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财富多少的,是思维方式,而不是金钱数量。
房子,是80和90后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先立业在成家,我们是刚需!“啃老”?很多大学生来自农村,父母兄弟姐妹集中力量供自己一个人读书,这种情况下不欠钱已经万幸,根本无老可啃。
即便有老可啃,圣贤书我们了然于心,自立是我们应有的骨气!!
有人胸一挺骨气就来,回到现实立马弯腰叹息:工作做五年就买房,不啃老怎么做得到??
工作做五年就买房,不,啃,老,怎,么,就,做,不,到呢!?
一、
炜,91年,本科
坐标合肥 毕业税后:3500 现税后:7000多
工作的第四年也就是2016年,他买了自己的房子。工资那么低,买房他是怎么做到呢?啃老的吧?错,每一分钱都是他自己的。
2016年,炜看到房价从7000多蹭蹭蹭涨到10000多,房子离自己越来越远,他开始感到心慌。算算手上的钱,四年的结余只有45000多。这点钱够干什么?买房的事情只能放在心底。
有次加班加到很晚,他叫了滴滴拼车,坐在车上他突然想,车可以拼,房为什么不可以呢?炜找了好友宇商量拼房计划,对方也在苦于囊中羞涩为买房发愁,听炜一说,两人一拍即合。
那时两个人急于解决的问题是:
1)赶紧上车。
2)解决自己现在住的问题。二手房拿到就能住,价格也便宜,因此目标锁定二手房。他们选定的小两房位于市中心,证过五年无个人所得税,楼梯,东向,52平方总价60万。两位购房者均为首次购房,首付20%,12万。
两个人联名购买,各付50%,这些信息会在房产证上清晰的体现出来。并且他们签订协议:以后的月供,卖房后的收益,相关的各项权益,双方都按各50%来执行。
12万首付怎么凑出来的呢?炜工作四年,住房公积金大约有15000元,公积金再加上原有的45000元储蓄,炜凑够60000;他的好友宇同样也凑够60000。首付12万到位。后期共计一万多中介费和税费,两个人用当月的工资来平摊。
虽然房子只有一半产权,每个人平均下来只有26平方,但炜和宇总算是加入了有房一族,用这些作为基础,距离大房子还有多远呢?
二、
琼,88年,研究生
坐标深圳 工作未满7年 现税后13000
二线城市,房价每平方在10000到20000左右,拼房尚且可以。但是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动辄50000每平米,恐怕想拼恐怕也无能为力。只能放弃了么?未必。
2018年也就是今年,她在深圳以60万做为首付,贷款买下了总价190万,面积33平方的单身公寓。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想:深圳消费很高,如果不啃老,以她的收入,这些年是要怎样的省吃俭用,过得多苦逼,才能攒够这笔钱啊!你想多了,人家潇洒的很呢。
如果说炜和宇买房策略是“双剑合璧”,那琼买房的策略就是“曲线救国”。琼工作第五年的时候,手上已经有接近30万元的存款,她拿出5万作为旅游基金,几万防身,把剩下的20几万用作首付,在家乡海口买了一套房产。
两年前,海口房价大约7000左右每平米。八十多平米,供20年,每月月供2200大洋左右,因为月供少,基本上可以做到以租抵供。
这两年,政府出台了“北雄安,南海南”的发展战略,海口的房价迅速上涨。深圳的房价却没咋涨。琼卖了海口的房,轻轻松松地换了深圳的小房。
这里,读者可能会有个疑问:琼是恰好遇到政府的新政出台,搭了涨价的顺风车才能顺利换房,如果房价没有涨呢?如果房价没涨,琼换房也只是时间问题。
她投资的海口房产可以以租抵供,租金收益不断叠加在房子的本金里面,叠加到她卖房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笔不错收益。有了这笔收益,再加上她几年的储蓄,买房并非遥不可及。
三、
无论是“双剑合璧”还是“曲线救国”,买房之道在于能力范围之内“先上车”。有句话说的好,谁也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但是胖子必须是一口一口吃起来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第一步上车最重要。
另外自住的房子,月供不要超过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投资的房子亦然。(高收入人群另计)承受适当的压力对年轻人是好事,过犹不及。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用透支健康来买房。归根到底,我们买得不是房,买的是笃定的安稳,是幸福美满的人生。
工作做五年就买房,不啃老你也可以!
饭要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财富要一点一点累积。
不管房价如何,刚需族该买还得买。先上车首先的好就是坐上了,万一涨了能跟着涨,不涨反正有的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