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远自东北的医学博士和我在微信里聊起,她即将退休,因为七十岁了,子女心疼她的身体。我听了,觉得其实与其让老师彻底离开工作岗位,不如让她发挥余热,让她的余生,在忙碌和充实中度过。
我的父母也接近七十岁了,渐渐地,他们不知从何时起,我的意见成了家庭的主流,遇到大事小事,我似乎成了“家长”,开始拿主意了。
我们都是希望在父母面前,永远不长大,享受端来的饭菜,和浓浓的依恋。但是时光不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父母在一天天老去。
从绿皮车、红皮车、动车、高铁,往返的次数已数不清,但轻微中风过后的母亲,再也不能坐火车了。她带着女儿下火车我去接站的情景,只能在回忆里反滚浏览。
这几天上下班路上,我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们,有的满头银发,但却梳理得一丝不乱,神采奕奕,但有的头发只是花白,但眼袋浮肿,步履蹒跚。也许年青时分个漂亮与普通,但到年老之时,只有从容与懊糟之不同。
有时,我看到小区的健身小公园内,坐着一排排的大爷大妈,互相之间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长里短,想他们的子女有没有关心过他们,在能温饱的退休金之下,还需不需要精神支柱?
目前即使在苏州这样的二线城市,退休金仅能解决吃饭的情况下,有多少老人可以经常去参加夕阳红旅游,或者念老年大学。再者,即使经济条件许可,也不可能天天在外面参加活动。
大部分的老人,带孩子做饭,看电视打发时间,精神状态比年龄状态老很多。
那如何才能让老人过得充实但又不觉得累呢?
第一,子女经常麻烦父母,让他们觉得自己永远处于被需要之中。
让远在农村的父母种植农产品,逢年过节做点心。帮着看护孩子,即使不能辅导学习,作个伴,也加强了祖孙感情。千万不能说:你们以后不要送吃的来了,我们又不吃,来来回回你们不嫌累啊!
同事老家西山,她母亲经常带一竹篮新鲜蔬菜,有时是水果,有时是点心。步行到公交站,等车,坐车,两个多小时,住一晚,第二天早上再回去种菜忙碌。
还有一个朋友的妈妈也是,快八十岁了,经常独自一人从城里坐公交到农村老家去种菜,觉得其乐无穷。
相反,如果你远在城市,怕他们坐车有风险,怕他们这这那那,其实都是怕给自己带来麻烦。
第二,支持老人热心邻里关系,亲戚走动。
现今的年青人,倡导独立自主,保护隐私,即使门对门,老死不相往来者也大有人在。但老人们不同,他们是从公社、大队、大集体里走过来的。
我父亲以前当过大队林业队的负责人、村干部。记得小时候经常听他召集社员开会,那也算得上是即兴脱口秀吧,着实让我佩服了很多年。他经常和另一位伯伯一起听新闻联播,然后两人一块讨论国家大事的未来走势。当时我狭隘地想:这些大事他们讨论的这么热烈,跟我们家有啥关系呢?
所以现在父亲虽然年纪大了,但谁家有个什么想不明白的事,他还是乐于参与分析。从未成年孩子的成绩、成年孩子的婚事、老人的身体、谁家盖房子,各类事情,全都在他的了如指掌中。
如此一来,父亲一点不比我们上班轻闲,因为他还要每天下午打个小麻将,他经常说那里是他上班的地方,这不,逢年过节还发礼品呢!
第三,不以我们的是非观来说服父母,有些事让就他们任性下去吧。
比如水电节约。我母亲有个习惯,人走关灯,坚决不允许人不在房间时灯亮在那儿。所以,她一到晚上就忙着跟在我们后面关灯。洗脸,她习惯打水盆里洗,我们就顺着她在盆里洗脸。
还有她认为她坐在孩子身边是陪孩子,而不会认为打扰她做作业。每次孩子做作业,她就坐在一旁坐着,不时地问一个问题,有时问题有点幼稚,孩子忍不住大笑,我看了没去制止。就这样吧,让她觉得自己起作用了就好。
他们觉得方便面、饮料可以给孩子吃,既然孩子爱吃就让他们吃。这是他们宠孩子的一种方式,我们只能说服孩子不多吃。
还有一个问题是很普遍的问题,就是几乎所有的老人都爱吃剩菜。这可怎么办呢?
其实要我说,并没有绝对的证据支撑吃剩菜会对身体绝对有害。只能慢慢跟他们说不要做那么多,多余的送给别人家吃,每顿尽量换另一种,这样不会厌。
老人最伤心的就是你说他做的菜不好吃,好吃多吃点,不合口味就少吃点。因为有一次我怪天生不吃鱼的母亲把鱼做咸了,整盘鱼都没怎么动,饭后母亲默默地就把鱼倒了。从那之后,我想味道的好坏并不代表营养的好与不好,而且口味因人而异,既然与健康无冲突,就不用苛求自己喜爱的味道。
第四,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最高的境界是相互之间的坦然。
很多子女对父母,特别是七零后六零后,从小与父母之间是恭敬大于亲昵。父母觉得在子女面前不能流露出一丝的无能为力或怯弱,年纪大了,也不愿意让子女过多地照顾自己。
于子女而言,在外工作生活有什么苦衷,哪怕与朋友喝酒唱歌借以缓释,却不愿意对父母倾诉。
这样的感觉和隔阖,我一直都有。工作之后,父亲从来没有开口问我提过钱的事,因为他是一个很要强的人,怎么可能跟孩子开口提钱呢。直到最近一次回家,父亲对我说:咱们这个村,说实在的,如果业余不打点麻将,一点可娱乐的节目也没有。虽然父亲打麻将的习惯一直都有,但他从未这么正面地和我们提起过,每次打麻将回来多少是有点不好意思的。
是的,父母真的老了,从内心而言,他们在与自己的过去和谈,在与自己的习惯妥协,当然,愿意坦诚面对子女诉说自己的一切,作为女儿,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沟通飞跃。
了解父母,接纳不完美的父母,是我们这辈子需要做的一件大事,因为我们自己也是不完美的,将来我们的子女,接纳的仍然是不完美的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