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10/50]故事的另一个结局——《芳华》

[10/50]故事的另一个结局——《芳华》

作者: 理智的神经病呀 | 来源:发表于2018-04-24 17:37 被阅读0次

因为没有电子版本,所以狠心买了《芳华》的纸质书,其实想看已经很久了,毕竟潜意识里我总觉得,电影《芳华》所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周五书到货,周六晚上开始禁不住诱惑,变放下手头读了三分之一的侦探小说,耗费了一个晚上加下午就看完了。果然,故事的起承转合和电影里的还是有些差别。

首先是每个人的背景,电影里为了制造出小苗被霸凌的氛围,给郝淑雯营造了一个“高不可攀”的背景,后来为了更充分地展示这一点,还安排了郝淑雯抢走穗子暗恋的陈灿时说的那句“我俩更门当户对”,事实上在书里面郝淑雯虽然一直充当这个女生寝室领头人的角色,但更多的是凭借个人魅力而非家庭带来的资本。

书里的郝淑雯比电影里更加通人性,她在林丁丁哭诉刘峰“欺负”她时,义正言辞地警告过林丁丁不要出卖刘峰,多年以后她和穗子谈起这件事,才解释了这句话的原因——她曾经出卖过穗子,看到穗子狼狈的样子。许多年过去,她也曾说“如果当时刘峰来摸我,我是觉得不会喊救命的”,可以说,在四个女孩子中,相对于林丁丁来说,她更加理解和敬重刘峰,不过正如书中写到“她可以把灵魂交给高尚,但绝对不会把生活交出去”

,这就是为什么郝淑雯还是嫁给了一个经商的“二流子”,她这种人,是冷静但又不乏理想的,反而更像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

何小曼——也就是电影中的何小苗,书中花了更多的篇幅来写她的身世,她的原生家庭,以及母亲改嫁后小曼的处境。一笔一笔的勾勒中,小曼斗争到逃离,最后到绝望有一个清晰地过程。电影里开场就制造了一个小苗偷穿林丁丁军装的矛盾,可能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小苗为什么会被整个团体孤立,但书里面小曼被孤立更多的是因为“假文胸”和食物,这都是因为小曼在新的家庭没有地位而带来的“后遗症,所以书里面四个女孩子的矛盾也没有那么激烈。书中有两个关于小曼的情节让人觉得压抑,一个是小曼去参军是她妈妈把小曼的一头纱发编了个法国辫子,小曼为了留住这份证据而两个礼拜没有洗头,最后去不得不一剪子剪短发辫,另一个是小曼千等万盼等来了母亲的包裹,结果只是便宜的盐津枣和托她换油的嘱咐。当然小曼在书中还嫁过一个排长,虽然很快死在了战场上,但小曼比起电影中的小苗的人生还是要丰满而又令人同情得多。

林丁丁,电影中林丁丁是个彻头彻尾爱慕虚荣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她善于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才华来换取更好的生活。书中的林丁丁虽然还是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医生和干事之间,但是至少林丁丁是听从了郝淑雯的话,在刘峰没有“招供”之前并未出卖刘峰。书中着重描写了林丁丁爱哭和身子弱两个特点,林丁丁更多的是一个偏娇憨的形象,虽然无法将其归为好人,但至少没有那么讨厌。

萧穗子,平心而论,电影里是美化了萧穗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可能也跟张艺谋在穗子这个人心目中投射了自己文工团时期战友的形象有关。书里面的时期正是穗子因为谈恋爱被批评的时期,所以活得比较畏手畏脚,绝不是电影里那个义正言辞斥责大家要去看何小苗内衣时那样正义的形象。所以宣传时说电影有四个女主角我觉得完全是安慰,电影里只有穗子和何小苗才算的上有戏份,虽然书中也是这样的。

