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帅小冰读书变现训练营随笔-生活工作点滴
认识这个人,就是给自己打开通往成功的窗户

认识这个人,就是给自己打开通往成功的窗户

作者: 红叶2 | 来源:发表于2019-07-10 18:08 被阅读19次

    30天读书变现营终于结束了。

    说是终于,是因为自己在此次训练营中不仅是扮演着学习者的角色,还是此次训练营中的运营人员之一。所以,当学员们在感叹每天的作业太难完成了,参加训练营好累时,我就在想,自己也想当个纯粹的学员啊。

    不过,怎么说呢,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付出得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就拿这次运营工作来说吧,自己是负责优卡选择这块。需要用到PS的技能,而自己的PS仅限在之前社区当版主时的简单操作。

    为了完成这次的任务,自己就立刻去学习如何用PS,真的是现学现用。然后发现自己的PS技能基本都是在兼职的时候学会,不管以后是否用得上。反正技多不压身嘛。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到这次的主题——读书变现营。

    在这30天里,完成作业的字数接近2万字,比平时写的字翻倍了。通过每次的作业,也能慢慢地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

    不然怎么费曼会说,凡我不能创作的,我就不能理解。只有通过自己真正理解过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既然是读书变现,那第一步肯定是要先读书。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将书读进去了,才能实现变现。因此,在第一模板,老师就给出了5中阅读方式,让我们不仅能提升阅读速度,还能对记住看够的书,并进行创作。

    一、阅读篇

    用阅读方法扫除阅读上的所有障碍

    倍速阅读法

    通过手眼协作法刻意去掉声读、减少眼球聚焦和找关键词的方法,来实现阅读速度。在这之前自己也知道是有声读的习惯,虽然也会利用找关键词的方法,但可能是因为从内心抗拒这种快速阅读法。所以,即使在12节变现课上就学过这种方法,却一直没有用起来。

    因此,自认为自己的阅读速度很快,大概在600字每分钟。可就停留在这里了,并没有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练习,阅读速度自然就提升不上去。

    但在看大家的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有其他同学的阅读速度已高达1000字每分钟,却还在坚持练习。自愧不如的我,赶紧也跑去练习。不得不说,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啊。

    苹果阅读法

    用来解决看完一本书但却没记住书中内容的方法。步骤就是:

    10分钟准备-40分钟阅读-5分钟总结-5分钟复述。

    要完成这个步骤,首先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

    做作业当天自己一大早起来,用苹果阅读法读了《高敏感是种天赋》一书,并做了笔记。可能是因为提的问题比较简单,感觉不用40分钟就能找到。

    只是找20个关键词时,发现找的数量不够。之前的话,总觉得不够填,现在是总想着是不是后面还有内容要填,会尽量留着空白等后面来填。

    事实证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前半部分,后面的内容需要再换个苹果来摘。

    在读的过程中也会走神,但考虑到时间的紧迫性,会强制把自己拉回。将注意力集中到书上,不然平时可能就不知道游离到什么地方去了。

    毕竟是接近30年的阅读习惯了,要想改变过来比较困难。所以还是多练习几遍,做到不贪心,一次只摘一类苹果 。

    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就完成了一篇文章。感觉用这种方法后,自己能更好地掌握书中的内容,真正地做到能记住书中的内容。

    卡片阅读法

    适用于积累写作素材,当看到好的句子想要记录下来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步骤:我见——原文,我思——感悟。

    我见和我思加起来的字数控制在300-500字之间,这样就可以真正地实现将好的句子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源自于纳博科夫的写作方法,将平日积累的素材放在卡片上,当创作时就将卡片进行拼接。而卡片阅读法则是可以用“我见”“我思”两种方式记录下来。当看到好的句子,或者有启发的句子照抄下来,然后再根据这个句子进行联想和拓展。从而进行一次最小的创作,等到真正创作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出来用了。

    当卡片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为了方便查找,老师还介绍了4种分类方法,分别是智慧聪明。

    智——智识,较硬核的信息;慧——未必经过事实验证,本身是道的层面

    聪——认可别人的一些观点;明——灵动的,美的,趣味的信息。

    如何甄别顶级素材?

    标准1:作者能打破时间线

    标准2:作者不列清单,只列信息流

    标准3:作者善用原型和“隐喻”

    标准4:真情

    卡片阅读法虽说是最好压缩到300-500字,老师也给了4种分类的方法,但是这些都不是死的。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像有时就会刹不住车,会写了超过500字以上,但是先实践起来,不用太纠结于形式。

    老师后面介绍的关于如何甄别顶级素材的4个标准,也是第一次听说。可能还没很快地辨别出来,但是起码知道怎样的素材不是顶级的。而要有这些顶级的素材,则可以去看一些前面提到的好的作品。

    也可以直接用老师在阅读本里选的21篇美文,所以可以先从21篇美文中的作家开始看起。我想,看多了,自然就知道如何用这4个标准去甄别了。

    主题阅读法

    第一步,要搞清阅读的动机和目的

    第二步,围绕主题去选书,数量:5本,10本或者20本

    第三步,用倍速阅读法,苹果阅读法以及卡片阅读法进行阅读

    第四步,整合输出,把阅读的成果整理成一个小作品(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录制的音频等等)

    主题阅读法相当于是将前面学到的三种阅读方式都使用起来,真正地帮自己解决某个领域内的问题。而提高了主题阅读法,就相当于是提高了自学能力,这在当今的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提到阅读完以后要输出一个小的产品,也是引用了诺贝尔奖得主说的,凡我不能创作的,我就不能理解。所以要消化好自己研究的课题,就要合成一个自己的产品。

    接着就说说主题阅读可以用在哪里。那就是书单上面!

