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张海霞教授是我这几年一直关注的,刚开始关注是因为她创办的iCan创新创业大赛,后来才知道,她爱分享,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公众号、科学网有很多文章。这是一个真性情的学术牛人。
她的努力、拼命最终成就了女儿,她的女儿是2017届北大附中的高考状元,选了北大的物理系,在北大高手如云的校园里更加如鱼得水,还拿到优秀学生奖学金。
熟悉北大附中教学模式的都知道,北大附中的孩子很自由,应试教育的东西很少。但到高三必须面对高考。与其他题海战术里摸爬滚打多年的重点学校学生竞争,北大附中学生是要吃亏的。我认识的一个前辈孩子就是北大附中毕业的,高三一模了,发现生物成绩只能拿到40多分,排名很不理想。残酷的竞争现实面前,如何激励孩子勇敢直面,全力以赴?张教授在听到女儿一边承认自己成绩弱爆了,一边嘲讽高分的同学时,斩钉截铁告诫孩子:必须全力以赴,为自己奋战。不能找任何借口。老师呢,则拨云见日般引导孩子:不要被分数的表面迷惑。备考的过程中,查漏补缺、与自己比是最重要的。家长坚定的鼓气、老师平和的指导,最终激发孩子的斗志与专注。
其实,在高三之前,张教授自己就开始了每天5公里的跑步打卡,她经常出差,所以打卡经常是在机场候机厅,在酒店,在会议间隙。坚持跑步的一年多里,我也目睹了她由发福迹象到日渐矫健的过程。就一点,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这种小目标的设定和坚持是不是也对孩子有积极影响?
什么样的家长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勇气和能力为孩子示范。坚持、勇气、拼搏,这些东西的说教,远不如一点一滴中做给孩子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