好的笔记要记什么?

    1.记下每个章节的脉络,最后总结全文,写下整本书的逻辑脉络。

    我们常说要把书读薄,就是要去除书里的故事,论述过程,提炼出作者的核心观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段完整叙述逻辑。

    逻辑脉络是什么?我们说这些非小说,论说性的书,大都需要作者抛出观点,然后进行详细的论述。通常一个论点=关键假设+论据,找出论点和论据的逻辑关系,就是作者叙述的逻辑脉络了。

    记下脉络是为了理解作者的思路,避免断章取义。很多人看到小故事小段子,很喜欢,然后开始做各种解读,但要是脱离原著就会造成误解。

    有的人会连同章节的名字也记入笔记,这没问题。但你还得为这个笔记,建立属于自己的标签,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下次有需要,也是按自己的体系分类去找。而不是死记每本书的每个章节的标题,这样的读书就不是为自己而读,是为作者而读。

    2.记亮点,前面提到的慢读,就是为了自己有时间思考,发现书的亮点。

    亮点要记什么?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还是最后一句话?或者作者的总结?

    都不是,这些概括性的内容,是为了阅读的流畅,在上面所说逻辑脉络里,就可以体现,不必重复。

    所谓的亮点,就像你看到一个心仪的女生,她不是众人眼里都认可的那种网红美女,但却能让你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

    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的节目,总是能够找到几个单独的亮点,再用几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带给观众更深的理解。

    读书有时候就是为了,寻找能够点拨自己思维的亮点。

    李敖买书都会买两本,而且还要放把剪刀在身边。这是要干嘛?自残!

    你没看错,但是可能想错。他要自残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他的书。他把书里好的,有亮点的内容剪下来,然后分门别类放在自己的小夹子里。他剪下来的那部分,反面可能也有用,所以就得买两本。

    现在看来有点浪费,我们可以用电子书,或者在纸质书上拍照,保存到印象笔记里。这样还可以方便随时查阅,及时记录。

    3.有自己的看法和心得,秉持为我所用的原则,就得把自己大量的思考和想法记录下来。

    我们在看书时,要尝试和作者进行对话。

    你觉得作者观点太激进,或者不认同,引用的例证也不够有说服力,那就把这些思考写下来。

    也许有句话让你感触特别深,突然想到什么,心里想说点什么,这种时候最好就写下来。

    灵感稍纵即逝,不记录就没有然后,以后想起来,想翻翻笔记获得灵感时,就会是零零散散的原书的句子。这些东西不是你的,对你没多大用处。

    4.发现书里的知识和其他知识的联系。

    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叫兽,他在看到书里的一句话“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就立即做了大量的联系。

    从乔布斯的iPod文案“把1000首歌放进口袋里”,到雷军雷布斯的“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再到谚语“一石二鸟”和谣言“wifi杀精”,他做了知识的融通,这是属于他自己的知识。

    书里也有例子,但那是作者的。

    知识越多,你就越敏感,越能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越多,就越紧密。

    你的知识体系就在这样的一次次联系下,不断扩展加深。记笔记就是为了建立知识体系,拓宽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

    记笔记的精神,就是学习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费米经常跟学生要问题,然后从自己的笔记找答案,直到他临终前,他还在整理自己的笔记。

    读书不就是为了提升自己吗?成为一个读书的高手是什么感觉。如果以快为标准来衡量,那泰勒·科文估计是金字塔的顶端。别人看一个标题,他看一页。

    他读纸质书甚至比电子书还快,因为他翻书的速度,快过电子书的翻页速度,这就是顶尖高手的境界。

    他也说了,快是因为读得多。除了多读,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如果真要说的话,那就是深度阅读,一个可以让你又快又精准的高效阅读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手都是怎么读书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fa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