    而老师也给出了一份好的书单的要点,

    首先就是要选好主题,而主题又要遵循3个原则,分别是有用,有趣,有料。

    第二则是定好数量,书目不要超过5条,创作也最好分3到5个模块来表达

    最后则是描述,可以分为文案式金句,私密沟通写法这两种方式。

    列书单的话,确实就是需要要求读大量的书籍,对文字功底要求没那么高,所以建议可以多尝试列书单。

    老师也建议,实在没什么可写的时候,可以列书单。其实对于阅读量少的人来说,列书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所以,还是要练起来才行。

    费曼阅读法

    这次是请了核聚老师来讲了学神的阅读方法,即费曼阅读法。就是读到不懂的地方,就从又从第一页开始。卡在哪里就回到前面重新开始读,直到真正读懂为止。而费曼也就是用这个方法,将他那才14岁的妹妹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从而将她培养成了一名天文学家。

    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去实践起来却很难。毕竟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速成,对于这种笨方法,是没什么人能看得上了。但是真正用在专业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目前自己也还在学习占星,所以我准备将这种方法迁移到占星的学习上。和它死磕到底,用大道至简的办法去撬动这个领域。

    二、选书篇

    大浪淘沙,淘到一本金矿级别人生好书

    掌握了阅读方法,那是不是可以马上用来看书呢?可究竟哪些书才是比较有帮助的呢?接着就到了第二板块——如何像编辑一样选到好书

    理论选书

    老师也用了两个选书的方法,一是理论篇,其中又包含3个方法。

    第一种是阅读经典。科幻小说,古文,西方文学经典。很惭愧地是,发现自己阅读的经典很少,就是老师所说的连四大名著都没看过的人。尽管是在小学时读过《红楼梦》,但也只是为了看看而已。对自己来说,经典往往都比较难读,但是却必须要读。

    第二种是读人物传记,而且最好是官方认可版本,名人自传,豆瓣高分的版本。这块自己做的也不够好,几乎很少看传记。明明都是讲故事了,但自己就是不太喜欢看这类书。后面也要调整一下,先从《乔布斯传》开始吧。

    第三种是读一些有口碑的杂志,比如老师提到的《知中》《嘉人》《悦游》等等。老师说好的杂志是很多人的阅读丢失地,确实是如此啊。特别是现在自媒体发展如此快,更少人会去看杂志了。之前呢,自己也会看《读者》啊,《意林》等这些杂志,但现在慢慢地也都不看了。

    第四种就是读一些“解码”书。这个还是第一次听说,何为“解码书”呢,就是一些在民间的高手写的,揭穿很多事实,以及事实背后的真相。文笔可能没有经典作品好,但却也能帮我们积累很多生活智慧。而自己最近就借了老师推荐的《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

    布置的作业则是运用以上方法,来选择3本人生好书,并写明推荐理由。

    说实话,自己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敷衍了事。自认为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每本书写100字作业的推荐语,所以只是很简单地写了3本书的推荐语。后来去看作业打卡区,发现其他同学的作业都写得很精彩,才感觉自己好像被骗了。也感到自己对这次作业的态度,是完全没有其他同学那么认真的。

    而班长给我的评语,也是建议我推荐语可以再丰富一点,如果可以加上豆瓣评分就更好了。我自己答复说会补上评分,但却迟迟没有行动。

    直到课程快要结束了,才将这3本书的推荐语重新完善了一遍。也是深深地被老师的“过程即结果”这句话所影响了,因为真真切切地看到其他同学们的努力,自己不好意思不努力啊。这也是老师常说的“同侪是一个人无法堕落的底线”的真实反映吧。

    首选的第一本肯定就是《被讨厌的勇气》。

     作为心理学的泰斗——自我启发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可能比较少人认识他,毕竟大家一提到心理学首先想到的都是弗洛伊德。

     而很惭愧地是,自己也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原来还有个这么厉害的人物在,后悔没有早一点看到这本书。

     就像近期炒得很火的原生家庭,当我们遇到事情时,可能会将问题归根于原生家庭。但是阿德勒却告诉我们,过去虽然会影响我们,但是未来会变得怎样,完全取决于我们现在选择如何去做。

     因此,不要老是打着过去影响着自己的未来的旗号,而不肯做出改变。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做改变辩解。

     现在生活节奏那么快,很多人都会陷入焦虑迷茫中。这本书也能帮你拨开云雾,找到自己的位置。那就是将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开,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轻易干涉自己的课题。

     认识到每个个体的差异,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而不是一直拿着别人的地图就想到达目的地。

     总之,这是一本分分钟都能画重点的书籍,读完会让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也能从书中收获一股力量。当感到焦虑迷茫的时候,不妨翻开这本书,会发现很多问题都能在里面找到答案。

     第二本——《活得明白》,贾杰著。书中用了18个生涯咨询中的典型案例,全文通俗易懂。作为普通者,可以轻松学几招,有病治病,没病强心。有困惑的人,也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慢慢抽丝剥茧,解开心底困惑。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让自己烦恼的事情,这本书透过本质可以帮我们找到自己烦恼的原因。

     就像你制定了很多的计划,但总是完成不了。你以为是自己的意志力出现了问题,但书中却告诉你,并不是缺乏意志力。让你迟迟无法完成计划的原因,不过是因为你没有制定合理的计划,从而阻碍了你自己去行动。

     知道了这一点,那就从叹息自己没有意志力,要如何提升自己的意志力,转移到如何去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制定出这个计划就远比提升自己的意志力来得更清晰,更具实操性。

