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挥霍无度,散尽亿万家财,捐了半个故宫,晚年凄凉离世。
他是民间收藏第一人:张伯驹,一个不该被遗忘的“贫穷”老人。
从纨绔子弟到落魄老人,这个民国第一“败家”公子,却是一段惊艳的传奇。
他出身名门,民国四公子之一。
父亲先当大官后开银行,是又有人脉又有钱。住的是北京二环李连英豪宅,1万平。
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自小就被称作神童。
但这个富二代却无恋于官场,独独痴迷收藏,甚至不惜千金散尽、险些丢掉性命。
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今天故宫价值连城的书画国宝。
常常为收藏名品一掷千金。
为了不让国宝流入洋人手中,他哪怕倾家荡产也得留下来。
花4万大洋只为赎回《平复帖》,为中国保住了这个无价国宝。
天下第一画卷《游春图》开价220两黄金,是他变卖价值上亿的祖宅又躺地上打滚求夫人变卖首饰才凑钱买下的。
为了收藏李白、杜牧、黄庭坚等珍品,他变卖了所有房产。
除了一堆字画,再无闲钱可用。
每件收藏,都是他的命,哪怕遭遇绑架,被人以死相逼,宁死也没交出那副《平复帖》。
可谁曾想,建国后,他却将他毕生收藏的118件国宝悉数捐赠,只凭一人就撑起了故宫书画的半壁江山。其中包括:《平复帖》《游春图》《杜牧手卷》《范仲淹手卷》等8幅一级珍品。
时至今日,这些珍品还都是故宫的镇馆之宝。
国家给的20万元奖金分毫不要,万贯家财最终换来的是一张薄薄的奖状。
即便这样,他晚年却居无定所,带着夫人住进一间不足10平的房间,没有户口,也分不到粮票,只能靠朋友接济度日。
前半生荣华富贵,后半生颠沛流离。他一生见惯大风大浪,从风流倜傥到一贫如洗,他临危不惧,见辱不惊。
1982年病重住院时,想从8人间换到一个安静的病房,却被告知级别不够,最后遗憾离世。
他的学生知道后非常愤怒:“你们知道张伯驹是谁吗?他捐献给国家的东西,足够买下几座你们医院!”
张伯驹就如他收藏的国宝,此去经年,烟波浩渺,无人记起。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
国宝终归有价,此人一去难求,纵有国宝万千,不及伯驹一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