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随笔】社交恐惧症

【生活随笔】社交恐惧症

作者: 金色年华0921 | 来源:发表于2022-02-10 20:51 被阅读0次

早晨,抖音上看到一个段子,说过年不敢回农村,因为大街上总有一群七大姑八大姨坐在墙角,议论东家长西家短:谁家儿子30多岁了,还没结婚;谁家闺女又离了;谁家媳妇50多岁了打扮得像18岁的,肯定想找个相好的;谁家买了冰箱洗衣机,就是买个塑料盆都会传开……看到一个人迎面走来,就会齐刷刷把目光射在ta身上,看的人心里直发毛,等到这人走远,一个关于ta的话题就开始了。

这个段子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敏感。生活中我不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这似乎和我教师的身份不符,课堂上我循循善诱,做学生工作深入浅出,与同事教研侃侃而谈,可是,离开专业,离开工作,或者和不相熟不相得的人在一起,我就立刻变得木讷呆板,浑身不自在。为了避免气氛的尴尬,我总是煞费苦心寻找话题,所以精神紧张。特别是遇到别人请客吃饭,如果有领导或者半生不熟的人在,心里自然生出抗拒。

庆幸自己会开车,平时出门,遇见认识的人,按两下喇叭;遇见熟悉的人,摇下车窗说几句话,显得热情又亲切;

渐渐发现,口罩的作用不仅是防疫,也能遮面,遇到不太熟悉的人可以不必招呼,原因是,ta或许不认识自己;遇到熟悉的人,再去摘下口罩,显得热情有礼,感情无形增了几分……

当有一次看到“社交恐惧症”这个词,心里释然了:原来我是有病的——社交恐惧症!

大年初二,我回娘家。有几个婶子过来串门,我递上瓜子花生,听她们和娘叨咕,哪个姐妹和儿子过年了,有几个亲友去拜年,饺子包多了……我借口屋里没网,跑到大门口去“蹭网”。

下午和儿子回家,我提议:咱走村北洼里如何?儿子自然赞成。娘说:大街多好走,去洼里干啥?

洼里玩呗,走大街没意思,我回答。其实,我的心里呐喊:洼里清净,没有那么多人!

于是,我和儿子穿过尘土飞扬的羊肠小路,绕过臭气刺鼻的鸭棚、猪棚,绕了大半圈,才回到婆家。

初三,在家里闲着没事,又想去陪陪娘。不由规划着回家的路线:一个人,还去穿越大洼吗?的确与过年的氛围有点不搭;走大街吧,商店旁大影壁下,总有十几个中老年男人在那儿或蹲或立,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来往的人。其中,很有可能就有公公。说话吧,那么多人,和谁说?称呼谁?说啥?不说话吧,很明显没礼貌,要是被其中一两个人说出这是谁家的闺女,脊梁骨都会发热。每当我路过那,总像闯关一样,或者目光盯着一个人,嘴里叫着叔或哥,在这儿呆着呢,然后匆匆而去,只听得背后有人说,哈是谁谁的闺女……或者,我掏出手机,低头看着向前走去,或者把手机屏压在耳边,轻声说着什么,目不斜视……

下午四点,或许,那的人已经散了?

我裹紧衣服,戴上口罩,出发。街上还是比较清净,不时有汽车穿过,估计是走亲拜年的。

走到拐角处,我本能地放慢了脚步。靠近墙角,立定,身体前倾,只一眼,我的心就“咯噔”了一下——大影壁下黑压压一片人!

想都没想,撤!我往回走,想,去村外绕吗?有点远。还是找一个胡同穿过去吧。

穿胡同,再穿胡同,边走边在脑子里辨析这是哪家,想找寻一些童年的印记,但终被时光的烟云湮灭,没有一些痕迹。

我终于绕开了“大影壁”,来到了回家的大路。一路向西,就是家的方向。

远远地,看见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在追逐玩耍,旁边有两个大人在说话。

是堂婶吗?遇见孩子是不是要给压岁钱?给多少合适?两个孩子是不是都是亲戚?

我向北拐进了胡同,终于再次走到了洼里。心却安静了下来。

拐弯,直接进了家门。

我招呼着娘,进屋,却发现,一个婶子在屋里和娘待着。

你自己来得?婆家没亲戚招待?婶问我。

我应答着,说,今天天气暖和,穿着袄都热了,我脱下羽绒服,来到院子里。

院子里的野菜已经开始返青,满是生机。

明天就是立春,春天真的来了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随笔】社交恐惧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fj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