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指出,聆听是有艺术的,或许我可以稍微再探究得深入一点儿,因为我觉得,正确的聆听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常只会听自己希望去听的东西,将一切会带来扰乱的排除在外。对于任何干扰性的观点,我们会充耳不闻,尤其是在那些深刻的、宗教性的问题上,那些生活里有意义的问题上,我们的聆听很容易停留在表面。
如果我们完全只是在倾听,那么它就只是词语,而不是词语的涵义,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受到扰乱。我们大多数都希望恪守陈规,原因是,变化,意味着扰乱: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扰乱,对我们家庭的扰乱,妻子和丈夫的扰乱,我们自己和社会之间的扰乱。由于我们大部分人都讨厌受到干扰,所以宁愿遵循简单的生活方式,至于这么做是否会带来不幸、混乱和冲突,显然一点儿都不重要。我们渴望的只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没有太多麻烦,没有太多干扰,没有太多思考。因此,在聆听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没有在听任何东西。我们大多数人害怕听得过于深入,然而,只有当我们深刻聆听,只要当那些话语深深地渗透进我们的头脑,才能够出现根本性的、本质性的转变。若你的聆听停留在表面,就无法实现这样的改变。——摘自《让心入静》克里希那穆提
聆听不是目的,理解对方并作出有效回应才是,但聆听是一个基础。根据多年萨提亚模式的学习和实践,我把聆听分为三种形式:非听,非在,在听。
非听:是指我们看起来在听,其实什么都没有听进去,只是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想着其他的东西。这是非听。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个人在听烦闷的教育和说话,又不得不显得自己在听的时候。如听自己不喜欢的老师讲课的学生、听父母唠叨的孩子,听老板做无聊演说的员工等。
非在:经常在我们还没有开始对话,或者我们刚听到对方开始说话,或者对方说的某个点的时候,就触发了我们内在的反应,泛起各种情绪和念头,结果就离开了当下,思绪和/或情绪飞去了过去或未来。当然也就听不到说话者的后续内容了!至于意识什么时候能够回到当下,就看我们的觉知程度了。这是非在。这种情况非常在日常沟通中非常常见,尤其在商务沟通场合,如果缺少足够的觉知,我们很难建立起有效的沟通状态,共创良好的沟通效果。咨询师和顾问,如果遇到这样反应的客户,要么选择终止,要么选择帮助对方安定下来,要么转介,这是一个继续工作的状态。
第三种情况是在听。我们非常稳定,就是安定的听,不急着在头脑层面赋予意义,也不会对信息起反应,这样我们就能够连接到说话者的涵义,发展出深度的理解,这是最高品质的聆听。所以,高品质的聆听,来源于我们自己内在的清明和稳定。这是在听。当我们处于在听的状态下,良好的沟通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