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的话题,我们接着聊。
各位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大多数人都想要得到某种结果,比如健康、财富、语言等,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愿意为此付出时间精力的却只有极少数人,因为这样的结果往往需要我们为此去学习、成长和改变。
大多数人并不不去效法那些已经得到结果的人,却会本能地倾向于采取跟大多数人相同的方式,其结果自然就是也跟大多数人一样,了无所得。二八定律如是。
我所经历过的一段往事或许能够说明一切。
上初中时,有大量的内容需要背诵,特别是英文。因为我曾在历史课上用大声朗读的方式收获了连续六周考试第一的结果,于是就自然地应用到了英文上面。有意思的是,此举马上就遭到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人的反对,最后的结果呢,反对的人到今天基本已经跟英文形同陌路,而我,直到现在还在边学边用,乐此不疲。
其实,同样的事情发生过许多次,比如学习广东话(严格地说是白话)、践行某种法则,甚至是躬行孝道这样被大多数人认同价值观,不胜枚举。
再以孝道为名举例说明,我相信大多数读者会有同感(此处可以偷笑)。你会发现,在生活日常、饮食起居中跟家人相处,特别是跟老人家相处是一门学问,甚至是艺术。然而,有一个看似荒谬却真实存在的现象:做得最多的人往往被人诟病,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并且做出”合适的事情”的人则被大众接受和欢喜。
你会痛苦地发现,这个过程没有道理可言,只有“爱”可以诠释。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有爱的,甚至于充满了爱,但是是否让老人和旁人感受到你的爱,则有待商榷了(此处建议接着偷笑)。
事实是,大多数人习惯于用感受来诠释生活乃至生命,他们对于生命或是生活的“实相”其实并不感兴趣。糟糕的是,学习、进步乃至于提升灵性所用到的方法与此迥异,是完全与此相悖的。
我曾经见过很多参加传统文化论坛学习归来的人,他们多会在现场痛哭流涕,忏悔感恩,同样是他们,在归来践行时却举步维艰,如履薄冰,最后放弃对传统的坚持。
这一切当然不是传统文化的问题,否则传统就不会得以延续几千年并支撑着我们这个民族繁衍生息了。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们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而大众思维又不靠谱,是否有解药呢?
古圣先贤给出了答案:先默摈,而后敬而远之!
默摈,就是当你给予对方三次建议而不被对方采纳后,你一定要保持沉默,不再劝服对方,否则连朋友也做不成了。
敬而远之,就是恭敬对方,因为其本性跟自己一样,但是要跟对方保持距离,因为自己当下的能量不能摄受对方。简单地说,就是提升自己的能量直到可以影响对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