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男儿多豪杰,同样也有不少巾帼英雄在历史的烽烟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的事迹代代流传,巾帼不让须眉之势更是彰显了中华女性的智慧和力量。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史上五位杰出的女性,听一听,她们的故事。
1
“孝烈将军”
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木兰父亲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而弟弟尚小,无法征战。于是木兰替父从军,去边关打仗,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
历经十余年,木兰终得凯旋。皇帝因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为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
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并请求皇帝让自己返乡,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她的勇敢和纯朴为千千万万的人世代传颂。
1998年,迪斯尼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2
“一品诰命夫人”
周莹
谁说女子不如男
周莹,清末首富,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年少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来吴家衰败,周莹历经千辛万苦,建立起陕西吴氏的商业帝国,也是当时唯一一位可以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女商人。
她任用贤能,多谋善断,诚实守信,很快打响吴家的招牌,商铺随之遍及全国。
国家危难之际,她多次慷慨解囊,支援国家,共赴国难。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这一件件义事,使她成为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女商人”。
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涌现饥民大潮。周莹决定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粮店粮仓开放,将粮食分给周边穷苦人家,赈济灾民。
泾阳、三原两县在修县志时,特别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为人们传颂至今。
3
“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
谁说女子不如男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人称“词国皇后”,还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出生于文学世家的李清照,是个名副其实的白富美,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
李清照自小诗、词、文无一不精,尤其是词,独辟蹊径,她自己说“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无论是少女时代《如梦令》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还是新婚后《醉花阴》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亦或是中年的《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无一不成经典,至今无人超越。后被誉为“词国皇后”“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4
“棉神”
黄道婆
谁说女子不如男
黄道婆,松江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
黄道婆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
当时中国的棉花种植已经很广泛,但是纺织技术却相对落后。为解决这一问题,黄道婆将自己从黎族人民学来的织造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技术并改革了棉纺织工具,并无私的将这一纺织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
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黄道婆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奋、聪明、慈爱、无私的杰出典型,她的名字和功绩始终留在广大人民的记忆中。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上海至今还传颂着这部民谣。
5‘
“明妃”
王昭君
谁说女子不如男王昭君,名嫱,乳名皓月,湖北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竟宁元年,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请求娶汉人为妻。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
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的关系。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此外,昭君出塞不仅代表着中原和亲,更是代表着中原先进的文化,加强着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开始向往中原先进制度,促使了一些少数民族对中原制度的效仿。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
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代,王昭君都是一个伟大又值得人去颂赞的女子。
“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们的胆识和智慧折射出的光辉,照耀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