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

作者: 秀琴sukin | 来源:发表于2022-01-08 06:59 被阅读0次
《了不起的我》书摘  作者:陈海贤

旧经验根深蒂固的最重要的心理机制是: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并不一定意味着舒适。

我们都认同外面的环境要比监狱里舒适,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可不这么觉得。他被关押了50年,几乎在监狱里耗尽了一生的光阴。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反而差点精神崩溃。因为他已经熟悉监狱了,离不开监狱。为此,老布不惜举刀杀人,以求在监狱里继续服刑。再一次出狱的时候,他甚至选择了自杀。监狱虽然不舒服,但它是老布的心理舒适区。

从老布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有时候,人们即使处于很痛苦、很艰难的环境中,仍然不愿意改变,这也是一种心理舒适区,因为人们熟悉它。

因为每个人都带着自己长长的过去,这些长长的过去不在环境里,而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的所思所想中,在我们和环境的互动中。

真正的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走出熟悉的环境,并不意味着走出了心理舒适区。只有改变应对方式,才是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适区。

应对,就是对具体事情的反应。比如遇到危险时,选择战斗还是逃跑;工作中遇到困难的任务时,选择解决问题还是拖延。第二层是内心情绪上的应对。比如,妈妈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狮子,孩子看见狮子都会感到害怕。A小孩哭着说“妈妈我要回家”; B小孩一言不发,但是腿在瑟瑟发抖;C小孩看了一会儿后,问妈妈:“我能冲它吐唾沫吗?”其实,这三个孩子都害怕狮子,但他们应对害怕情绪的方式不一样。这就是应对方式的不同。

心理舒适区带来控制感

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安全感的来源。我们大部分的应对方式,最初都是用来应对焦虑情绪的。越是感受到威胁、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人就越容易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而走出心理舒适区意味着,我们放下了以前用来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面对焦虑,寻找新的适应办法。这是情感的大象很难忍受的。所以,对焦虑感的回避和对控制感的需要,经常会让大象重新回到它所熟悉的应对方式上来,这也给行为的改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心理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人不是根据现在的生活去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而会根据熟悉的应对方式来建构现在的生活。

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心理舒适区。她开始走出这个心理舒适区,用新的应对方式生活。虽然这并不能保证她和丈夫以后一定不会分离——没人能做这样的担保,但新的应对方式能够让她享受现有的幸福和快乐,并从中积累新的经验。这就是改变的意义。

心理舒适区的本质是熟悉的应对方式带来的控制感,是这个控制感让我们难以改变。这也是我们在行为上难以摆脱旧经验、接纳新经验的最关键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舒适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fe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