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思源实验学 张怡珩
研究背景:
鲁迅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之一,在初中阶段我们学到他的许多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在一次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另外讲述了关于鲁迅的坎坷经历,由此我们对他有着怎样坎坷的一生产生了兴趣,就想要了解起他还有哪些坎坷的经历的故事,便开始研究起他的坎坷一生来。
研究方法:
1.阅读书籍——“榜样的力量”之《鲁迅》
2.观看电影——《鲁迅之路》
3.上网查阅资料
4.小组讨论,解决疑惑。
5.绘制思维导图。
研究过程:
我们选取了鲁迅先生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坎坷经历进行研究:
1.家道中落
鲁迅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周家是一个很大很富有的家庭。当时鲁迅的爷爷已经是一个标准的京官,可以说鲁迅一出生就享受到了穷人家孩子一辈子都可能享受不了的富贵生活。可后来因为鲁迅的父亲一直没有考中举人,所以他的爷爷带着仆人陶阿顺去贿赂主考官,结果陶阿顺被杀。他的爷爷坐牢,还花费了很多金钱打官司,久而久之家里就越来越败落了。这时家族里有许多人看不起鲁迅一家,年仅13岁的鲁迅不得不承担起了家里的重任。好在他并没有堕落,反而更加勤奋冷静,执着面对困难。换作现在的孩子心灵脆弱大多遇到如此巨变,会从此堕落,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内心无比坚强,我们应该学习鲁迅的精神。
2.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自家中家道中落后更加刻苦学习后,后来他去日本留学,他是专门去学医的,他想用他的专业知识救国救民。有一次,鲁迅先生的在礼堂看电影,内容是别的国家来侵略我们国家的领土,攻打我国的人民。鲁迅先生很气愤,但更让他感到吃惊的是,影片结束后许多中国人都拍掌欢呼。这引起了他的沉思,他认为拯救这些人的身体,但他们的思想不对,那还有用吗?难道治好了他们的身体再让他们去帮助外国攻打自己的国家吗?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他认为拯救中国人的身体不如拯救他们的思想和灵魂,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一心为国为民,他一直在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
3.包办婚姻
这一年夏天,远在日本的鲁迅接到家中来信,听闻母亲病重,便火速赶回绍兴,哪料到刚落脚,红色的喜袍就从身后架来,如同一片黑压压的天空,把他架住了。在街坊四邻的热闹声中,在不懂事小孩的嬉笑声中,鲁迅一脸麻木站在族人身前等,待自己的新娘子。轿子来时,帘下探出一只脚来,然而未等落地绣花鞋却掉了。轿夫一看,露出的是一只裹过的小脚,绣花鞋里竟塞满了棉花团,鲁迅见了不做声,任由族人摆布,拜堂、喝酒,像是一个木偶。他母亲原以为今天会大闹一场,却没想到儿子表现得如此乖顺。
朱安心里一路忐忑,他听说新郎喜欢大脚,这才在绣花鞋里垫了棉花,没想到弄巧成拙,成了笑话。拜完天地后,终于等到新郎来新盖头。白晃晃的灯光下,鲁迅第一次打量她,面色黄白,下巴尖,脑门大,身材看上去十分短小有点侏儒。朱安正想着该怎么跟新郎说话,不料鲁迅挪过身去不再看她了,屋子里是一种杀人的死寂。烛光放在脸上,更像是锐利的刀片,朱安就这么呆呆的坐了一夜,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一生都将是这杀人的死寂。
研究结论:
童年时期:家道中落,父亲的病。
青年时期:弃医从文,执意不顺。
感情经历:包办婚姻,兄弟反目。
研究后的感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为国为民,以笔作武器对抗敌人。如果站在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在当时黑暗社会之中看不见希望,却依旧不畏困难,在我们研究之时会发现鲁迅先生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麻烦,他也会害怕,担心。但他心中充满了爱国之情,他永不放弃为人民作奉献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新时代青年需要学习和发扬的。
课题反思: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为学习并发扬鲁迅先生的品质与精神,通过鲁迅先生的坎坷事件的分析,从而感受他的精神之深,但切入点太大,这些事被大众被熟知,应该从一个小的切入点去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