     因此,这本书能够帮我们在烦恼时,不再钻进烦恼里,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而是跳出来,找到让自己烦恼的根本原因,从而逐个击破。

     第三本——《平凡的世界》,路遥著。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但却让人读了停不下来。看完后只有震撼二字,仿佛有什么东西想要表达出来,但却无法通过言语表达出来。

    想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此书,却只能用文中的句子来总结: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啊。

     虽然男主人公从开头一个贫困学生到最后还是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但在这中间,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物质层面,也要关注他的精神层面。

     对于男主人来说,阅读可以改变他对物质生活的态度,对于他来说,精神世界的充裕远比物质世界来得更重要。在那个年代,人们都还在担心温饱问题时,他已经领先于其他人,更看重精神世界。

     而在精神世界过得充裕的人,现实是无法打倒他的。这也是在警示现在的我们,要注重读书的重要性啊。人生苦短,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

    实践选书

    其次则是从写稿件的角度来说,那就是实践篇了。

    这里,老师也是给出了2个方法。

    首先就是硬思维,从第三方数据和投稿平台风格喜好,以及平台是否有人写过这三个方面入手。

    看下当当,豆瓣,多抓鱼等第三方平台来看下数据,有好的数据的书也差不到哪里去。

    看下自己想要投稿的平台的风格喜好,根据以往的稿件来判断自己写出来的稿件是否能符合平台的需求,或者是根据平台的风格去写自己的稿件。

    要想投稿的话,也是要看下平台里是否有人写过了,不然写得再好也没有用。

    以上都是硬思维,其次则是软思维,可以盘点下自己熟悉的领域,感兴趣的领域,或者是在互联网上查找以及在优质的出版社里面查找。

    最后,可以是通过市场热门分类,挑选出版社以及名人kol的推荐,都可以考察一下。

    选书的方法这么多,再也不用仅仅靠别人推荐一本书是否好,就赶紧去买来看了。而是有了这些方法,自己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到一本最适合自己的好书。

    掌握了这个方法后,就不会存在听到别人推荐就去买书,但是买回来又不知道此书好在哪里。就会出现前面的苹果阅读法中,无法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的场面。所以,其实选书和阅读是环环相扣的。

    只有真正地想通过书籍解答自己的答案,带着这些问题,再用选书的方法去选书,才能淘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

    为了检验我们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个方法,此次的作业是预测一本2019年会火的书籍。

    我翻了一遍当当上的热销书排行榜,也看了很多同学的打卡,总觉得好像没有找到能让自己心中为之一动的书籍。这时,看到了《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查令十字街84号续篇)。眼前一亮,觉得这才是自己想要的书籍。

    都说爱书之人无人不知《查令十字街84号》一书,它被誉为爱书人圣经。书籍记录了纽约作家海莲和伦敦旧书店的员工弗兰克之间通过借书发生的一些故事。因书结缘,在通信20多年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这个如此浮躁的社会,都很羡慕从前,书信很慢,但却很幸福的时光。读者都流连于里面的故事,却很遗憾最后两个人相隔20多年也没有见面。

    而《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则是作家海莲在弗兰克去世后首次踏入伦敦时的心情日记,给广大喜欢这个故事的人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盼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中文版!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

    作者:【美】海莲.汉芙

    豆瓣评分:8.2分,豆瓣上共有793人想读,读过的人数116人。

    当当上的好评率:99.5%

    京东上3.8万评价好评率99%

    翻了下豆瓣,有人评论说本以为作为一个续,大多数都是狗尾续貂。但翻开书,却超出了自己的期待,也不得不承认,丝毫不逊色于《查令十字街84号》。

    作为女作家自己亲手撰写的故事续篇,有关于原书中的遗憾和唏嘘都体现在书中了。看完此书,都能找到答案了。

    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了,总会回想起那句:从前的日子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因此,也会需要停下脚步来怀念一下,当年读书写信时的岁月。就如同翻开这本书,也能体味作者对那段时光的缅怀。

    看着她的日记,也如同和她一样踏入那片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也能去感受当时与她通信的弗兰克所走过的地方,以及所发生的故事。

    三、创作篇

    掌握好阅读和选书方法后,开始做上帝在做的事情——创作

    3.1 写作框架

    首先要回归写作初心

    学习写作总少不了要问这个问题。因此作业也是要写出自己的写作初心,作业如下:

    打卡作业


    用纳博科夫卡片发积累一流作家的顶级素材

    写作当然少不素材,要想将写出好的作品,首先得要积累一定的素材。而这个则是运用到前面的卡片阅读法,将卡片阅读法所积累的素材为创作所用。

    因此,作业则是书写3张卡片,如下所示:

    卡片阅读法打卡

    建立创作回路,让写作上瘾

    作为第二个版块最为重要的课程,老师在课程里说到了很本质的问题,那就是思维世界。如果一个人的思维世界是乱的,那她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也是乱的。哎呀,这说的就是我啊

    因此,老师也给出了解决方法,那就是升级自己的算法。这里也是用到了费曼读书法的方法和核聚老师的进步回路三环节。

    那就是学会一个东西,然后搞清楚是如何学会的,最后是既然知道了怎么学会的这个东西,那就不要再忘了。

    套用到创作中就是写出一张卡片,知道自己如何写出这张卡片,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了这张卡片,最后是不要忘记了这张卡片,而是要背诵下来,以后反复地利用。

    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而且这个方法还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只要坚持就行了。

    要想极速前进,就要高频回顾。我觉得自己在这块就是做的不好,课程到这里了,自己才复盘了一次。刚刚在写这个复盘的时候,也是发现课程的很多内容好像都忘记了。这就是不复盘的后果,所以知道了这个方法以后,一定要重视起复盘。

