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古以来, 有太多传统以及伦理上的事儿,都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就像我们所熟知的“孝道”。在你看来,如何对待父母才算孝顺?孝顺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有人会说,只要让父母吃好,穿好,睡好,那就是孝顺;有人会说,只要让父母过得安心,快乐,那就是孝顺;有人会说,只要父母少点受苦,那就是孝顺......
这世上有多少人,就一定有多少种孝顺的标准。特别是父母和孩子这两方,他们看待“孝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在父母眼中,儿女能够照顾好自己,那就是最大的孝顺了,这是一种标准。
在孩子眼中,儿女要让父母活得长寿,甚至把最好的资源留给父母,那就是最大的孝顺了,这也是一种标准。
有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这世上最为矛盾的地方,就是人与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所看到的事情本身也不尽相同。这个时候,冲突和不幸,也就出现了。
要知道,你所认为最好的,未必是别人认为最好的。一切,都让人特别无奈。
02
70岁老人大骂,儿女不让父母“离开”,才是最大的不孝。
前段时间,有一位读者在后台留言,说了这么一件事儿。
读者李先生是一位特别孝顺的孩子,不仅花了几十万给父亲治病,甚至还托人买了很多珍贵的药物回来,就是希望父亲能够活得长久一点。
对于孩子的做法,李大伯是感觉到绝望的,甚至还拖着病重的躯体,张口就大骂李先生,说他一直这么做,不仅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父母的不孝顺。
可是,李先生却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于是乎特别纠结。
其实,李大伯在六十多岁的时候,就患了癌症了,一直在治疗,可一直治不好,要么就动手术,要么就化疗,要么就到处检验,扎针抽血开刀,仿佛一切痛苦的事儿,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
后来,李大伯的癌症实在治不好了,还拖到了中晚期。可是,身为儿子的李先生却一直坚持要治疗,不仅花光了家里的钱,甚至还认为,父亲活得久一点,哪怕给再多的钱都没关系。
对此,李大伯曾经跟他说过:“我知道你这孩子是好心,但你就算是散尽家财,也救不活我这个老头子,甚至还让我一直受苦,何必呢?有些时候,不是盲目长寿,就能幸福的。”
03
如果你是李大伯,那你会有什么选择呢?
如果你是李先生,那你会怎么做呢?
其实,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看,每个人的想法和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希望早日离开,而有些人希望父母长寿。如此,矛盾就出现了。
就拿上文的李大伯来说,他自己也知道,月复一月地化疗,年复一年地做手术,身体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了,或许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对于儿子李先生来说呢?他不希望父亲离开,只希望父亲可以更长寿地存活下去,这是他的孝心,但也是他无法感同身受的地方。
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母亲退休之后,总是跟我们说,如果我摔倒了,起不来了,就晚点送我到医院吧,我不想连累你,也不想晚年的时候受苦。听到这,我迷茫,也泪流满面,这是老人家发自肺腑的哀求。”
其实,这世上有太多的人,正面临着这般左右为难的抉择。一方面是老人家想要离开了,而另一方面,则是儿女不忍心,只想继续花钱让父母活下去。
在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是有道理的,而错的,不过是病痛以及无法调和的矛盾罢了。
04
人老了,长寿了,真的就幸福吗?
曾经到过养老院去看望过一些老人。说实话,这些老人满眼都是迷茫,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
但是,他们经常说这么一句话,早日离开,总是比卧病在床地活着要好。
那时候不明白,人活着,不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儿吗?为什么这些老人会这么说呢?难道说他们都不懂得活着的意义吗?
后来,我才想明白,并不是这些老人不懂得活着的意义,而是他们真正地明白了生命的价值,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才发出“卧病在床的长寿并非幸福”的感叹。
所以说,人到晚年,这是一个特别矛盾的时期。有太多的矛盾和痛苦,都会来到我们的身边,而我们的痛苦,有没有人可以理解,只能让我们自己默默地承受,实属不幸。
人到晚年的幸福,要遵循这么两个原则,首先是健康,其次则是长寿。
没有健康的长寿,其实跟一直受苦没有区别。唯有健康的长寿,才显得更有价值。要知道,你的长寿,以及你的健康,这才是密不可分的存在。两者合一,方能提高晚年生活的质量。
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