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场雨,天气终于凉快一点。最近上海的“秋老虎”真的很不舒服,闷热潮湿。忙完一阵子,周末总算可以闲下来读读书。《写作这门手艺》,买了很久,一直没有静下心来看,今天花了一个晚上把它读完。
作者是约翰·麦克菲,在美国被公认为“开创性非虚构写作”的开拓性人物,他从1963年起为《纽约客》撰稿至今,出版了30多部作品,四次入围普利策奖,并在1999年获得此项殊荣。2008年,美国新闻界的重要奖项乔治·波尔卡新闻奖,为他颁发了职业成就奖,并且在2017年获得美国书评人协会终身成就奖。
这本书是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非虚构写作40余年的成果,影响了很多非虚构作家。其中包括写作“中国纪实三部曲”《寻路中国》《江城》《甲骨文》的作者彼得·海斯勒。在书中他分享了自己的许多写作故事,在授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想法,对于写作技巧做了全方位的分析。
写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长期从事文字创作的人,都经历过身体和心灵上的折磨。而大部分人,无法成功的原因是方法不对和没有坚持。在作者看来,写作是他存在于世的一种方式,是一门可以通过反复研习获得的技能,而且成功无捷径,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不断去写。
阅读过一些关于写作的书,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课程,但听着再有道理,做起来却很不容易。作者系统地讲述了确立主题结构,写作技艺,采访技巧,写作所用工具等,用个性化的文字,记录总结写作生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很多心态人人都有。
很多写作者凡事追求完美,对自己的不自信。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大师的文字也是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修改的。如果再有过一些写作经验,很快就可以从他的文字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写作过程中的瓶颈期,很多人都会碰到。觉得没有素材,文笔没有新意,思路很容易卡壳。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变成好的作品。加西亚·马尔克斯就说过“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当自己无从落笔的时候,不妨给自己一篇命题作文的题目。围绕主题去展开思绪,好过漫无目的。“一千个细节叠加,形成一个印象”,把每一个细微之处加以打磨,也许会发现写作对象和自己的内心实际有种奇妙的共通。
做任何事都会有方法,有心才能有收获。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文字才会有多样性。多学习别人的长处,是让自己不断进步的法门。坚持写了近两年,再读自己刚开始的文字,很多地方都看不下去,当初“无知者无畏”也就发了。隔段时间还是要看一些理论文章,梳理一下,有助于更好提高。
写作这门手艺
网友评论