    而且也可以将这个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中,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3.2 写作的肌理

    有了框架,就需要往框架里填充实物了。

    要想一篇作品写得好,得能让人感受到真正地用心在做这件事情,所以少不了要注入文心。这次老师让我们鉴赏诗词,找回以前读书的感觉。

    我鉴赏的是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一句就写了所在的环境,没有了外界的影响,就像隐士一般的生活。

    陶渊明这首诗中最出名的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一般想到这句诗词,都会向往陶渊明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但了解了历史背景之后,就会发现,这是当时陶被贬后作的一首诗。

    所以,其中很多的无奈和辛酸,都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只能借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只能用眼前的美景来安慰自己,假装自己过得很好。

    记得当时读书时,老师还专门解析了这个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显示了他是无意中看到的,并不是刻意去看。从而也真正地体现了他当时是一种放松,喝了酒的状态。

    但最后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却说明自己其实还是有很多想要表达,想要说出来的话,可话到嘴边,却又不知道怎么说起了。

    所以一切都尽在无言之中。

    打造千面英雄

    鉴赏古诗词,是用了国内的写作方式,而打造千面英雄,则是采用了西方的写作手法。

    盘点我这算不上英雄的英雄之旅:

    要说是英雄之旅,感觉离自己还好远。而自己确实也是想着如果哪天能成为一个家户喻晓的名人,那才是真正地实现了英雄之旅。当然,这个比较难实现。那就谈谈自己觉得算是英雄之旅的事情吧

    自己家里小孩多,所以父母总是照顾不过来。仅仅是要赚钱养活我们都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勇气,而要想获得父母的注意力,就得努力拿得好成绩。而姐姐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所以经常能得到父母的表扬。

    总觉得父母表扬才是爱,想要与姐姐争夺这份爱。我便也努力地学习,但是每次都只是班上第二名。并且即使我拿到了第一名,对于家里常常有拿第一名的姐姐,父母都觉得不足为奇。同样的第一名已经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了。

    记得自己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考试拿了第二名,老师要让我们拿试卷回去给家长签名。为了防止我们作弊,还专门在试卷上写了我们的排名,我的试卷上是写着“贰”。我对这次的分数不是很满意,晚上要拿给父母签名时,自己在二楼的楼梯上坐了很久。

    不知道如何向父亲开口,自己只拿了个第二名的名次,而姐姐每次都是拿第一名。在阶梯上想着哭了出来,随时时间的流逝,只好逼自己下楼去找父亲签名。父亲还在和叔叔喝茶聊天,我走过去已经忘了怎么说出口的,只记得那会父亲还开玩笑般问了一句,这分数是不是你改过的,是真的考了这么多分吗?

    我听到这话,没忍住便哭了出来,带着哭腔说这是我自己考的分数,而且旁边也写第二名的排名。叔叔在一旁见我哭了,便安慰我说,很厉害啊,考这么高的分数,没什么好哭的。接下来继续努力啊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自己总是觉得被忽视的那个。要想获得别人的关注,就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上了高中后,自己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比别人都努力。在别人已经在午休的时候,自己就去教室里看书。高三的教室在6楼,午休时间学校是不开风扇。我都不知道当初的自己,是怎么度过那些炎热的夏天。

    当别人还在床上睡觉的时候,自己就6点多爬起来,去操场跑步,然后再去做早操。即使没人陪自己一起做,自己也坚持每天去跑步和做操。

    临近毕业时,班上两个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给其他人都写了一封信。我也收到了一份,其中有个同学在信上说,你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也不要伤心。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学习。

    本是鼓励的话,但在敏感的自己看来,却觉得她是在嘲笑我无法考上大学。而当我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想想那封信就觉得可笑。也感觉自己像是报仇了一般,谁说我无法考上大学的,我这不已经拿到通知书了嘛。

    出来工作后,面试了一家公司。和自己一起去面试的人都应聘上了,自己没有被选上。但过了半个月后,公司又打电话叫自己回去,权衡了一下后,自己还是回去了。但回去以后,却发现自己总是笼罩在前面应聘上的同事的阴影下。

    领导总是觉得那个同事比我好,让我凡事都要征求她的意见。然后当我做错事情的时候,也是先和那个同事说,然后再转达给我。我就很不爽,觉得我自己做得不对,你直接和我说,不要通过第三方传给我,我不喜欢这种感觉。

    我自己提的很多意见,领导也不同意,但是如果通过这个同事提出来的话,领导又觉得完全可行。我再次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受重视,萌生了想要跳槽的想法。但当公司需要搬到工厂,需要我帮忙的时候,我却又不敢提离职了。想着先帮公司度过这个难关,在那期间也给公司的制度提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

    渐渐地自己也成了公司的主心骨,而之前那个同事则因为合同的事情,与领导闹得很不愉快后跳槽了。当自己意识到接下来领导会比较重视我,没有人和自己争宠了一样以后。我却觉得没有意思了,没过多久,我就提出了离职。

    离职时,领导也说很感谢我对公司的付出,想要加薪挽留我。但都被我拒绝了,因为我因为接到来自前同事的一个橄榄枝,有个更大的平台等着自己去发挥。所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

    英雄还算在路上,并没有凯旋归来。但英雄之旅会继续在生活中上演。

    复刻大师名片,跃迁写作格局

    挑选了阅读本上汪国真老实的《我喜欢出发》一文。抄到后面,觉得真的是越读越有味道。在想汪老师如何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如果换了自己来写的话,估计只会车轱辘话,反反复复说那几句。

