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那次地震,方大强和李元妮会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儿女双全,收入不高但也足够温饱,倒也其乐融融。
但是,生活没有如果,时间不以人的意志左右,无时无刻不在前行,毫不顾及你的忧伤。
方大强在危险的时刻,想都没想就把元妮挡在外面,他冲了进去,这是一个男人潜意识里勇敢的责任担当:女人是弱的,男人要冲在前面,哪怕前面就是牺牲。
元妮失去了丈夫,在寻找儿女的过程中,被告知一块水泥板下压着两个孩子,救援人员说:只能选一个。母亲苦苦哀求:两个都要救啊。
手心手背都是肉,割哪面都会痛。但是极端的条件下就是这么残酷:睁不开眼也要看,选不出来也要选。在灾难面前,人是多么渺小。
救援人员说你若不选择,我们就要去救别人了,元妮最终选择了救儿子方达。在听到母亲说救弟弟之后,女儿方登流下了泪水......她也想活下去。
无论选择哪一个都是错误的,做选择的人都要背负一生的“罪孽”。这个母亲只能抱着女儿不停地说对不起,除了这些她还能做什么呢!那是来自一个母亲的绝望与悲恸!
让我们回到社会现实看母亲的选择:上世纪80年代,重男轻女之风盛行,这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当时的家庭结构中男人是家庭的主要支撑,有个男孩意味着一个家族的兴旺相传,而女孩早晚要嫁为人妻,是要到别人家去的,所以当时的风气习俗都默认男孩优先,优先接受教育,优先吃好的食物,优先穿好的衣服等等。当家里只有一个西红柿时,姐姐让给弟弟吃是很自然的事,也是应该这样的,小细节之中带着浓浓的社会背景气息。
在危急时刻,元妮已经失去了丈夫,儿子既是对丈夫的血脉传承,也是能留在身边的一个安全依靠,潜意识里“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占了上风,基于这个社会现实,可以理解一个母亲的选择。
母亲在既往的生活中也一直给女儿灌输:要让着弟弟,你是姐姐,要懂事。所以,她相信女儿懂事,是能明白她的无奈和苦衷的。
这23秒,没有时间思考,所有的选择动力来源于潜意识,来源于本能,旁观的我们不做评判,更多地是看到并且理解做选择者的痛苦和无奈,我常想假如是我,或许我早已不能支撑了吧。
幸运的是,母女还能见面,母亲跪下的那一刻已经开始了自我救赎,欠了女儿32年的西红柿终于送到女儿手中,这些仪式感的出现对创伤起到了很好的疗愈。
爱能穿越一切。
作家纪伯伦说:人类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生活总要继续前行,固守坚持是一种选择,放下释怀也是一条道路,只要你的心安定从容,那就是正确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