刘峰,电影里为了突出他正派的形象加了一个他拒绝去大学进修的机会,我在电影院的时候就觉得这样显得刘峰这个人脑子有点太过一根筋了,果然不是原生情节,书里更多的描写了刘峰对林丁丁爱慕的整个过程,从丁丁在他面前出丑,到他省下糖票和粮票为丁丁宿舍做糖饼,最后到自己承认对丁丁“动手动脚”,刘峰比电影里更像个人类,在中越战争的时候,刘峰垂死之际遇到送支援的货车,为了一心求死还是最后一次发挥“雷锋精神“让皮卡先去支援而非送自己去包扎,这种一心求死的做法更表现了刘峰对林丁丁的执拗的爱。虽然后来刘峰有有了小惠,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想刘峰的心里还是想着当初的那个林丁丁,他为了保持林丁丁在自己心里的形象,找借口推脱了重聚,也会逞强地告诉小曼他从穗子处听来的丁丁的消息。就算是爱错了,但刘峰从来都只爱林丁丁。

那故事的结局呢?郝淑雯嫁给了生意人,不断进取,无论是事业还是女人都多多益善,最后还是以离婚收场,一生雷厉风行的郝淑雯居然在中年时信了佛。丁丁先是如愿嫁给了高干,但在高干的家里因为文工团的旧习气被备受排挤,最后还是走向离婚,后来嫁去外国成为老板娘,结果却陪着老板吃了四年的鸡翅尖,包了四年的馄饨皮,最后忍无可忍又离婚了。反而是小曼,在疯狂中渐渐清醒,最后成为了舞蹈老师,体面的陪刘峰走完这一生。

小曼爱过刘峰么,答案是不确定的,但刘峰爱过小曼的,答案却是否定的。他虽然在弥留之际还为小曼修好了地板,嘱咐小曼杂事,但刘峰所有的爱,应该都已经给了二十岁的林丁丁,余生虽然在不断的消耗这份爱,但他确实只爱过一个林丁丁,哪怕丁丁是四个女孩子里最不心善的那个。

总的来说,电影更加侧重于描写时代变迁对文工团这个群体带来的毁灭,而书中却想突出那个背叛即是正义的荒谬时代。严歌苓的技法就是,轻轻地划一刀,然后在伤口上慢慢地搅动,因为不是很疼,然后你发现她手中的刀另一端也划伤了自己,也就无法对她进行什么批判了,毕竟读者和作者,为那个时代留下了血泪。


相关文章

  • [10/50]故事的另一个结局——《芳华》

    因为没有电子版本,所以狠心买了《芳华》的纸质书,其实想看已经很久了,毕竟潜意识里我总觉得,电影《芳华》所展示的,只...

  • 你只是你自己

    时光荏苒,芳华依旧。在故事里的我们,永远青春。 经历下线的《芳华》,终于上映。结局并不意外,好的作品是不会被大...

  • 《芳华》,哪来芬芳的年华

    刚刚读完严歌苓的《芳华》,感慨万千,不禁提笔写下这篇读后感——《<芳华>,哪来的芬芳年华》。 故事的结局很悲凉,文...

  • 结局…

    一个故事结局,难道就真的结束了吗?还是说一个故事的结束只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不论怎样,故事总是要结局的,哪怕只是...

  • 芳华,如你所见

    人生,若有暮年,必有芳华。 冯导2017年底巨献《芳华》,虽然现比不过《战狼2》的50多亿,不过现在其票房已超10...

  • 亲密有间 保持自我

    结婚从来不是童话故事的结局,而是另一个更加复杂的开始。

  • 再忆芳华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两年前的一个初冬,邂逅《芳华》。它描述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意外的故事结局...

  • 【电影】芳华

    芳华写的影评多了去了,但想从另一个方面说,他抛弃了传统玛丽苏的人设,好人和好的结局没有必然关系。像他的金陵十三钗,...

  • 我家的陈先生:十七. 相濡以沫(暂完)

    每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写到这里,就该结局了。然而,我和陈先生的故事,还在继续。结婚,不是ending,而是另一个新起...

  • 新的讲故事手法

    传统的故事:开场、中间、结局。 反传统的故事:结局、中间、开场。 另类的故事:结局、开场、中间。 新的故事:中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50]故事的另一个结局——《芳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gj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