    但汪老师这篇却很自然,密度很高。让人能真正读到心里去,读完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里面有很多的句子都可以拿来做读书卡片,也会想要找更多汪老师的作品来看看。

    3.3 写作实战篇

    将写作数学化

    这节课讲的是书评,

    首先对书评做了简单的介绍:

    书评的定义是看完一本书后,针对这本书写出的议论文。

    发表的途径有:简书,豆瓣,个人公号,微博,读书类App等。

    那如果长期写书评的话,也会获得和影评人一样的称号——书评人,也是可以得到一定稿酬的。

    在写书评时要注意内容的原创性,不能照抄书本上的内容。

    其次,给出了书评应该怎么写的方法。

    这里给出了《完全写作指南》的写作转盘的方法来实现,写作转盘上有写作的6个步骤,其中包括:目标,读者,头脑风暴,组织,写初稿,修改。通过转盘的方式,可以从任何一个步骤开始写起,让写作可以更灵活性。

    这不仅可以用在写书评上,还可以用在其他的写作方式上。

    在此,老师也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写作范例,就包括开头介绍书的基本信息,中间和读者讲述书中最精彩的内容,结尾就总结自己的观点,告知读者此书是否适合入手。

    切记不要照抄书上的内容,而是要写出自己觉得对读者有价值的内容。

    巧用心理学效应,与读者有共鸣

    开篇就引用了《影响力》一书的法则,从书中摘取出来的六大影响力,将这六大心理学上的策略也可以使用在写作上面。其实不仅仅可以使用在写作上,只要多去留意一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这六大心理学的法则。

    就如第一条的互惠法则一样,我们平时都会发朋友圈,而你如果经常收到别人的点赞,却不给别人点赞的话。那下次你需要求赞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很难获得足够的赞数。

    自己曾经待过一些训练营,就会发现,其实助人这个是很重要的。只有你先去帮助别人,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就会不好意思拒绝你的请求。

    至于承诺一致也是如此的,当在朋友圈看到某个微商总是在变换不同的产品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难信任。因为觉得她所卖的产品都在不停更换,那说明她自己是否也是无法认同自己的产品的呢?既然这样,又怎么让其他人去信任她所销售的产品呢?

    权威法则,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就像在工作中,可能明明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但还是会按照领导或者权威人士的说法去做。就是因为他具有专业性,让别人觉得可靠而信任。而自己其实就真的遭遇过这样的事情,老板起初找了个设计师给设计公司logo,但后来还是去找了他老婆推荐的设计师。

    认为他老婆推荐的设计师有比较多的头衔,设计出来的logo会更好看。更能懂得公司理念,设计出来的logo肯定也不会差。而事实证明,花了一大笔钱设计出来的东西,却远没有第一家公司设计的好。但老板却认为这钱花得很值得,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同时用到了权威法则和承诺一致。

    毕竟当初是老板觉得这个设计公司很厉害,那既然设计出来的logo即使不好,也会说服自己,觉得很符合公司理念。

    接下来再来看看生活中更普遍的社会认同,就像在排队买票时,明明一个窗口很多人,而另一个窗口没人,但可能后来的人都会往人多的地方排队,而不会去人少的地方排。理所当然地觉得没人排队的地方,就没有工作人员在上班。但其实就是从众心理,喜欢往人多的地方扎堆,不想被别人当做异类看待。

    关于喜好法则,这个目前倒没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但突然联想到,之前有个朋友很喜欢看球赛,会很明确地表明自己喜欢某个球队,在这同时,也会很直接地说出自己所不喜欢的队伍。那这样,我想就能更容易吸引到同频的人,而不会让别人觉得这个人好像憎恶不分明,总是怕得罪别人一样。

    毕竟我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那么,稀缺法则就是更容易理解了。这个就不做更深入地解析了。

    接下来进入课程的第二部分,老师介绍了如何零资源成为一个“书店老板”。作为一个从小就有开书店梦想的人,这部分还是很吸引自己的,所以后续也会根据老师介绍的方法去实践。毕竟,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最后则是讲到卖课和分销文案。其实这种模式,也经常看到朋友圈很多人在刷。毕竟现在知识付费已经很普遍了。但是,我觉得关于这点,老师在课程中也提到了,刚开始的时候 ,

    还是先选好自己认可老师的课程,而且不要总是刷不同老师的课程,这也是和前面的承诺一致法则是一样的。不然,也和总是卖不同品牌的微商一样了。

    记忆真的是残酷的,复盘下来才算清晰了点,不然刚听课程的时候,才听到第4点,就忘记了第2点讲到了什么。复盘的力量还真是很强大的啊,以后还是得要多多复盘才行。

    利用认知心理学原理创作,打通五感

    课程时间不长,但信息量很大。如果只听一遍的话,真的完全没什么感悟。

    这节课讲的是如何写精读文章的定位,并且也给出了写出精读文章的内容关键,最后还给出了一个迷你版的创作。

    想要打造读书类IP有3条路径,可以是按照某个特定的文化需求来定位,再者就是按照某个主题,持续地写。最后则是按照某个读书产品类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持续地写。

    这里都提到了持续地写,我发自己在这方面就是做得不够。老师在课程中提到的很多人将文章写成了qq空间,简直就是在说我啊。发现自己的定位很不明确,总是今天写点感悟,明天又写个书评,感觉还是蛮乱的。

