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设计】 13 卖油翁

【教学设计】 13 卖油翁

作者: 板栗李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4-10 07:13 被阅读0次

【教学设计】

卖油翁

欧阳修

教材分析:

《卖油翁》是编者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属文言文笔记小说。它和前面三篇课文一样,讲述的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

“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们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不同的视角等角度把握了文章内容;学习《老王》《台阶》时,我们注意从开头、结尾及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句感受了文章的意蕴。鉴于《卖油翁》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的特点,在以上三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采用“选点比读”的方式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反反复复在文本中“行走”,达到“一文N练”的效果,扎扎实实地落实用课文教,让学生在语言学用、能力训练,知识积累方面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再加上《卖油翁》篇幅短小,课文下面的注释比较详细,学生能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理解文意。因而本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赏析,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利用“联想法”积累文言文字词。

2.课中比读,赏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意蕴。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读懂文意

教学难点:

多角度比读,理解故事意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引出课题:同学们,五年级我们曾学过冯骥才的一篇文章《刷子李》,大家还记得吗?文中的刷子李虽然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刷墙的技艺高超。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另一位“奇人”——卖油翁(板书课题)。

2.学生结合注释简介作者。

课文下注释: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补充资料:(屏显)

欧阳修,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卖油翁》选自笔记小说集《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辞官闲居颍州时所作,故书名归田。多记朝庭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系亲身经历、见闻,史料翔实可靠。

【设计意图】用学过的、同类型的人物导入,既能唤醒学生对“刷子李”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本篇人物的特性。简单的材料补充,为多角度理解主题作好了铺垫。

二、反复读文,读通文意

1.生齐声读文,读准字音、节奏。

特别注意:字词声调,例如:睨、颔、圃

          句子节奏,例如:睨之/久而不去

2.请学生以讲故事的的口吻齐读,读出故事的味道。

3.请学生依据标点符号齐读,读出故事的起伏波澜。

4.请学生联系课文下的注释,大声说文义。

5.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师生互助解决难题。

6.教师示范使用“联想法”,引导学生积累字词。

屏显:

联想旧知:但微颔之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惟手熟尔    惟解漫天作雪飞    唯闻女叹息

联想词语:

睨:侧目而视;        颔:微微颔首    释:如释重负 

熟:熟能生巧          忿然:勃然大怒  覆:重蹈覆辙 

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徐:不疾不徐    遣:调兵遣将

【设计意图】三次明确要求的齐读,既可以把训练学生的朗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为“比读”环节作了铺垫;把“联想法”重点提出运用,既可以强化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复习旧知,积累雅词,达到落实语言学用的目的。

三、课内比读,理解意蕴

1.变形课文,演绎心理

师:请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身份,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可以适当加入心理活动。

(屏显)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其发矢十中八九。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

而钱不沾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设计意图】把课文内容按与人物相关的内容进行“拆分变形”,意在凸显文章内容鲜明的对比性;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加入适当的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可使学生快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小说的“叙述者”暗含文中,为下个环节的学习铺设“台阶”。

2.选点比读,欣赏人物

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身份、语言、动作、神态、标点符号、详略等方面选择一个点进行比较阅读,分析陈尧咨与卖油翁的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选点比较,朗读分析。

(屏显)

                  陈尧咨                  卖油翁

身份不同:  官员(大人物)            小贩(小人物)

称呼不同:      公                          翁

语气不同:    急躁、诘问                平淡、冷静

动作不同:    射、遣                  微颔、取、覆、酌、沥

神态不同:  自矜、忿然、笑            睨 、平静、自信

标点符号不同: 两个问号、一个感叹号      三个句号

详略不同:    射箭,无具体动作        倒油, 过程详细 

结果不同:      十中八九                  钱不湿

评价不同:    善射、当世无双            无正面评价

师:《卖油翁》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文章不仅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从正面塑造人物形象,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映衬人物,使得人物形象饱满而鲜活。陈尧咨问话中人称从“汝”到“尔”,可见其情绪变化之大。文末一个“笑”字,对于“用刑惨急,数有杖死”的陈尧咨确实不大容易。“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自是“传神之笔”。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设置,既保证了学生集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又能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反反复复“行走”,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发现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落实熟读精思的训练。

四、畅谈收获,生动小结

    (屏显)

1.请学生用“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认识了一个          的陈尧

咨(卖油翁)”或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了解了)          ” 句式说话。

学生展示,师生交流

预设: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认识了一个骄傲自大、傲慢无礼但又知错就改的陈尧咨。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认识了一个技艺高超、从容淡定的俗世奇人——卖油翁。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做人要低调,要牢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只有胸怀真才实学,才能做到淡定从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了遇事不要与人做无谓的争辩,要用“实力”说话。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了解了北宋时期社会的平安祥和。

(学生已学北宋时期的历史知识,在《老王》《台阶》这两篇课文的学习中,也已懂得主题与社会的关系。此项收获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可自主领会。)

2.质疑:“熟”一定能生“巧”吗?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一谈。

师:“熟”不一定能生“巧”。“熟”是反复操作,量的叠加,要想生“巧”,还需要注意方法。只要勤思考,多总结,量叠加到一定的程度,也许就能产生质变,前提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句式的训练,继续落实语言学用的教学,促进学生深层理解文章的意蕴,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五、延伸拓展,同类阅读

课外作业:

阅读《卖蒜老叟》,分析本文与课文《卖油翁》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资料:

卖蒜老叟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日:“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袁枚《子不语》,有删节)

【设计意图】同主题的类文阅读,既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拓展,也可作为课外的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

卖油翁                              低调不矜

对比

陈尧咨                                孰能生巧       

教后反思:

2023.3.19

相关文章

  • 《卖油翁》教学设计

    《卖油翁》 1.变式朗读 【试读】我理解的是陌生化朗读,或是裸读,不参照任何资源去朗读。 【纠错】这一环节非常有意...

  • 《卖油翁》教学反思

    《卖油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用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说明了“熟能生巧...

  • 《卖油翁》教学后记

    今天讲解了《卖油翁》,里面有三个亮点。 第一个是使用了学生拍摄的视频。 在课堂上讲解文学常识的时候,我安排一位同学...

  • 探学习方式之转变 促能力素养之提升

    EEPO组内公开课《卖油翁》教学反思 曹永兵 经...

  • (317)宋朝辉名师+研修共同体

    《卖油翁》教学设计 长安九中 严冰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

  • 【教学心得】卖油翁手稿

  • 《卖油翁》教后反思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从课文分析陈尧咨和卖油翁人物形象,难点是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设计:写了什么事?...

  •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第2章《现实》的感悟。 我们都读过卖油翁的故事,佩服卖油翁精湛的倒油技术,而卖油翁仅仅一句:“...

  • 54/70 凡事都是熟能生巧

    小时候我妈就给我讲过卖油翁的故事,说卖油翁倒的油可以穿过铜钱的孔,而且一滴都不会洒出来。原因是卖油翁经常倒油...

  • 遇事不慌是怎样练成的?

    在《卖油翁》中,有一句话“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当作者问卖油翁为什么能让钱币不沾一滴油而将油倒进瓶里,卖油翁说“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 13 卖油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oe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