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表达之七十六:古诗词中的象征手法(白日、红日和赤日)

表达之七十六:古诗词中的象征手法(白日、红日和赤日)

作者: 认真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4-06-20 20:58 被阅读0次

    1.白日。白日意象在唐诗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而是融入了清、纯、洁等意蕴,成为清白、洁白、单纯、苍白、惨白、晶莹等意义的象征。这种意象的丰富性提供了广阔的审美可释性背景,使得“白日”具有了可作多种意蕴阐释的内在可能性因素。诗人通过主观处理,将白日意象与不同的物像联系使用,不断丰富和繁荣其审美意蕴,从而深刻体现了文学的理想化、抒情化、个性化的特点。

    (1)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复返。(《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古诗十九首》,正是东汉末年接近建安时代的歌唱,与建安诗歌“其流一也”(皎然《诗式》),正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先声。而在建安及整个魏晋时期,“白日”被大量使用,但凡运用“白日”意象的诗句,几乎无往不是好句。】

    (2)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曹植《箜篌引》)【白天里疾风吹过,日光渐渐向西流走。惊风:猛烈、强劲的风。光景:阳光。此句笔势似奇峰突起,“惊风”,非谓风惊,人自惊于风也,“惊”之下又继以“飘”、继以“驰”、继以“流”,这些奔涌的字词,令人但觉日色微薄、日影西斜,岁月飞驰如轮、飞逝如水,悲凉之气充斥着诗句,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至愁至哀。】

    (2)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曹植《赠白马王彪》)【广袤的原野啊,多么萧条;白色的日影倏忽间向西藏匿。在陷入思念曹彪的苦痛之中,又面对着秋风、寒蝉、萧条的原野和西匿的白日。秋风没有温暖,寒蝉发出哀鸣,白日一派肃杀凄清景色。】

    (3)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让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4)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太阳渐渐沉落在西山,白月从东岭升起。阿:山阿。沦:落下。素月:皓月,明月。此句描写了日落月出、昼去夜来的风景,正是光阴流逝的表现,为后文诗人发出“日月掷人去”的感慨作下铺垫。】

    (5)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鲍照《代东门行》)【车儿在漫漫长途上远行,颠簸摇晃了一天,又是日落黄昏,夜幕笼罩了静寂的大地。】

    (6)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江淹《刘太尉琨伤乱》)【写景之句,描写了作者赴并州刺史任时沿途所见的凄惨景象,反映了他沉重的心情。城濠、沙漠、白日、寒树,呈现出一片萧条荒凉的景象。】

    “白日”之修饰为“白”,色是一种明亮的颜色,尤其是用于“白日”,很自然的会给人--种耀眼甚至刺目的感觉;仅是纯洁的颜色,-尘不染,因此“白日”又有--种孤高之感;仅是一种冰冷的无热度的颜色,常会使人想到冰雪,同时,我们常常发现,多云的阴沉天气所见之日,恰恰是最白的,于是"白日”又隐约透出一-种冷峻,萧然的气氛。这些感觉,恰好是“慷慨悲凉”的氛围所要的感觉。“白日”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日,其他的背景都被忽略了,“白日”是更加孤独耿介,苍远空阔的,有一种奇崛之感。

    2.红日。红日是-一个很直观很容易得到的形象,在日出日落时,红红的太阳是很常见的。

    1)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李白《望黄鹤山》)【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着天上的太阳。远看去,朵朵白云似乎从山的四周升腾而起,一轮红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偎着。】

    2)“红日永,风和百花香。烟锁柳丝长。(五代·和凝《小重山》)【用“红日”“百花”“烟锁柳丝”构成了一幅春景画】

    3)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李煜《浣溪沙》)【这里有时间、有环境,更加使读者看到作者追求和安于奢华享乐的态度和精神世界。通宵达旦的歌舞,奢丽浮华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宫廷生活,在作者眼里是那样的和谐自然。】

    4)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秦观)【梦魂中也到不了所思念的人身边,一觉醒来太阳开始西斜快要落山了,满院的芳草衬托着残花。抒发了百无聊赖、虚度光阴的感喟。“满庭”句情景兼美,极有境界,所言虽小,所指甚大,于景语之中将思夫与自伤自怜的情绪一笔收尽,隽永自然,不露痕迹。】

    5)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周邦彥《华胥引·秋思》)【酒后初醒,体软头晕,太阳已高高升起。”词人借酒浇愁,醒来之时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了,“扶”和“怯”体现了愁绪之深,“为伊消得人憔悴”,此时他一副病怏怏的姿态,连起床都很艰难。】

    3.赤日。红色的太阳、烈日。也比喻天子。”赤日”的意象,事实上比”红日”更早,早在南北朝时期,何逊即有”赤日下城圆”之句,且在整个盛中唐的使用。

    1)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施耐庵《水浒传》)【从天空写到地上。天上烈日当头,骄阳如火;地上稻禾枯焦,土地干裂。大旱之年,酷热难耐,庄稼被烤晒得枯焦了】

    2)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王维《冬日游览》)【青山横陈在苍苍树林中,火红的太阳团在平原之上。壮丽又贴切地展现了冬日山上万木凋零、平野开阔空旷的景象。】

    (3)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红日当空,峰峦和树木笼罩着一层霭霭岚气;蓝天下,大江滚滚,入海而来。这两句写出了画中的山水,完成了上面的“沧州”画意。寥寥十字就描绘了一幅青天赤日、江海奔流、石林山岚的雄浑图景,概括力表现力都很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表达之七十六:古诗词中的象征手法(白日、红日和赤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jt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