    因此,老师也是建议要先胜,后战。先做好规划,过程即结果。而自己一直就觉得反正先写着,写了总比没写好。这里就没有把定位先搞好了,这个后续要调整一下才行啊。

    那课程中还提到了很重要的2个心法,可以帮助我们写好精读文章。其中一个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去清单法,不要总是在文章中列清单。会让读者产生一种恐惧感,阅读起来没有那么顺畅。自己确实也会像老师提到的,经常会有意识地去列一些排比,写的过程真的是绞尽脑汁,很费劲。那么,读者可能也是读着觉得拧巴。所以,后面也要改改。

    另一个方法则是重密度,因为密度越大就会越有价值,因此,得要让自己的书评和精读文章有密度。要想提高自己的文章信息密度,那就可以从卡片阅读法做起。只有高质量输入才有高质量的输出。也可以看一些信息密度比较大的好书。前者也在践行中,发现卡片阅读法的密度是还不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还是按照老师说的,多加练习吧。然后先把老师推荐的书看完,急不来,只能慢慢练习了。

    最后课程内容讲到了精读文章的市场延展,那就是创作卡片阅读。将自己一篇文章浓缩在一张卡片里,也是一种创作。也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写出高密度的卡片的,所以又回到了原点,还是先从练习做起吧。

    四、产品篇

    读书类产品经理的成长蓝图

    作为创作版块最重要的课程,反复听了几遍,如果不做笔记的话,完全不记得前面讲了什么内容。

    首先,老师就提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简单地说就是造一款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而这个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学了很多知识产品,但还是觉得没有什么变化。就如同韩寒所说的,明白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说白了,就是没有去创作。没有像费曼那样将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这句话当做座右铭。而是纯粹地保持学习时代的心态,像个学习者一样去学习。因为只会一味地输入,却不想输出。那最后还是会停留在学习的心态。

    因此,老师也提出,学习最高的标准就是以教为学。其实这个早在自己读初中的时候就感受到,那会当英语科代表,本来英语成绩不是很好,但自从当了科代表后,成绩就上去了。当时有个偏科的男生就来问我,如何提高英语成绩。我就说,你去当个科代表吧,当了以后别人就会觉得你很厉害,然后就会来问你问题。而你为了要教会他们,你肯定得先自己搞懂。

    可惜的是,自己没有持续用下来,不然的话,现在可能也不会出现老师前面提到的现象,那就是只会焦虑,报了很多课却觉得没有用。

    归根结底,就是自己没有去用起来。没有真正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产品,所以问题还是在于自己。

    那既然做出自己的产品如此重要,那究竟怎样可以做出自己的一款产品呢?

    别急,老师也给了详细的路径指导。

    首先,就要定义自己的IP使命,这样才能坚持得更久。

    其次,就是升级。其实就是要明确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有哪些方面是优于其他人的,根据自己的优势去做,这样才能做得起来。而不要什么火就跟着做什么。

    第三步则是悟道,这里老师提到了强势文化,自己还是第一次听说。也再次提到了《遥远的救世主》一书,看来看这本书得赶紧提上日程了。

    好的产品是强势文化,而强势文化则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以现实为前提,以承担为起点,没有奇迹,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规则。

    而不是像对立的弱势文化一样,只是一味地等,靠,要。,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期待着有奇迹的发生。

    最后一步则是造物。拥有进步回路,知道自己学到的东西是怎么学到的,并将学到的东西用起来,反复地用,不断地进行复盘。

    又回到了第二点,那就是做产品时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圈,优先选准自己比较理解,有过创造的品类。

    在创作产品中,要么更好,要么不同。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所以要走到无人区去。不要只埋头做,也要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

    以上就是复盘内容。

    至于要制定成长计划,感觉还是有点难度。我觉得自己的心中还是没有桃花源吧,所以不会看到桃花源的山之小口。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还是无法明确自己的使命,这也是自己近期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可能还是积累得不够多,先把握能把握的点滴吧

    读书产品

    听书稿

    最早接触听书稿是在樊登读书会上,听了几遍以后发现,明明是同一本书,怎么他讲出来的就和自己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呢?参加了小冰老师的课程后,才发现原来这些听书稿都是二次创作,通过用自然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口语的方式传达出来,就会让自己觉得好像在听故事会一样。

    现在自己看完一本书,也会在想,如果是樊登老师,他会怎么去讲呢?而且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也会有很强烈的欲望,想要把这本书也写成听书稿。但还是得掌握老师教的写听书稿的心法。

    其实在12节读书变现课中老师也讲过这两个心法,交付和线性。但之前自己没特别去留意,所以对这两个心法理解得不是很好。这次特意又回去重听了之前的课程,发现老师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只是自己没有用心而已,还好现在意识得到。

    交付性,可以说等价交换,读者花时间来听书,而作为创作者,则交换一本书的精华内容。所以因为能节省读者的时间,听书稿在市面上也很受大家的欢迎。

    要做到交付性,就必须要学会自然语言,即口语化表达。就像听樊登读书会的音频一样,觉得听起来很舒服,不仅在学到内容的同时,还感觉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很近。这就是因为听书稿在创作中要做到前倾45°的表达欲,将读者作为一个需要服务的对象。这样,对方听起来当然会觉得很舒服咯。

    老师也提到了交付,就是将书中自己读完印象最深 ,或者最有触发的内容写出来,传达给作者,而不是写成一本书的缩写版。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写出来的听书稿是不一样的内容的原因了。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啊。

    线性则为另一个创作心法,通俗点来说,就是逻辑要清晰。让读者听起来不会颠三倒四,反正摸不着头脑。而听书稿线性则是将自己要交付给读者的信息,替换成读者已知的信息。就充当了一个翻译者的工作,将书中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让大众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这个过程,还要做到逻辑清晰。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门课,老师还拿出了自己之前的稿件来给我们逐句讲解。加深了我们对听书稿的了解,听完课就想跃跃欲试了。不过到真正写还是会有难度,还是要多拆解师姐们过稿的稿件才行。

    但是,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

    拆书稿

    这节课呢,咱们学的是如何写一篇拆书稿。

    它和听书稿是类似的,都是使用自然语言来创作,对于刚入门的新手来说,也是比较适合的。毕竟都是在一本好书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所以说,会更容易入门。

    在课程当中,老师也对这两款书稿进行了一个对比,其中拆书稿就像是一部电视剧。能够引发读者感兴趣,相当于是把一本书读厚。

    而听书稿就像是一部电影,相当于将书籍读薄,将精华内容都展现出来,帮助读者节约时间。

    因此,拆书稿要将书本读厚,则需要不断地往里面填充内容。一本书可以分为一书五拆,一书七拆,或者说十拆。其实都是一个大致的骨架,但也要有更多的生活实例,能往里面填加。

    前面掌握的阅读方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得是用倍速阅读法通读书籍,大概知道一本书讲了什么内容。接着就是提出问题,用苹果阅读法去里面摘自己想要的苹果。

    最难的还是要理出一本书的框架,也就是老师所说的金线。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对于刚入门的人来说,但是也没办法,就只能靠多读几遍了。积累的多了,也就有经验了。

    如果这个拆书稿做好了,还能做成一个线上产品。比如,是开一个读书社群啊,带领大家共读一本书啊。或者选定某个主题类的书一起共读,还是很有意义的。

    自己曾经就建立了个读书社群,美名曰影响他们喜欢上阅读。但大家都在各自读自己的书,而且群内也没什么人互动,最后便只剩下自己在阅读了。我想,是因为自己没有给群内的人有更多的阅读方法吧。单纯地靠自觉,各自读书,还是比较难实现的。

    所以,后期还是考虑和喜欢读书的人一起组建一个收费的读书社群,能够提供实质性的对阅读有帮助的内容。并且通过缴费筛选掉一部分没多大兴趣的人,也是像小冰老师一样,先让一部分人读起来吧,影响一个是一个。

    产品经理的进阶

    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教,而产品经理则能很好地诠释这个学习方式。

    就像前面提到的主题阅读一样,可以打造成一款书单产品。

    看了课程中的2个实操案例,不得不感叹实践才是出真知啊。懂得了很多,如果不去实操的话,就只会停留在表面。看似都会了,但真正行动起来就会发现有很多的问题。

    用老师课堂上的话来说就是极致的简洁源于隐藏的精密。

    这就像自己参加训练营一样,作为学员和工作人员参与进来是完全不一样的。作为学员参与进来,会吹毛求疵,觉得哪里做得不够好。什么都觉得很容易,特别简单。但作为工作人员参与进来后,就会发现有很多要注意的事情。

    真的可能会出现一步错步步错的情况,有很多细节都需要不断地去调整。就是为了能够让客户有不错的体验。所以说,当做了课程以后,就会知道作为老师的不容易。也更能以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老是用挑刺的方式去对待。

    以上是其一。

    其二则是,优秀的人都是有原因的。就像老师提到的口号,别人过年,我们精进。当时记得老师有在轻社群上发布这个信息,可惜自己抱着要休息的想法没有踊跃地参与进去。从而失去了一个能够逼自己进步的机会。

    太懒,舍不得放弃眼前的舒服日子,那就必定会错过一些东西。优秀的人之所以变得优秀,是因为他们把别人去玩耍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面。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一群人一起精进。这也是老师说的,同侪是一个人无法堕落的底线。

    好在自己没有放弃,机会会有的,只是要在机会来临之前,自己得先准备好。所以,接下来就是要时刻做好准备。

    打造知识内容

    对产品经理人的产品提建议

    虽然自己还没能出产品,但参加过不少课程。所以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些课程的话,多少还能说出点什么。

    首先来看第一个产品——《透过小说看英国》,看完想到的是这门课的受众应该不多吧。毕竟这个是针对英国这个国家来说的,对于普通的人来说,这个也算是陶冶情操的一部分,所以是可有可无一般。最起码,像我对英国不怎么感冒的人,不会想要去学习这门课。

    接下来看《0基础,简画故事课》,可能会觉得这个课程也和第一个课程一样,受众不大。但我觉得画画这个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吸引到人群的。而且是0基础就可以学会,以后还可以拿出来秀。还能很好地将画画与读书结合在一起,选题上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并且,在介绍中也有真人案例,并不担心手残党会画不好,还能画出一笔财富,所以我觉得这个受众会比较广。

    反正我听完介绍是很感兴趣,迫不及待想要入手了。

    再来看看大米哥的产品——《分销手册,靠分销也能月入8000》。一听课程名字就浓浓的营销味道,相信也能吸引到不少人来参加。并且在听完介绍后,觉得写稿件那些真的不算什么,还是要学点营销才行啊。所以说,也是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但可能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这样的课程了,而且参加了课程是学会了分销其他老师的产品,对于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比较难。因此,我想,这可能也会是影响别人购买的一个原因。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时代,学点销售还是有好处的。

    接着就是《从中学开始,为改变人生而阅读》这个产品,顺应了教育的发展趋势,还是很有前景的一门课程。所以,从选题来看还是很有市场的。或许可以联合中学的老师和家长,或者是社区内的负责人那些,帮忙分发问卷调查,从而精准地拿到数据。

    再来就是《简历优化与面试技巧》的课程,对于目前失业的我来说,觉得这门课真的是很有必要。而很多人也是要上班的,肯定也需要学习相关的内容,因此,我觉得挺好的。如果说这个课程还能和企业有合作,可以推荐面试机会,那就再好不过了。

    《小白理财入门课》,类似的课程也不少,但这个会更有说服力。因为课程研发者有亲身经历和签约平台背书,所以我觉得这个课程也很不错。只是还要区别于其他的课程,要真正地让学员能够实操起来。

    儿童教育主题的系列听书产品,儿童教育这块,也会是个重头戏。所以这个也会是很多宝妈们愿意投入的领域。因为还没成为一个母亲,也没能提出更好的建议。

    《手把手教你DIY日本留学,生下上万元中介费》这门课程,我觉得能帮到很多需要去日本留学的人,那这个市场肯定也是仅仅针对要去日本留学的人。因为对这个领域不是很了解,所以也不好做太多的评价。

    《文笔鉴赏课》这门课,也是感觉比较高大上,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并不会特别看重。只是现在可能很多人注重传统文化,所以可能后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课程。但目前来看,受众可能还不会特别多。

    最后一个《代谢健康课》产品,这个课程也是蛮好的。顺应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只是可能还不为大多数人接受,还要个接受的过程。但现代人谁不重视健康呢,所以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说到底,这些都得能让客户能像在读书变现营一样,能够真正地行动起来才行啊。不然听再多的课程也没用,课程研发的再好,对于用户来说,可能都离她很远。

    如何借力打力,成立线下读书会

    课程中老师复盘了许福琴师姐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其实创建线下读书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先有了想法,敢于去做,那就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实最主要的还真的是要有这个想法,让别人知道,那就可以链接到更多的资源。

    用学到的知识去做一个线下读书会,其实也不是没有个这种想法。只是自己一直想着去参加别人组织的读书会,没想过自己能创建一个。在东莞的时候,住房附近有个书店,隔三差五都会组织一次读书会。很想去参加,但都因各种原因而延期了。

    只是我还是觉得现在应该很少人会付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一个线下读书会了吧,更多的都是直接在社群里。不过说实话,线下面对面和线上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线下能够让人收获得更多,链接得更深。

    自己没有刻意去积累过这些资源,所以如果真的要做个线下读书会的话,我想还是比较难。因此,还是会想到先抱大腿,先去参加一些其他的读书会,就像拆书帮组织的线下活动,可以先参考一下。

    要真开始做个线下读书会,那肯定是先张罗一下前同事和好友们,然后选定一个场地开始。其实就像是几个好友聚在一起聊聊天一样,只不过聊天的过程中,将书的理念和作用传递出去。仅仅靠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还得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才更容易做成。

    不过对于我自己来说,还是先把老师的课程学扎实,然后将自己手上已有的一个读书社群运营起来。虽然他们都在不同的城市,但在线上也更方便交流。希望能先将这个群运营好,然后再考虑迁移到线下。

    最主要的还是老师说的,自己得先有真本事,不然再多的资源,放自己手里也会变成垃圾。

    线上读书会

    其实这个在去年刚参加老师的12节读书课时就有了这个想法,自己也确实地去行动了。起初只是自己看书,然后将看过的书写些感悟分享给一个网上认识的朋友。后来,她觉得这对她很有帮助,能影响她也去学习。

    恰好,又遇到小木屋图书在招募合伙人,自己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也是想要建立一个读书会,但是要在里面转换成小木屋的会员。里面也介绍了方法如何建立和维护,可觉得单打独斗太难了。

    我们便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结成了同盟,想要组队一起玩。结果,大家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践起来。最后,我自己私下拉了几个好友,组建了一个小型的线上读书会。

    读书会的群名就叫“每天翻页书共成长”,这也是我自己制定的slogan。是从《微习惯》一书引用的理念,现在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没时间读书,那就不妨从微习惯开始做起,每天翻一页书,坚持下去定能收获满满。

    自己不是什么大咖,所以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能够与大家共同成长。希望在这个平台中,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确确实实地通过阅读,来获得成长。群内也会提供机会,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不论是做分享还是讲解书的内容。总之,是想一起见证大家的成长。

    可惜,由于自己一个人在维护,也没有交任何的费用。很多人都只是抱着围观的心态,现在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几乎只有我一个人在看书输出,其他人都是在潜水。

    所以,我后续准备撤掉这个群,重新招募一群真正喜欢阅读的人,并要以收费的形式参与进来,这样才更有积极性。也希望能和其他人一起联手,将这个社群真正做起来,能够真正实现对别人有所帮助。

    写在最后

    那天看到Lily班班在群里的复盘,觉得真的像她所说。老师此处的课程就进化版的,尤其是还配套了训练营。

    每天看群里的同学们学习都热情高涨,不像以前的学习都是闷头苦干。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好处,就是会潜移默化地被影响。

    有时会偷懒不想打卡,但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都还在学习,自己真的没有理由再偷懒。尤其是看到和自己写同一本书的推荐语以及赏析同个作家时,觉得自己真的是要低到了尘埃底下去了。

    作为小助手,每天都会查看同学们的打卡,每次都看得我瑟瑟发抖,觉得自己与优秀同学之间的差距,真的不是一个level的。因此,要想获得进步,还得向她们看齐啊。

    也正是经历这段时间,才真正体会到老师说的过程即结果和同侪是一个人无法堕落的底线。真正地切身体会到这两句话的含义,所以,要想成长,就真正地要脚踏实地地去做。

    老师推荐的《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中有句话说,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他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我想,小冰老师就是给我开了一扇窗户的人,通过她认识到了很多优秀的同侪们,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能让自己思考,找到前进的方向。

    仅以本文记录帅小冰读书变现训练营2期3班289红叶的成长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识这个人,就是给自己打开通往成功的窗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gc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